西蒙娜·德·波伏瓦对翟永明诗歌创作的潜在影响

时间:2022-08-20 06:56:21

西蒙娜·德·波伏瓦对翟永明诗歌创作的潜在影响

[摘要] 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性诗人翟永明,在20世纪80年代曾迷恋甚至模仿波伏瓦。她反复阅读波伏瓦的作品,并在诗歌创作、艺术评论和其他作品中继承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结合当今世界女性艺术创作和生活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创见。通过对翟永明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波伏瓦的女性主义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对中国当代女性的艺术创作、思想及生活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西蒙娜・德・波伏瓦;翟永明;女性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 I10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3)01―0099―06

一引言

翟永明,中国“女性诗歌”开山之作《女人》的作者,2007年获得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坤国际诗歌奖・A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诗坛的“常青树”。在近三十年的诗歌创作中,她坚持女性立场,在诗歌题材的拓展、语言技巧和创作方式上不断地突破,每一时期都有重要的作品问世。她的代表作除了震撼文坛的组诗《女人》,还有《静安庄》,诗集《在一切玫瑰之上》、《称之为一切》、《终于使我周转不灵》等,以及散文和随笔集《纸上建筑》、《坚韧的破碎之花》等。她的作品曾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并在相应语系国家出版。

翟永明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女性主义时说道:“姜杰一直谈着她喜爱的波伏瓦,以及波伏瓦所代表的女性意识和她那为人瞩目的生活方式,不禁让我想起了八十年代的我。那时,我也同样地迷恋和羡慕,甚至模仿波伏瓦,但现在,当我重新阅读和了解波伏瓦,以及她们那一代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后,我对她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我觉得波伏瓦其人,其著作,其思想,以及她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远比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要复杂得多,也要纠缠得多,为此她付出了不为人知的,以及难以言明的代价”。[1](P103)“女性主义思想我虽然接触不算多,不算深入,但肯定在我的生活和写作中都存在着影响。”[2](P199)她反复阅读波伏瓦的《第二性》、回忆录和其他作品,一度迷恋、羡慕甚至模仿过波伏瓦,虽然直接谈及波伏瓦的文字不多,但从翟永明创作的诗歌主题、艺术观念和生活理念看,波伏瓦的作品、思想与生活方式对她的影响较为明显。可以说,波伏瓦及其思想已成为一个公共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中国女性的思想和生活。 一性别社会建构理论对女艺术家

的重大意义 波伏瓦的性别社会建构理论为现代女性摆脱劣等地位,争取自由和权利,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提供了正当的、强有力的理由。《第二性》用长达1071页的篇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别论述“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是变成的”[3](P13)这个论点,尤其是第二卷,用大量的具体事例、私人日记、文学作品等阐述女性从婴儿时期开始所面临的处境,以及如何被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文化、习俗、道德法律规范所塑造,并展望了女性可能创造的新处境:“平等中存差异”[3](P661),在肯定两性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也强调了他们的手足关系。她了传统观念中女性是次等的、从属的、被动的他者的论断,而所谓的永恒的女性气质不过是传统文化为男性利益而强加给女人的规范而已。这为女艺术家改变自身处境和命运提供了理论依据。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2013年第1期王芳:西蒙娜・德・波伏瓦对翟永明诗歌创作的潜在影响 翟永明表示这一观点对女艺术家具有重大的意义。她在探讨“坏女孩艺术家”这个称谓的含义、出现原因以及女艺术家是否该“坏”的问题时,写道:“波伏娃(现在通常翻译为波伏瓦作者注)的存在主义女权理论作品《第二性》为全世界的女性找到了 ‘坏下去’的理由,同时也使她本人成为女权运动的先驱。”[4](P35)翟永明认为,此处的“坏”是指“不以性别既定规矩出牌”, “女人从事艺术,肯定是从‘坏’开始。最早的女艺术家、女作家都是那些想不按社会为女性设定的身份生存,自视不输于男人,因而欲进入男性统治的艺术世界分一杯羹的女人。在世俗传统眼中,此举即坏!”[4](P33)在20世纪以“离经叛道”的文字和惊世骇俗的生活对世俗发起挑战的波伏瓦,正是“坏女孩艺术家”的先驱。遗憾的是,波伏瓦“坏”得不够彻底。在翟永明看来,波伏瓦“接受萨特对她的操控和制约”使她未能做到自己倡导的男女平权,“终其一生,波伏娃都在走四方,可这四方却时时地退回到萨特的疆界”,“今天的坏女孩们可以有更多的自”,“更果断”、“更决绝”。[4] (P35)

女性艺术家究竟应该好还是应该坏,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她们是否应遵循男权社会传统;如果应该坏,该如何坏,以何种方式坏,坏到何种程度,这正是困扰当今女性艺术家的真正难题。先驱如波伏瓦未能完美实践,后来者如坏女孩艺术家艾敏,她的作品是否坚持了女性意识的方向、其前景如何一直备受质疑。人类整体有一个从婴幼儿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女性整体同样也有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但女性的成长,从自主的人的意义上说,远远落后于人类成长的程度,因为女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已是18世纪以后的事了,是伴随着无产阶级崛起而觉醒的。若借用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成长分成三个阶段的理论,目前女性成长还未摆脱第一阶段:对人的依赖,即对男人和家长制关系的依赖。[5](P104)从这个意义上说,波伏瓦的性别社会建构理论的确为女性艺术家摆脱女性社会角色的规范和束缚,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独特的才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波伏瓦的选择或许不能被当代激进的女青年所理解,但若我们比较卡蜜儿和罗丹、波伏瓦和萨特,不禁要为波伏瓦的坚强、明智而折服。当然,卡蜜儿和波伏瓦的处境不完全相同,毕竟卡蜜儿出道的时候,罗丹已是拥有话语权的成功的雕塑家,而初识波伏瓦时,萨特还未成名,萨特没有罗丹那种被女伴超越的恐惧。另一方面,萨特对波伏瓦鼓励、支持较多,同样,他受益于波伏瓦的也较多。波伏瓦选择两人齐头并进,虽说有很多波折,但成功却是事实;为了摆脱罗丹的掌控和剥削,卡蜜儿选择独自创作,却终因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和支持而精神崩溃。目前的社会环境对于女性的发展仍有颇多阻碍,因此,女性的性情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其是否能获得成功则显得尤为重要。女性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除了专业能力,更需要锻炼出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坚强的意志,这样才能逐步走向成熟。二对翟永明艺术批评观念的影响

上一篇:数学分析中一道习题的不同解法 下一篇:对音体美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状况的分析与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