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证、学、赛、研”融合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

时间:2022-08-20 06:31:01

基于“产、证、学、赛、研”融合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

摘 要:掌握了信息技术并用其进行物流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最紧迫的需求,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顺此需求开设。课改思路为:通过学生就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抽取典型工作任务,创设“职位升迁”教学情境,遵循“技能、管理”二八定律、“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课程设计理念,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实训室、竞技场,实施“分层次、多口径”课程考核,形成“产、证、学、赛、研”融合的《物流信息管理》课改成果。

关键词:“产、证、学、赛、研”融合;“职位升迁”情境;“技能、管理”二八定律;“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分层次、多口径”考核

一、课程分析

《物流信息管理》是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物流管理特色专业的一门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60课时),是院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改课程。

1.课程分析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根本区别在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掌握了信息技术并用其进行物流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最紧迫的需求,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顺此需求开设。在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和网络调研的基础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层级为:基层操作岗位基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目标就业岗位为基层管理岗位。《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对应的信息主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2.课程目标

学生能熟练操作各种物流信息技术和系统、物流企业办公软件,并用其解决物流领域各种问题,形成报告并有效汇报;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开展、物流师和快递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以及“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等赛事提供技术支撑。

3.课程内容

二、课改思路

1.贴企遵证,任务抽取

根据合作企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证要求确定授课内容、抽取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软件同理、大赛仿真”原则设计教学项目。本文以“手持终端”为例示范,如图1。

2.职位升迁,情境创设

遵循“职位升迁”主线,创设“面试入职”“试用实习”“储备提拔”“职位晋升”环环相扣的教学情境,实施“学生实训任务书”,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指导其职业规划,如图2。

3.二八定律,课改实施

遵循“技能、管理”二八定律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理念,运用“学生实训任务书”等教学资料,实施小组讨论、上机操作和现场汇报,让学生践行“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4.教室赛场,课堂延伸

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实训室、竞赛场、科技场,学生除参与课堂学习外,利用第二课堂、专业社团等积极参与“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等技能大赛,以及信息技术类科创活动,锻炼技能、提升素质。

5.分层多口,多样考核

针对个体差异的学生学情,实施“分层次、多口径”的考核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过程性考核占50%(包括任务书、演讲和设备操作等),综合考核占40%(包括机考、调研和专题汇报等),晋升考核占10%(包括技能大赛、科创活动和小论文等)。

三、《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四、《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单元设计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项目一物流信息应用调研”为例展示课程单元设计,限于篇幅,已简化(如表3所示)。

五、《物流信息管理》课改实施效果

《物流信息管理》自2009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贴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更新课改内容和探索实施课改,最终取得了“产、证、学、赛、研”融合的课改成果,成果如下:

2011年院级精品课程

2012年物流信息化信息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

2012年山东省“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技能大赛二等奖(技术支撑)

2012年《物流信息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公开出版

2014年获批中国物流学会课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实训设备实时监控管理系统”

2015年《物流信息管理》实训手册(校本教材)

六、总结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通过校企合作的物流企业就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抽取典型工作任务,创设“职位升迁”教学情境,遵循“技能、管理”二八定律“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设计理念,将课堂从教室延伸至实训室、竞赛场和科技场,运用“分层次、多口径”课程考核,形成了“产、证、学、赛、研”融合的《物流信息管理》课改成果。

参考文献:

[1]赵珩君,许路遥.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1,2(6):21-24.

[2]李佑珍,陈艳.“大物流”背景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52-27.

[3]杨玉婷.基于行动导向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 2012,14(9):43.

[4]陈建松,朱志祥.物联网背景下高职“物流信息化”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2,30(5):30-32.

[5]麦婉菁.基于项目教学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12):147-149.

作者简介:杨新月(1979- ),女,硕士,讲师,工商管理系教学副主任,主要从事物流信息技术及应用、交通系统仿真和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物资审计中的合理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