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数学数列教学方法的创新

时间:2022-08-20 10:50:48

刍议高中数学数列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数列,蕴含着灵活多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具有极高的运用价值.例如,结合现代人们的生活需要,数列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生物细胞分裂、中国人口增长及密度、产品规格的设计等都会涉及到数列的应用.通过对数列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足够的重视数列教学方法,不断的探究、创新数列教学方法,采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数列概念的同时,能够充分、灵活的对其进行应用.

关键词:等差数列;教育模式;创新思维;教学理念

数列,是一种典型的离散型函数,是高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很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通过对数列知识的讲解,具体例题的分析和课后练习题的巩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思考、归纳数学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后的练习过程中,在解决数列问题的时候,可以对其他类似的数学题进行触类旁通的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的重视数学数列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对教学设计不断的进行优化创新,对数列的基本公式和概念进行有效的传导,并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数学数列方法进行深层次的探究,重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系统性的创新思维模式.

一、高中数学数列的应用简析

作为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列蕴含着灵活多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具有极高的运用价值.例如,结合现代人们的生活需要,数列知识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生物细胞分裂、中国人口增长及密度、产品规格的设计等都会涉及到数列的应用.通过对数列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足够的重视数列教学方法,不断的探究、创新数列教学方法,采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数列概念的同时,能够充分、灵活的对其进行应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有紧迫感,成就感,还要让其在课下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分析.

二、高中数学数列教学的创新

1.数列教学设计的优化.数列、一般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是高中数学数列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列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主要包括对数列的定义、基本特点、通项公式、分类方法、具体应用等知识点的学习.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学设计作为一种系统化过程,是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将数列教学理论,同学习理论原理进行转换,使之成为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料的具体计划.创新理念的数列教学设计解决了“教学成果”;“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等问题,通过教学设计来解决教学问题,探究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形成新的教学方案.并在新的教学方案实施以后及时的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规划操作其过程程序,判断其实施的价值.这一过程也是教学优化的的过程,能够提高教学成果,创造出更加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案.

(1)创新理念下的“数学概念”.对数学对象本质属性进行反映的思维方式,是

数学概念的要点.它的定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指明外延的,一种是描述性的.对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应记住其名称、了解其涉及到的范围、简述其本质属性并运用其概念进行判断.数学概念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数列.在对这些陈述性概念进行设计时,设计者应对上述概念体现的概念特点进行表明.

(2)创新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以关注学生的需要为基础的.为学生服务是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教师应当认识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接受能力、对同一数列概念的认识水平、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单单的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数列的运用规律及特点是不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师讲授式教学方法更适合他们.不但可以尽可能的缩短教学时间,让他们掌握数列教学的基本内容,还可以通过课后有关数列的习题的练习,强化其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对于接受能力不算很好的学生来说,简单的数列习题应适当的留给他们,让其自行的解决,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老师可以直接的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分析.从学生的具体需要出发的教学方式的创新,才能够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出现.

总之,数列教学活动的创新,数列教学方法的改进,没有永恒的教学模式规定.教师运用那种教学方法,以什么样的方式形式呈现出来,需要数学教师灵活的掌握.以学生为教育主体,不但要对教学内容特点特征进行考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素质,照顾到弱势群体.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究创新高中数学数列的教学方法,使其既可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嵇东升. 基于Moodle的高中数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以《等差数列》为例[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3).

[2] 朱达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引入的十种方法[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3).

[3] 李春梅. 回归基础——例析2011年高考题中的数列问题对高考备考复习的启示

[J]. 中学数学,2012(15).

[4] 郑上典. 关于高中数学导数部分内容的认识及其教学方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广东韶关南雄黄坑中学 (512439)]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发展性评价初探 下一篇:初中数学问题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