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京张合作看首都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时间:2022-08-20 02:24:31

透过京张合作看首都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如何形成首都与周边城市真正共谋发展的格局已迫在眉捷。

环京津的多个河北城市作为首都经济的生态协作区,由于受到京津发展虹吸效应的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环首都贫困带,尽管近年来首都与这些一衣带水的周边区域在生态建设、对口扶贫、农业等方面实施了大量的援建项目,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制约双方共同发展的观念、体制和利益“瓶颈”,并非真正战略意义上的“合作共识”。

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以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实需求,如何形成首都与周边城市真正共谋发展的格局已迫在眉捷,而分析诸如“京张”合作等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双方合作共赢的新途径很有必要。

合作瓶颈

张家口的官厅水库是首都北京的重要饮用水源保障,这也使得双方的合作由来已久,但纵观多年的合作成效,依然可以用“层次低、难度大”加以评判,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行政区跨界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双方合作的第一难题。张家口市虽与北京接壤,但却隶属河北省,两地财政“分灶吃饭”,利益主体并不一致,而且从客观上讲,官厅水库虽是首都的饮用水源地,却主要供应首都使用,从这个角度讲,张家口市并不享有饮用水源地的附加价值。另外,据统计,2008年北京市人均GDP为63029元,按平均汇率折合9075美元,而张家口人均GDP仅为17134元,折合2467美元,低于全国人均GDP22698元及3268美元的水平,目前张家口仍有10个国家级贫困县,85万农民未实现脱贫。如何解决发展差距大的问题,是京张合作的首要难题,也是影响大北京经济圈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张家口的贫困有自然的、社会的多种原因,也有国家政治、军事等诸多因素。

其二, 京张两地在合作诉求点上的差异与矛盾也造成了合作的不协调。 区域合作必须有共同的合作诉求点,才能形成一体化的战略思路和保障体系,而在京张合作的问题上,北京对张家口的诉求点主要是把张家口变成自己的生态屏障,即“水池子”、“菜篮子”、“花园子”和能源供应基地,对张家口的支持主要是围绕生态建设来展开。加之受财政和生态补偿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北京市对张家口的支持也存在一定困难。由此出现的结果是,尽管北京不希望张家口发展与生态相悖的功利性产业、污染性产业,对张家口治污能力又寄予较高的期望,但从张家口方面来讲,脱贫和生存仍是当前的第一需要,有些地方和乡村对投资大、见效慢的生态建设项目积极性不高,更乐意选择一些见效快、甚至有污染的企业项目,这些问题虽在区域生态日益恶化的形势下有所遏制,但却现实存在。

其三,北京城市的“集聚效应”使张家口城市化和吸引人才技术等面临强烈竞争。由于首都的特殊地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北京,对市场要素的引力远远大于扩散,对张家口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北京的发展为张家口提供了农副产品、劳务、能源等输出的最佳机遇和市场,但与此同时,北京的集聚效应又把支撑张家口发展的优质市场要素,如人才、资源等“强磁力”吸走。据统计,近几年张家口输送的数千名大学生和研究生绝大部分流入北京,张家口的经济发展因此受到了人力资源的严重制约,这导致张家口在谋求京张合作的同时,还须着力解决曾经的老工业基地门类齐全,国有经济比重高,许多企业历史包袱沉重,机制僵化,观念保守,技术设备落后,技术创新激励力度不足,职工收入水平低,发展机会少,对外地人才吸引力弱,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引不来等一系列发展问题,缺乏合作的切实内生动力。

路径探讨

尽管京张合作面临的问题难以一时解决,但合作大势不可逆转。如何加快合作,还须从五个方面加以推进。

首先,应借助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契机,促进京张的产业转移对接。如今,由经济发展梯度差异而引发的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而通过产业转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更是京张合作的共同诉求点。京张合作可借助北京的资金、技术等优势,推动北京向张家口的节水、生态、环保型产业转移与资金技术扩散。另外,张家口市应积极搭建承接平台,用于接纳和汇聚北京劳动密集型、生态型、高技术低污染等产业和企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工业加工区。

第二,促进首都科技成果转化,打通京张经济合作脉络。北京科技资源雄厚,对周边辐射力强,而张家口则具有交通便利、土地广阔、低商务成本等优势,有条件成为首都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地。建设张家口高科技产业基地,应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并结合张家口目前的产业特点,把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点,积极组织实施农产品科技开发、工业产品升级换代、科技信息产业化、科技素质提高和吸纳科技人才等为主体的系列创新活动,通过活动创新促进基地建设。

第三,首都应积极吸纳来自张家口的劳务输出,带动张家口农民增收致富。张家口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差,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近期看,发展劳务经济可以迅速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现金收入,是实现农民纯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从长期看,发展劳务经济为贫困地区培养人才,积累资金和招商引资都将起到非常深远的作用,发展贫困地区劳务经济将有力地推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城镇化进程。

近年来,北京的人力资源增长较快,并有1/4为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已成为北京市劳动力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北京的技术开发人才多、工艺技术人才少,进行资本运作和营销管理的人才多、高素质和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高级蓝领技工少。这样的人才结构对北京发展制造业构成约束,也在某种程度上,为张家口等周边区域的劳务输出,建立专业的劳务输出基地提供了重要机遇。

第四,推动京张两地的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合作,有利于巩固现有合作基础。张家口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一是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二是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三是降雨集中,雨热同期,十分适宜绿色农副产品生产。事实上,包括张家口、承德在内的首都周边城市,已成为北京优质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北京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社会稳定,北京市建立了蔬菜预警机制,这为北京与周边城市巩固在农副产品加工供应方面形成的已有合作,提供了更大商机。

第五,加强京张两地的旅游发展合作,是共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切入点。旅游业是京张合作中一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共同打造生态旅游一直是北京与周边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生态旅游的兴起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是当今世界旅游的新亮点,也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它既可以有效保护北京及其周边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又能带动旅游资源地区的居民致富,可谓一举多得。

张家口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目前拥有世界一流的滑雪场,文化旅游有泥河湾古人类遗址群、大境门等古长城遗址,还有坝上夏季旅游、崇礼四季旅游等,能与首都北京形成一年四季的旅游组合,若将北京与张家口等周边城市的旅游产品线路相互整合,共享首都旅游大市场,将在提高首都周边区域知名度同时,极大推动北京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进程。

此外,一度延期的京张城际高铁正在积极推进,并有望于今年开工建设,这将使北京至张家口的交通更加快捷方便,张家口也会由此正式纳入北京“一小时生活圈”。借助交通优势,鼓励引导北京的投资机构在张家口兴建观光、休闲、度假、疗养基地,将其打造成北京的“后花园”,也有很大可能。

(作者单位: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

上一篇:西城功能街区如何更好发挥特色功能 下一篇: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纳入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