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评价方式研究

时间:2022-08-20 07:21:30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作文评价方式研究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开放的多维的作文自评和互评方式有利于突出评价激励功能,使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由此增强了初中作文评价方式的效能,既可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又能维持学生写作的持久热情,使他们的多角度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发展型人才。

【关键词】初中作文 新课程 评价方式 自评 互评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的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引导走进生活,关注现实,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使学生能自由地表达真情实感,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而我国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作文的单一的分数量化评价严重影响了评价的效能,派生出一批批只会死记硬背、夜以继日地为“分数”而奋斗的高分低能儿,难以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价不能仅仅关注写作的结果,而是“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同时强调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作文评价方式的有效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下开放的作文评价方式要求教师不仅要在命题中还给学生主动权,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此相对应的还应在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方式上做出改革,更新评价观念,采用多维的评价方式,突出评价激励功能,尤其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因此,为提高初中作文评价方式的效能,可在作文教学中采用教师、学生、家长合作评价的方式,尤其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作文后自评和互评作文。

具体操作中,教师最好在每学期开学时就交代清楚一学期内至少有几次作文自评和互评的机会,师生将共同记录学生自评、互评和修改的认真程度,并将其纳入语文期评成绩。在自评和互评作文前,教师先随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推举小组长。首先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和写出评语,然后学生随机交换作文本,开始互评。第一步,阅读全文,判断文章是否切题;第二步,感受文笔是否通顺,描写是否生动形象;第三步,仔细修改错别字、运用不准确的词语和病句;第四步,用波浪线划出美词佳句;第五步,用评语表述对全文的立意、文笔和遣词造句的评价和自己阅读此文后的感受,并签上自己的姓名;第六步,将各自批改的作文本在小组内交换传阅,讨论作文的最后评语,并投票推荐佳作;最后一步,再次自评,将习作重写或者修改和完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初中生的集体智慧,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都有亮相的机会,还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表对别人作文独到见解的机会。最后,再根据本次作文情况,要求学生在原作文基础上再写一篇或一个片断,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写作的浓厚兴趣。

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的初二年级的学生中,就曾让学生对习作采用自评和互评。因为以往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和作文书上阅读过例文与优秀习作,所以首次在阅读与批改他人的作文所用的时间稍长。他人的文章有何优点,能在自己以后的练习中得到学习和借鉴;同样,别人的习作中有哪里的不足,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明显地体现出来,有利于自己的改进。在评改时,发现学生们都能非常认真非常细致的去做,优秀的语句,新颖的题材马上就能在批改的同时传开。优秀的习作能在很快的时间内让很多学生拿在手里阅读。此外,在这样的评改作文形式实行后,发现学生们对于每次的作文课更加期盼了,更想读到同学的文章了。在互评之后再自评,大部分学生就可以做到十分客观地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久而久之,一些对写作文较为为难的学生也在慢慢地转变态度。

总之,在初中作文评价中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可以大为提高初中作文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自我的学习评价中不断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并及时调整学习目标,改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成为发展型人才。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过程性评价的点滴入手,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每次作文自评和互评活动,既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又维持学生写作的持久热情,使他们的多角度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不感到无话可写,而是畅所欲言,乐在“写”中,写出越来越多的有个性、有品位的文章。

*本文为2009年湖南省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课题《区域性促进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作者系该课题参与人。

参考文献:

[1]郑雪静.发挥初中学生主体性,提高作文评价实效性[J].新校园(下旬刊).2010(2).

[2]宋金波.中学生作文激励性评价探讨[J]语文学刊.2006(18).

(作者单位:长沙市三十七中)

上一篇:浅谈“活动单导学”模式 下一篇:农村初中语文早读课低效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