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20 05:53:50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大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所具有的三大学习能力之一。本文按照新课标要求,遵循教学原则,从数学生活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例题的典型性等方面,对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数学探究能力 学习实效 学习能力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培养具有实践探索、互助合作、思维创新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主动、个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和科学的探索方法。新颁布的高考考纲也明确指出:“对数学能力的考查,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考题必须具有探究性、综合性、应用性。”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对有效性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学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被动的接受式教学方式,教师进行单项“培养”活动,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被抑制,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我认为在新课程深入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探究能力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引用生活性事例,引发学生探究激情

数学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是集生活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学科。数学知识中很多定理、法则、公理等内容,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实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子,是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是诱发学生能动探究的学习动机,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生活实际中的一些实例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创设学生进行探究的活动课题,激发学生主体探究的内在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活动。如在学习“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和正弦”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两座建筑物相距较远,现在要测量两组建筑物的距离,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由于学生对充满生活化的生活问题感到亲切,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能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动性。又如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运用时,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情境:“几名中学生要测量学校后面的一座山CD的高度,先在山外的一点A测得山顶的D仰角为75°,再后退400米至B点,测得山顶D的仰角为45°,且ABC三点共线,则山有多高?”,使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实现了学生探索主动性的促动。

二、运用丰富性内容,注重学生活动指导

数学学科与其他基础知识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在解答其他学科知识时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其他知识的有效解决上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新编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首次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必修课的内容中安排“研究性课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研究性课题教学时,要教给学生初步进行数学问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提供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具有研究性;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能够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得出结论,让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完成,凸显学生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善于延伸和丰富教学活动,通过调查、实验、小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体现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如在讲“指数函数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画出y=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的教学,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善用典型性问题,实现学生能力提升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课本例题既是运用知识解题的精华和提炼,又是思维训练的典范。搞好例题教学,特别是搞好教材中多变例题的多种形式教学,不仅能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学生学习取得更大的实效发挥更加独特和明显的功效。因此,在探究活动能力培养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例题的用意,充分挖掘例题的价值,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引申和拓展,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究教学活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发现这是一道考查“求解函数值”的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先求出α+β的取值范围,然后得出cos(α+β)的值,再根据α与β这两个角的取值范围,最终求证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活动,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有效巩固,而且为学生良好探究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总之,探究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掌握解题技能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式,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形成和扎实提升。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内容摘要(精编版).

[2]程卫星.刍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妙借载体,激趣识字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