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高丽的市价法

时间:2022-08-20 07:20:42

【摘 要】 古高丽四介松都治簿法采用市价法,开公允价值计量之先河。损益计算,既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又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将两种方法计量损益的差额,作为“利益文”专项列入“利益秩”,开综合收益观之先河。

【关键词】 市价法; 成本与市价孰低; 持产收益; 综合收益观

一、“在物记”的市场价格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移,加以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日趋多变,企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复杂,传统的会计确认标准受到猛烈冲击,传统的财务报表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计量出现了强化公允价值基础的趋势。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美国流行成本与市价孰低。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对于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以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市价有三种: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减毛利。在对存货进行计价时,不仅要考虑历史成本,还要考虑市场价格。

《会计之友》2010年第2期(上)P125的《古高丽会计册》(二)“捧次秩”所列各项资产是按历史成本计价的,左侧四组“苏州码”①,乃是库存商品分类的历史成本与市价的差额。(二)捧次秩后还有附表:

(二)之附

在物记(在物价格是根据时价的低落计算的)

、庆布六百匹(单价1.10元/匹)代六百六十元

、北布五百匹(单价2.00元/匹)代一千元

、安东布一百五十匹(单价3.00元/匹)代四百五十元

、公春三千五百尺(单价0.18元/尺)代六百三十元

、见样纸十五块(单价47.00元/块)代七百五元

、白木一千五百匹(单价0.902元/匹)代一千三百五十元

、色绸二百匹(单价3.50元/匹)代七百元

、铁原绸一百匹(单价6.00元/匹)代六百元

、安亢罗一百匹合尺三千九百尺(单价9.36元/匹)代九百三十六元

、德亢罗十五匹合尺六百二十五尺(单价约10.58元/匹)代一百五十八元七十五钱五厘

、真丝五十斤(单价2.80元/斤)代一百四十元

、机张霍六百束(单价0.46元/束)代二百七十六元

、杂货各种价合三百元

、笠子二十笠(单价4.00元/笠)代八十元

、网巾五竹(单价7.75元/竹)代三十八元七十五钱”

在物价合文八千二百九十七元五十钱五厘

在物调查是为了利用商品秩余额来算出商品销售损益,所以会计册中把在物调查作为附表放在“捧次秩”后。以上在物记部分项目的单价“是根据时价的低落计算的”。比较如表1:

表1九组数据中,五组数据成本价与时价即市价一样,四组数据存货成本低于市价,形成持产收益。持产收益是指企业所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现行成本和原始成本的差异。当物价变动时,企业所持有的存货,其现行成本与原始成本有同有不同。物价上涨时现行成本高于原始成本;物价下跌时,现行成本低于原始成本。现行成本高于原始成本的差额,即是持产收益。

传统观点认为市价法出现在当代,四介治簿法证明市价法的产生不迟于12世纪。

(二)之附在物记“在物价格是根据时价的低落计算的”,开公允价值计量和成本与市价孰低之先河。

传统的财务报告损益表以实现原则为基础,反映的只是以净收益表示的已确认并实现的财务业绩,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业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改革措施,认为业绩概念应当是全面收益或综合收益,已经提到改革议程。

综合收益被定义为“在某一期间内,除所有者投资和向所有者分配以外的原因,所导致的权益的全部变动。”因此,除了按GAAP确认的净利润以外,综合收益还包括其他项目,例如根据SFAS52,由于合并外国分支机构导致的未实现折算利得和损失;根据SFAS133对预期的交易进行现金流量套期保值产生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等等。综合收益突破了传统收益的实现原则,同时又对价值变动的确认规定了严格的标准,从而保证了收益的可靠性,反映的是企业已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事项、情况所带来的权益变动,包括已实现的经营收益、持有资产利得和能够可靠计量的未实现的持有资产利得。可见综合收益涵盖了传统会计收益,是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全面指标,代表了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发展的趋势。

四介松都治簿法会计册第三项“利益秩”共三项:

利益文二百八十七元零钱五厘

皮物利文十九元

利子文十三元五十钱

三合文三百十九元五十钱五厘

纯利益是由利益秩与消费秩的差额计算的。利益秩包括三大部分:第二项是当月的营业利润;第三项利子是放款的利息收入;第一项“利益文”是库存货物的历史成本与市价((二)之附)的差额,四组存货共升值287.005元。将持产收益纳入利益秩,开综合收益观损益计算之先河。

【主要参考文献】

[1] 尹根镐.韩国会计史研究[M].韩国研究院,1984.

[2] 萨木德荣.开城簿记法的理论[M].东京:森山书店,1998.

上一篇: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模拟测试题 下一篇: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