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云

时间:2022-08-20 02:55:20

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你都终将知道。其实,这句话也可以改为: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你都将不知道。

传媒就是这样的一种辩证:在新闻报道中,“报道”对应的英文单词是“cover”。

Cover,既是报道,也是掩盖。是让你知道,也是让你不知道。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那么多报纸对同一个世界的报道,差别那么大。但是有一点很清楚,有一家报纸,它再也不回来了。有一种风格态度和传统,大约很难觅到踪迹了:

2011年7月,一名曾经任职于《世界新闻报》的记者爆料,该报因在2003年英国一位名叫米莉・道勒的13岁女孩失踪案中,对女孩手机进行窃听,直接干扰和误导了警方的侦破工作。这则丑闻的披露,令英国全国上下一片哗然。随后,《世界新闻报》还被揭露,其窃听丑闻的受害人可能还包括了阵亡英军士兵和2005年“7・7” 伦敦地铁爆炸案的家属。

2003~2011年间一系列窃听丑闻(后称“窃听门”)的曝光,让这份百年小报不堪舆论压力,不得不关门大吉。在《世界新闻报》“窃听门”爆发之前,小报就引发过很多问题。例如,1997年,英国戴安娜王妃就是在小报八卦记者的围追堵截下发生车祸而死去的。而根据“窃听门”中暴露的情况来看,窃听和收买几乎成了所有小报都使用的手段。

小报不是第一次犯下这样的错误。2008年,英国快报集团下属的四家报纸同日在头版刊登道歉信,对侵犯他人隐私表示歉意,并付出巨额的赔偿金,当时轰动一时。而《世界新闻报》也曾多次被告诽谤,官司缠身。但现在看来,《世界新闻报》并没有从中学到什么教训。

【迷途链接】据《卫报》报道,英国前首相布朗遭《世界新闻报》窃听的时间超过10年。布朗的小儿子弗雷格一出生就被诊断患有遗传性疾病,易夭折。2006年,弗雷格4个月大的时候,《太阳报》(《世界新闻报》为其周日版)最先将他的病情公之于众,借此攻击布朗。这可以说是布朗在被窃听期间,个人隐私遭受的最严重侵犯。曾担任《世界新闻报》主编的丽贝卡・布鲁克斯当时正在《太阳报》担任编辑。据说,布鲁克斯在披露病情前曾打电话通知布朗。此事不久,布鲁克斯就被擢升为国际新闻公司首席执行官。

《世界新闻报》的诞生和垮掉

“在这个历史性的日子里,在出版8674期后,我们会想念你们,我们的750万读者。你是我们的生命。我们让你们哭,让你们笑,让你们惊掉下巴,告知你们,吸引你们,激怒你们。”

――《世界新闻报》

让我们上溯到168年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平民阶层的识字率不断上升,让面向平民的报纸诞生有了可能。这个新的阶层关心的不是国家大事、环球冷暖,他们的阅读没那么拘谨严肃,充斥着本地新闻、犯罪报道、小道消息的报纸成为他们的最爱。所以,《世界新闻报》应运而生。创刊不久的《世界新闻报》还一举成为全英销量巨大的报纸之一。之后,尽管它几经易手,但其坚持的小报传统却没有变化。被传媒大亨默多克收购后,更是剑走偏锋。

《世界新闻报》总能巧妙地发现读者的兴趣,然后去迎合。这种策略无往而不胜,也饱受批评。但是不管怎样的批评,都拦不住读者的买账。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们原始的阅读欲望中,也许并没有那么多大报中的道貌岸然,我们喜欢八卦,喜欢小道消息,喜欢耸人听闻,喜欢故作玄虚。这份报纸或许只是把我们内心深处的阅读欲望挖掘出来,然后呈现给我们。

人们惊叹于这份报纸竟然知晓这么多的小道消息,然而“好景”不长,当秘密揭开的时候,这份报纸也到了跟人们说道别的时候。

这家创刊于1843年的报纸,到2011年7月10日出版最后一期,一共走过了168年的历程。最终,它没能顶住漫天的口水,在一边倒的舆论压力下,走向了生命的终结。但是在它的最后一期,报纸的编辑们自豪地挥手告别,他们写在报纸的头版标题是:Thank You and Goodbye(谢谢,再见)。下面的小字写道:After 168 years, we finally say a sad but very proud farewell to our 7.5 million loyal readers.(168年之后,我们悲伤然而自豪地挥手告别,亲爱的750万读者。)

