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时间:2022-08-20 12:51:25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教学应该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于教师坚持不懈的探寻和实践。这里我所谈的是自己在语文教学方法上的粗浅尝试,这点尝试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尝试距离成为艺术还很遥远,但是有了尝试,总会留下一点浅浅的印记,不断尝试,离艺术的殿堂总会更近些。

【案例一】高三现代文大阅读自主命题教学尝试

现代文阅读的练习中我从指导学生自主命题入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次自主命题我选择了文字、主旨浅近的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一文。

学生结合考点设计了如下问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含义。(理解B)

1.文中说“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结合上下文,简要概述。

2.如何理解“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

3.怎样理解“这个世界是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这句话?

考点: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分析综合C)

1.“世界上最美的坟墓”与“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无人守护,无人管理”是否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加以阐述。

2.文中反复写“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3.文章结尾处写到拿破仑、歌德等人的墓,请结合全文淡谈这样写是否多余?为什么?

4.“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与“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是否矛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从罗素的一生中得到怎样的感悟?要求尝试说出不同的感受。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材料的意识和能力。在学生提出自己的感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做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接下来进行思维拓展练习。主要指导学生运用相似、相反的联想方式进行横向拓展,运用因果联想进行纵向深入,最后形成提纲。

[反思]: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如何研究和处理教材。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一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字凝练生动,比较浅近。一课时的教学安排仅限于文本教学显得容量太小,因此我考虑结合板块后的写作指导安排相关作文教学的环节。我想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罗素其人其文有一定了解,而且在运用材料提炼观点,围绕观点进行横向纵向思维拓展上有一定收获。同时我更期望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向同学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对课本内容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掌握几个字词的读音和写法,了解一个中心思想,知道文章结构,更要善于读书,从不同角度运用教材,把书读活了,最终能够学以致用。

【案例二】一次表演形式的习作点评

苏教版必修五板块三“直面人生”的“积累与应用”中有一道完成独幕课本剧的练习。要求设想某一天屈原与司马迁

相遇,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形。

在学习了课文《报任安书》和《渔父》,阅读了《择生与择死》等补充材料后,安排这样一个写作练习无疑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司马迁和屈原伟大人格的认识。

在批阅习作中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忽视了剧本这一文学体裁在形式上的特点。习作中只有对话,缺乏对表演者动作或神态的提示。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我安排了一次课本剧表演。课本剧的脚本有两篇,一篇是教参提供的范文,另外挑选出一篇对话生动,想象丰富合理但忽视剧本写作形式的习作,分别交给课代表和同学本人,让他们做导演安排表演。

这次课本剧的表演给我们所有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课代表和另一位女生以教参范文为脚本,俩人反串男角,不但在很短的时间背出了台词,而且在表演中根据教参提供的脚本注重肢体语言的表达效果,动作、神态拿捏准确到位,表演细腻。同学们完全沉浸在剧本和表演者带来的艺术氛围中。另一组表演者是两位男生,他们俩以同学习作为脚本,在表演技巧上略逊一筹,不过朗诵时声情并茂,语调高亢悲壮,很有激情,表演十分投入,也博得了阵阵掌声。接下来我们对表演进行对比评价,通过比较分析,大家很快意识到自己在课本剧写作中的不足。

[反思]:作文点评教学基本就是老师直接授予的方式,在这次习作点评中,我尝试打破常规,以同一主题的两种剧本的表演为教学形式,如叶圣陶所说“诱导”学生在观看自己同学直观的表演中感悟到自己在剧本写作中的不足,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上一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下一篇:爱心,叩开孩子心灵的门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