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材料类型 正确审题立意

时间:2022-08-20 07:56:35

分析材料类型 正确审题立意

也许是基于命题作文的限制太大,话题作文套作仿作甚至抄袭现象日趋严重等诸多因素的考虑,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在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中越来越趋于“主流”。新材料作文,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构思作文”,或者配合给定标题作文。这种作文题型题目中所供材料既是审题的源泉,又是准确立意的终极范围。可见,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那么,如何准确把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呢?笔者从分析材料的类型出发,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审题,尝试以此准确把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事实类材料

材料只提供了一个事例、事实,未包含材料作者(或命题者)的倾向。这类材料的审题要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主体是什么?2.主体干了什么?3.干得怎样,结果如何?4.原因是什么,评价如何?把这些问题厘清了,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就能够较容易地准确把握审题立意。

例:(2011年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结合审题要点思考:1.材料的主体是学生;2.哲学家向他们提了一个问题,他们中大部分说闻到苹果的香味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3.结果:“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4.原因是什么?

这样一发问、思考,就能分析到材料明显在“影射”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随波逐流,缺乏质疑精神,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不敢讲真话等等,据此,可以联系实际立意,也可以反向思考而从正面立意:求真务实,独立思考,尊重事实,不要盲从而要坚持真理等等。当然,为了使文章写得更有深度、富有时代气息,还要联系生活实际。

二、有倾向性的材料

有些作文题目所供材料蕴涵了材料作者或命题者的倾向,有的以显性的评论性话语形式出现,有的则以隐性的叙述性话语形式出现。审题时要注意到这样的倾向,把握作者的倾向,准确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才能准确把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这类材料的审题要点:1.据事实类材料的审题要点,结合关键词句,把握题意;2.结合作者(或命题者)的倾向切入,提炼出观点进行立意。

例:1996年春,瑞典的克洛普和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峰。在距离珠峰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转身独自下山。在离峰顶近在咫尺之处,克洛普为什么转身而返?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的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而与克洛普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大多数登上了峰顶,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不过他们都因错过了安全返回的时间,葬身于暴风雪。

要求: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里应注意到命题者的隐性倾向:“不过他们都因错过了安全返回的时间,葬身于暴风雪”。可见命题者对“他们”的做法是持否定的态度的。所以,应以赞同克洛普的行为作为审题立意的基点,才能准确把握立意。

这样结合题意及其关键词句(在距离珠峰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转身独自下山)即可得出如“放弃是一种智慧”、“成功也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要获取必须放弃”等较好的立意。

三、寓言漫画类材料

给定材料是一则寓言,或是一幅漫画,要求据此作文。这类材料的审题主要应准确把握其寓意。

审题要点:1.参照事实类材料的审题要点,读懂寓言(或漫画);2.导出寓意;3.由寓意切入,提炼出观点,进行立意。

例:阅读下面一篇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分析:依据审题要点把这则寓言的信息进行整合。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可见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力量惊人,因为“小”,人们通常重视程度不够,而一旦意识到问题出现,回天已无力。在社会和人生中,不是有许多这样的道理吗?如此,核心观点也就提炼出来了。

四、文句名言类材料

题目给定的材料是一句名言,或是一句文句,要求据此蕴意,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作文。这类材料关键在于对文句、名言的理解,其审题要点:1.把握文句名言蕴含的道理、哲理;2.理解文句的深刻含义,由此切入,提炼出观点进行立意。

例:(2011年江西卷)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第一,审这则材料的关键是对“三乐”具体内容的理解。“一乐”是从家庭亲情的角度来说,体现的是天伦之乐,隐含着孝悌之义,愿身边的人平安,让快乐永绕身边,应是为人最大的心愿、最大的幸福。“二乐”是从个人的修养来说,做人要做到问心无愧,无担惊受怕之苦,无良心不安道德谴责之忧,坐得稳,行得正,心底无私天地宽。“三乐”是从教育成才来说,是“为人师”之乐,与英才相伴亦能教学相长,桃李满天下,园丁之乐功德无量,收获时的“金黄”与“沉甸甸”,确实是其乐无穷。第二,注意对“崇尚”的理解,“崇尚”是一种志趣高远的对非物质的灵魂世界的精神敬仰,是超凡脱俗的至高的人文关怀。第三,注意“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中的“今天”,意味着应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比如,写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可以联系现今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对父母不理解”的社会问题,写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与人”可与瘦肉精、爆炸西瓜等社会热点结合,点出作为人的“责任”与“气节”等。

五、文段名句、事例片段组合类材料

题目所供材料是一组名言、一组文段或是一组事例片段,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作文。这类材料的审题要点:1.厘清这几个文段(或几句名句、几个片段)的共“通”点(它们相同的问题或话题,即它们都涉及的问题或话题);2.由这个共“通”点归纳出材料组的中心意思;3.根据中心意思提炼出中心论点。

例:(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选择角度,明确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第一,材料有两段,第一段列举了很多成功的名人,但“他们的成功之路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这一段有两个信息点:“成功很难复制”和“时间变化,成功之路也在变化”。第二段也有两个信息点:一是讲“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那怎么认识自己呢?就是第二个信息点,要“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两段材料的共“通”点是“成功”和“时间”。第二,这种采用材料加命题形式的作文,要求考生既应关注到题目,又应关注到材料,如果只注意到要求或题目,而不注意到材料,就失去了审题的最基本环节,就会产生偏题、离题、跑题等现象,所以要两方兼顾。题目“我的时间”,“我”限定了对象,“不是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时间”不单指物理时间,更在于“人生的时间”。第三,所以写作时就不能立意为“我的时间我做主”和“怎样利用好我的时间”等,而应将“我的时间”和上面的四个信息点联系起来。第四,这样就可以将要写的文章立足于“我的时间”里如何实现“我”的成功;“我的时间”里如何做“我”该做的事;“我的时间”里“我”到底该做什么事等等。

以上是新材料作文所供材料的常见的几种类型,审题时若能迅速辨明其类型,就有利于准确把握好其立意。当然,题目变化万千,具体的题目要具体分析,辨明材料“类型”只是一种思路。在审题时不能只从上面的某一方面考虑,还应考虑材料的关键词句,还应结合题干要求,比如常见的题干要求:“选一个角度一个侧面”、“选准角度”、“对这件事你有何看法,据此作文”、“材料+命题”,等等。这样,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就能结合这些不同的题干要求来进行审题立意作文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龙南中学(341700)

上一篇:辨析渲染和烘托有口诀 下一篇:从《岳阳楼记》看范公作文的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