的确,《世界新闻报》因总是报道骇人听闻的爆炸性新闻而拥有大量的读者,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添油加醋的手法报道名人丑闻、犯罪报道等刺激性的消息,被这份报纸窃听、策划和揭露丑闻的名人不计其数。

【丑闻链接】

策划绑架“辣妹”。2002年11月,《世界新闻报》在卧底记者和警方的配合之下,制止了一起“重大恶性绑架案”,从而拯救“辣妹”维多利亚。

披露菲尔普斯吸毒。2009年1月,就在北京奥运会“八金王”、美国著名游泳选手菲尔普斯风生水起之际,《世界新闻报》曝光了他吸食大麻的图片。菲尔普斯人前阳光健康的形象瞬间崩塌。

小贴士

英国的大报和小报

人们喜欢这样描述伦敦的绅士,手中拿着一份《泰晤士报》,《泰晤士报》中间夹着一份《太阳报》。工人阶级不在乎被人说猎奇,但是中产和白领则很在乎。可是谁能拒绝窥视别人的机会呢,所以就出现这种情况:买一份大报,一份小报,将小报夹在大报中,读完之后随手扔掉,这种夹心的阅读方法倒也是一种特色。

英国的报纸可以分为两种:大报和小报。首先,从纸张面积大小上区分:大报的面积是小报的两倍。大报的报道一般都很严谨,擅长做深刻的社论,进行洞察世界的分析。大报有着一言九鼎的影响,其观点常常被政治家引用,也被普通人所认可。阅读大报的人,至少有一张足够大的桌子和细细读报纸的闲暇,也只有这样才能品得出大报社论的态度和深度的分析。而阅读小报的人一般都是蓝领的工人,随便抓起一张报纸,边瞄着文字边去上班,所以小报总需要有夺人眼球的设计:大幅的图片,鲜艳的印刷和富有冲击力的标题,以及浅薄但是有趣的内容:八卦、奇闻和小道消息。

拥有数以百万计读者和居高不下销量的《世界新闻报》,养活了众多的记者,也让这些记者在窃听的迷途上越走越远。在《世界新闻报》内部,几乎每一名记者都雇有自己的私人侦探,为他们打探消息,偷阅医疗记录,搜查到不公开的地址名录和电话账单等等。如何获得名人手机PIN码,在编辑部内也是公开的秘密,因为许多人买了手机后懒得修改默认密码。如果密码改过,记者就让私家侦探出马去忽悠电话公司,把密码搞到手。

双面“怪才”默多克

在《世界新闻报》“窃听门”曝光之前,《世界新闻报》的母公司――新闻集团正打算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但东窗事发后,新闻集团宣布放弃对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的收购计划,让野心勃勃的传媒大亨默多克还未出手,就把手缩了回去。而默多克,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有着强大的商业细胞和无孔不入的野心。

默多克之于英国传媒界乃至世界传媒界,都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的新闻集团旗下的各种媒体,每天24小时连续向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传送新闻和娱乐节目;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英文报纸出版商,集团每周在全球范围的报纸发行量逾4000万份,销售额和发行量居全球第一。让我们看这长长的单子: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唱片公司、卫星广播系统、体育产业、电影公司、电视台……这些领域,默多克的“传媒帝国”都有触及,且触角遍布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影响到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

默多克,是一个传媒界的传奇,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能使呆板的变得灵活起来,使中庸的变得激进,他掌握的报纸,增加了爆炸性新闻的报道,补充了琐细的端枝末节,使报纸增强了可读性和商业气息。他经手过无数的报纸,每次都能让这些快倒闭的报纸起死回生,他被称作“报业怪杰”,而现在又因为窃听事件成了英国的全民公敌。

1931年,默多克出生于澳大利亚,他的父亲,家财万贯的著名战地记者凯斯伯爵,是一个地区性报业巨头。这样的家庭背景决定了默多克和媒体的不解之缘。而且他的母亲回忆:“这孩子从小就与众不同,不会屈于人下。”

