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衡阳市经济转型升级

时间:2022-08-20 08:39:52

谈衡阳市经济转型升级

摘要:近年来,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紧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潮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本文在分析衡阳当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以及发展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探索了实现衡阳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开放发展 衡阳经济 升级转型

2015年10月,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开放、绿色与共享发展理念,开放发展理念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紧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潮流,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局面。然而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的大环境下,开放经济发展的步伐有所放慢,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只有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衡阳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破解当前经济发展的困局,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湘南经济开放新高地。

一、衡阳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发展现状

1.招商引资效果突出

2015年,衡阳市新开工和新竣工项目297个,总引资277,43亿元,当年实际到位资金110,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55个,占位比52.19%;农业项目37个,占比12.46%;第三产业和其他项目105个,占比35.35%。

2.外贸经济进入先进行列

“十二五”以来,外贸经济主要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已经进入全省先进行列。2015年,衡阳市外贸进出口首次突破30亿美元大关,总额为31.33亿美元,是2011年的2.5倍,位列全省第二,同比增长6.5%,增速全省第三。外贸出口总额20.12亿美元,同比增长3%。

3.外贸经济层次显著提升

2015年,衡阳市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总额10.3亿美元,位列全省第三,同比增速14.5%,增速全省第四。外资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精密仪器加工贸易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4.投资管理水平逐步深化

开放型经济改革创新深入推进。2015年,衡阳市颁布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其中禁止类投资为37项,限制类投资为59项,修订了《衡阳市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为投资者投资项目办理提供便利。

(二)主要特点

1.创新招商方式,促进投资升级

在招商过程中,注重“精准招商”,按照“供给优先、生活服务业升级、外贸增量、产业聚集、重点突破”五大招商引导,准确掌握投资者信息,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逐一制定个性化招商方案,提升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同时根据城区、园区的不同功能定位,推出了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商贸服务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开放及物流平台招商版块,实行精准对接、错位承接。

2.注重园区建设,凸显聚集作用

在园区建设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发展,重点引进总部经济、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高新产业聚集发展。同时围绕重点企业,引进与之配套发展的上下游企业和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水平,促进循环经济产业聚集。

3.发挥通关优势,加快口岸发展

近年来,衡阳利用自己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作为湖南省“一点一线”和“3+5城市群”重要城市的地位,紧扣“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利好战略相继出台了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并将自己打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对接东盟的保税物流中心和中西部地区进口商品分拨与展销中心。

二、衡阳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局

(一)思想解放程度不够

全市各地注重GDP增长、围绕财税抓经济的思路没有改变,抓开放型经济缺乏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难以融入部门工作中去,有时还被部门和地方利益绑架,知行不一。一些企业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勇气,不乐意对外衔接,不善于吸收,一味求稳守成、故步自封,缺乏积极应对形势起伏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勇气和智慧,致使企业做不强、市场做不大。

(二)开放平台的效益不高

由于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时间不长,封关运营时间短,与各部门特别是经济部门沟通衔接不够,在开展跨境合作政策研究、产业对接以及整合资源等方面发挥作用不足,在企业通关一次性告知服务及提高工作效率上要进一步加强。另外,园区的独立性也有待提高。衡阳市园区实质上就是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无论筹资、进入还是土地使用等方面都束手束脚、受制于人,独立性明显缺乏。

(三)企业投资环境欠佳

在实际工作中,衡阳作为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有限,尽管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但是限于部门利益,集中得少,下放得虚,经济部门权力下放得过少,审批程序复杂,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影响了企业的办事效率。在目前经济整体下行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承担的制度下成本、人工成本、税负、“五险一金”财务成本却居高不下,使企业承受的压力负担过重。

三、全面提升衡阳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路径探索

(一)强化开放理念,解除思想观念的束缚

一要增强开放意识。必须培育开放文化,弘扬开放气度,用开放的眼光看问题,用创新的方法办事情。积极对照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等先行地区,找误区、找差距、找路径、找动力,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争一流的使命感。要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开放意识,拓展开放视野,以区域的而非区划的、协同的而非自足的、开放的而非封闭的理念来想问题、做决策、抓工作。

二要丰富开放内涵。开放不仅仅局限于引项目、招企业,还要在巩固提升现有招商引资成果的基础上,与各地开展工业、旅游、商贸、人才等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引进经济发展所急需的项目、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积极鼓励本土有条件的行业或企业走出去、求发展,实现“人员出国,产能出境”。

三要提升开放水平。开放是双向的竞争与合作,必须学会运用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主动参与和融入国家经济外交。将开放经济理论和业务知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开放业务水平。要逐步摆脱GDP偏好和政绩驱动的影响,改变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工业发展为第一方略的传统路径,真正找到“对内对外并重、集中集约发展、结合融合配套、创新创优互动”的全新路径。

(二)补齐人才短板,助力开放型经济发展

当前,人才战略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衡阳要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毫无疑问要将人才作为第一战略资源,紧紧围绕开放型经济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环节,打造开放型经济人才新高地。

一要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紧紧围绕实际情况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开放型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具有衡阳特色的人才目录,明确目录人才不受编制、学历、专业等的制约;建立财政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设立人才基金,激活人才内生动力,释放人才潜力,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二要优化改进教育培训培养机制。加快提升开放型党政人才的培养,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能够引领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优秀企业家、企业家后备人才和职业经理人;大力培养开放型创新创业人才,提高衡阳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三要有效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注重引育结合,吸引和聚集一批开放型经济人才,创新引进方式,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优化人才引进措施,提升包容性和文化建设,不断改进人才激励评价和服务工作机制,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人才。

(三)加快推进改革,促进开放型平台建设

一是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作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工业园,要以国务院、湖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将一些相关审批权限逐一、统一下放至园区,让园区恢复“独立性”,更好地为企业开展“保姆式”服务,实行“一站式”审批,所有审批事项不出园,所有手续限时办结,真正做到封闭式运行。

二是着力“三大”基础建设。着力基础建设,畅通开放渠道。利用“十三五”南岳机场开通面向东南沿海、西北以及东南亚的新航线、铁路接通湘欧快线和改造升级衡阳至广西铁路、湘江深水航道向衡阳延伸等有利时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一部一带”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引进外资时还要加快优质产品建设。着力培育外贸新主体,发展新产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引导企业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优良的产品,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同时还要加快高端服务建设,丰富服务贸易品种,提高服务贸易效率。

(四)简政放权,营造优良投资环境

一要优化政务管理环境。对照先进地区研究鼓励企业投资、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坚持“发展无门槛、部门无关卡”的宗旨。鼓励全民企业投资,加大对“双创”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客商营运成本。坚持主动为企业松绑、多方面争取项目资金,为企业解决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

二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对照法律法规,结合动态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等相关工作,加强对行政许可、其他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改进服务质量,提供标准统一、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三要优化网上政务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网上电子政务大厅建设,推广网上审批,推进网上办理和网上咨询,规范网上办事程序,切实提高网上办事效率,努力推动网上真办事、办真事、办成事。

参考文献:

[1] 王昊.进一步扩大开放 提升城市经济国际化水平[J].武汉商务,2011(9).

[2] 孙精武.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N].光明日报,2013- 7- 23.

上一篇:地名变更与民众文化自觉流失研究 下一篇:四举措培养学生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