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灯显微镜下自制刮针去除角膜铁锈158例报告

时间:2022-08-20 02:57:56

裂隙灯显微镜下自制刮针去除角膜铁锈158例报告

我院于2004年6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角膜铁屑异物190例,其中需去除锈斑患者158例,均在门诊用自制异物刮针在裂隙灯下刮除,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角膜铁锈异物158例(163眼),其中男性142例(147眼),女16例(16眼);其中同一眼存在多个异物3例(3眼)。年龄18~67岁,大多为30~55岁;就诊时间24h内31例,24h以上127例,异物存留最长达8天。就诊时与铁屑异物并存98例(100眼),合并角膜浸润117例,异物损伤上皮层34例,浅基质层114例,深基质层10例,伴内皮水肿5例。

1.2 异物刮针制作方法 取4.5号注射针头在裂隙灯显微镜下用显微持针器将针尖向斜面背侧折弯约呈150°夹角,尖端长约0.5mm,高压灭菌后备用。

1.3 具体操作方法 用1mm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吸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约0.5ml后去除针头,手持注射器针管将利多卡因液滴入患眼,每次2-3滴,间隔5min一次,共3次行表面麻醉。在裂隙灯显微镜(放大16倍)下取异物。患者按常规裂隙灯检查要求摆放,双眼固视眼前目标;术者左手分开固定上下眼睑,右手持1ml一次性注射器连接自制的异物刮除针,在右眼内眦或左眼外眦部选取有效支点,使注射器与患眼角膜呈30°~40°倾斜,针头斜面紧贴角膜,尖部沿锈环外周边缘轻轻扫拨松动铁屑及锈环剔除异物,用针头侧刃上下左右擦刮粘附较紧锈斑,尽量避免损伤水肿的角膜组织。术后用抗生素眼药水冲净角膜异物碎屑。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6次/日、贝复舒眼用凝胶2次/日点眼;合并浸润者常规结膜下注射抗生素,有严重感染或多发角膜异物者,可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

2 结果

163眼角膜异物一次性剔除干净161眼,深层异物再次刮除2眼其中1眼术后感染,系异物残留过久(8天)术前已有感染,后经抗感染治疗痊愈。随访3天-2个月,角膜损伤处完全修复。异物时间较长或位置较深者遗留不同程度点状混浊, 角膜云翳76眼,角膜斑翳14眼,角膜白斑1眼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效果满意。

3 讨论

角膜铁屑异物是常见的眼外伤及职业性眼病,尤其在对铁具进行打磨切割的一线工人最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本组患者男女比例为9:1,与谢声汉等报告相同[1] 。铁屑异物一般入眼速度快,温度高,多伤及基质层。彭秀民动物实验研究,铁屑进入角膜组织22.3min,其表面及周围生满铁锈,>24h已发生浸润坏死且易发生感染[2] 。自制异物刮针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刮除角膜异物有如下优点:(1)异物刮针头部折弯且较短(0.5mm),注射器与患眼角膜呈30°~40°倾斜,使针头斜面紧贴角膜,形成一稳定的操作界面;刮异物时不易损伤角膜深层组织和正常角膜组织。(2)利用裂隙灯显微镜(放大16倍)清晰准确地观察角膜各个层面 [3]以及异物的性质、周围组织浸润、锈斑情况等。在裂隙灯显微镜直视下,利用异物刮针可轻松钩取松动铁屑及锈环;紧贴角膜的一刃,很容易将锈斑一次性剔除干净,并能上下左右运用自如,减少了角膜周围组织及深层不必要的损伤。(3)异物刮针材料来源容易,制作、灭菌简单,能达到无菌操作。较改制前的直针头在有效刮除锈斑及减少角膜组织损伤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极易临床推广。(4)剔除异物时,一定要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我院采用术前滴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能有效阻断神经传导,其作用迅速、扩散快而广,对组织的穿透力强,而且毒性低,适用于表面麻醉和眼内麻醉,一次性使用确保无菌。术后抗生素冲洗结膜囊,有效避免术后感染。对深层异物、锈染或角膜异物周围有组织浸润者,常规术后结膜囊下注射妥布霉素针剂2万单位。感染严重时酌情全身应用抗生素,并及时复诊,有效减少了术后感染。(5)上述158例患者就诊时裂隙灯检查可见铁屑周围形成一环状膜包裹铁屑,周围出现棕色铁锈环,证明角膜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自身修复能力,能将铁屑渐渐排出。据此特点,对较深的铁屑异物或范围较大铁绣环较多时,可先将铁屑剔除,对残留的少许锈环不宜勉强剔除[4] ,48h后再次剔除锈环则比较容易,还可有效避免角膜穿孔的发生。(6)本组病例大多数因个人安全意识淡薄,防护不当而导致角膜铁质异物的发生。因此对从事上述高危工作人群要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职业防护,规范作业操作;一旦疑有角膜异物发生,应即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声汉,谢佩,胡义珍.角膜深层异物及前房异物82例临床分析[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36-37.

[2]彭秀民,任相庭.角膜铁锈症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现象[J].实用眼科杂志,1991,9:424.

[3]李凤鸣.中华眼科全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2-713.

[4]张效房,杨进献主编.眼外伤学.第1版.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252.

上一篇: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 下一篇: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48例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