默多克的“不屈于人下”体现在他对小报风格的不离不弃。这一追求来自他的父亲凯斯。当年,凯斯去英国求取办报真经,师父是有着“舰队街奇才”之称的诺斯克里夫勋爵,诺斯克里夫勋爵告诉他三句话:“报纸须有人买。让它迎合大众趣味。让它提供大众所需。”后来,凯斯又把真经传给默多克。在父亲的教诲下,默多克前往牛津大学求学。讽刺的是,这位未来新闻集团的创始人,对阅读并没什么兴趣,他更倾心于商战。他将“大众需求”具体化为 “暴力”“体育”,并在全球“发扬光大”。这既成就了他的“帝国伟业”,也让他几乎被口水淹没。

21岁那年,默多克的父亲死于心脏病。他从牛津赶回家中处理后事,发现父亲的事业已在风雨飘摇中,4份报纸都处于亏损状态,于是他设法保留住了《星期日邮报》(SundayMail)和《新闻报》(TheNews)两份报纸,将其他报纸出售。面对主要竞争对手《广告报》,默多克果断与其合并,并且努力使《新闻报》开始盈利。同时他又筹措到足够款项,收购了位于帕斯市处于亏损的《星期日时报》(SundayTimes),通过调整人员,将阿德莱德一些记者和编辑调往帕斯,该报纸重获生机。不久,默多克创办的澳大利亚第一家全国性报纸――《澳大利亚人报》正式发行。

此后,只有两千万人口的澳大利亚已经不能满足默多克了,他开始了自己“传媒帝国”的扩张之路。默多克把视线投向了有着悠久新闻历史、巨大新闻市场和在英语国家中有着文化中心地位的英国。

1969年,默多克收购了处于困境中的《世界新闻报》。在他看来,这些报纸的衰落完全是保守的结果。电视广泛普及,无论在消息的及时性还是分析的深度上,报纸都处于下风;而教育的普及和提升,使人不再需要报纸来说教。默多克决定,英国人需要一份充满阅读趣味的报纸,当读者拿起报纸的时候,他们只是准备寻找一份闲适和愉悦,只是猎奇罢了。

经过四十多年的扩张,默多克的媒体几乎一手控制着英国的舆论,没有一个政客敢于和默多克作对,他们需要民众的支持,首先要获得默多克的支持。有人说: “基本上,他可以为英国读者制定话题,提供素材,讲述这个世界的‘真相’。”在唐宁街10号,没有大决策可以不考虑这三个人的意见:首相、副首相和默多克。

在英国,插手政治是默多克洗不掉的“胎记”。自收购第一家英国报纸《世界新闻报》起,他就成为这个国家除保守党、工党外的“第三支力量”。几十年来,他从未押错过大选,他支持的党魁,最终都如愿当上了首相。也许是惮于这一魔咒,英国朝野都畏他三分。当然,他也凭借旗下媒体的影响力,没少为自己开疆拓土。默多克在政治方面的老到,与政客们周旋时左右逢源,让他深谙合作与妥协之道,这种实用主义的生存技巧,充分展示了他性格中圆滑、柔韧的一面。

“《世界新闻报》停刊是尊重民意和舆论、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明智之举,旨在避免遭到进一步批评,以及避免集团遭受更大的损失。由于《世界新闻报》多次越过新闻道德底线,引起公众反感,新闻集团老板主动寻求关闭该报纸,体现了媒体的自律,让默多克集团赢得了积极、正面的形象,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聪明做法。”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如是说。

看默多克在传媒界的影响力,可能会让你想起《公民凯恩》中的报业巨头,不过读完他的故事,我却想起另一部电影:《教父》。不是黑社会,而是一样的果敢、决绝、野心勃勃和一样遮天的权势。

默多克在英国政界呼风唤雨、如鱼得水,他很想在美国复制这个传奇。为此,他不惜放弃澳大利亚国籍,于1985年成为一名美国公民。2007年,默多克以5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道琼斯集团。至此之后,还拥有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福克斯广播公司、福克斯新闻频道以及英国、澳大利亚多家报纸和卫星电视的新闻集团,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

新闻集团涉及传媒领域的每个角落,得益于默多克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2011年2月,默多克与乔布斯联手,开发出一种新形态的数字报纸“Daily”,登陆的平台将会是iPad。“Daily”,是一个专属于平板电脑的应用,不会有网站,不会有实体版。它最大的改革是,可以自动将各种出版物的内容推送到 iPad 或是其他平板电脑上。

默多克的灵感来自于一项对读者的调查,该调查的结果显示,较上网冲浪而言,读者更加容易沉迷于他们手中的 iPad。默多克认为,“Daily”将证明一件事――消费者会为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埋单。iPad 则会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他预测到2011年底,iPad将售出4000万部。默多克设想,即使4000万人里面只有5%用“Daily”来订阅新闻,这里面也已经包含了200万个消费者了。

此前,默多克在网络领域的投资还是成功的。他的《华尔街日报》目前已经拥有超过200万的付费用户,《时代》电子版也增加了10万付费用户。随着“Daily”的,默多克又撬动了一个产业的格局。

道德与利益的漩涡

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大约扩张非罪,垄断新闻其罪。

“窃听门”多米诺骨牌的倾倒,始于王子的膝盖。2006年,威廉王子膝盖受伤的事被《世界新闻报》曝光。这件事只有皇室内部少数几个亲信知道,小报从哪儿来的消息?为《世界新闻报》工作的私家侦探格伦・马凯尔后因报道威廉王子膝盖受伤一事被捕,当时的报纸主编库尔森也被迫辞职。2009年,《卫报》披露《世界新闻报》非法窃听3000名政客名人的电话,后经警方确认,“窃听门”被曝光。

路透社:

英国首相卡梅伦认为,媒体的自我监管已经失效,需要设立一个独立于媒体和政府的新机构负责监督媒体遵守行业标准。业内人士表示,多年来,英国报业市场竞争激烈,又面临电视和网络双重压力,《世界新闻报》等小报,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择手段挖掘内幕故事和曝光名人隐私,大量使用暴力和色情照片,在标题和内容上也极尽煽动之能事。如今,《世界新闻报》正用它的倒闭为世界媒体提供了反面教材。

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英国,电话窃听是违法的,但电话窃听的报纸不止《世界新闻报》一家,非法监听已是业界惯例。这不禁让人们反思:新闻从业者应该如何保持职业操守?新闻机构又需要坚守哪些道德底线?或许,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不能伤害采访对象权益是最起码的要求。英国窃听丑闻将最终导致加强新闻监管及新闻界的自我监管。

《外交政策》杂志:

媒体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和承载文化的平台,如媒体的责任感和道德一旦沦陷,其作为舆论监督一方的存在价值也就没有了。媒体既要为信息提供及时、通畅的渠道,也必须要保证信息来源的合理、合法。媒体的无德真正在于他传播的事实可能从起点就是错误的,为了满足当今读者近乎疯狂的、变态的信息需求和建立于别人痛苦之上的娱乐享受,不惜窃取他人隐私,侵犯他人人权,牺牲职业道德,无所不用其极,不但没有了独立性,就连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也弃之不顾,很难分清是媒体走了极端,还是像伸着鸭脖子一样渴望信息的媒体读者间接扭曲了新闻的价值观。可即使退一万步来讲,独立性于媒体的价值不可随意出卖,八卦可以娱乐,可文明不行。任何用舆论牵制民众思想,践踏他人权利的行为都是不可饶恕的,默多克铸就的媒体帝国也不能例外。

“窃听门”事情还在僵持之中,让我们暂时忘却这些吧。只是淡淡地怀念一下:

1946年2月15日,英国《论坛报》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英国式谋杀的衰落》(Decline of the English Murder),文章写道:

时间是星期天下午,最好是在战前。妻子在扶手椅上睡着了,孩子们都被打发出门遛弯去了。你把双脚搁到了长沙发上,鼻梁上戴好了眼镜,打开《世界新闻报》。烤牛肉和约克郡布丁,或是烤猪肉和苹果调味汁,加上羊油布丁和一杯可以说是结束美餐的深褐色浓茶,让你心满意足,趣味正浓。你美滋滋地抽着烟斗,身下是沙发软软的靠垫,炉火正旺,空气暖和温馨。在这幸福的氛围中,你想要读到什么?当然,是关于一起谋杀案的新闻。

这段话所描述的,是普通英国家庭周日生活的一幅画卷。《世界新闻报》和烤牛肉以及布丁一样,成为英国的传统与经典,成为回忆。现在,牛肉和布丁还在,只是《世界新闻报》再也回不来了,也许会有别的报纸取代它,只是经历了这场风波后,它再也不会和从前一样了。

上一篇:五镜争功 第9期 下一篇:放映厅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