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居民小区建设集雨设施的可行性探讨

时间:2022-08-20 07:11:53

关于在居民小区建设集雨设施的可行性探讨

摘要:本文考虑聊城市资源性缺水现状,提出加强城市雨洪水利用这一技术手段有利于缓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通过在居民小区建设集雨设施的探讨,寻求在城市雨洪水利用的推广。

关键词:集雨设施城市雨洪水利用探讨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57.5mm,春季3-5月份与汛期6-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84.3mm和407.5mm,水面蒸发量1230-1419mm。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尤其高度集中在夏季,这必然导致大量的弃水,不仅难以利用,而且对城市防洪排涝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结合聊城市发展的定位及水资源的供需现状,聊城在立足积极引进客水的同时还应充分挖掘当地自产水资源量,特别是雨洪水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外许多国家都进行了城市雨洪水的利用。在城市雨洪水利用方面德国较为规范,从规划、设计到应用已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并配备了相应的法规和管理规定。目前我国的雨洪水利用也逐步开展起来,但主要是应用于农业和极其缺乏淡水的海岛上,像山东省的长岛县,在集雨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手段。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在我国的甘肃省,对于解决人畜饮水及当地庭院经济的灌溉发挥了很大作用。

雨洪水的利用是未来城市建设所必须考虑的,特别是在北方资源性缺水的城市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的实际,逐步将雨洪水的利用纳入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也将作为节约用水管理部门的一项新的课题。努力营造一个亲水、爱水、节水、用水的城市环境,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居民小区建设集雨设施的技术路

利用楼顶作为收集雨水的场所,由于居民楼顶都采取了隔热及防渗措施,具有良好的产流且都有汇流设施,不需要增加改造的费用,只需要将楼房四周修建导流沟,对楼顶排下的雨水进行收集,并最终将雨水汇入到集水设施内。

2 储水设施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集雨设施主要有地下、半地上等蓄水池、水窖等,结合我市当地降水及蒸发的特点,建议采用混凝土薄壳水窖,虽然一次性投资高,但寿命长且防渗效果较好。水窖的结构有长方形、圆柱形、坛子型等形状。其中坛子型水窖的优点具有占地少,结构力学性能好,受力均匀,窖口容易加盖与开启方便等。雨水在进入水窖以前最好要有沉淀池和拦污栅,用于沉淀少量的泥沙和拦除杂草和枯枝等杂物,沉淀池可选在距离窖口2-3米处,进水管可选用钢管或塑料管,将经过沉淀池的雨水输入水窖中。

集雨工程将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前在城市规划区内一般是禁止开采地下水的,通过在居民小区内建设集雨设施一方面能够缓解暴雨或大暴雨城市防洪压力,另一方面储存的雨水水质完全能够满足绿化用水、景观用水以及洗车等杂用水。通过对雨水的收集也可以解决降水与用水不同步的矛盾,对于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建设节水型社会都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城市雨洪水利用符合资源水利的思想,不仅可以减避洪涝灾害,解决城市部分用水,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一举三得。

4 仍需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各地水资源基本情况各不相同,但是在建设集雨或城市雨洪水利用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各地尚在因地制宜开展应用,可以说各有特色,各有所长。由于本文只是针对居民小区的集雨设施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城市雨洪水利用方面还是较为片面的,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针对城市雨洪水的利用,笔者认为在我国北方资源型缺水城市应当在新建大型居住区、高校等区域,鼓励实施小型集雨工程,加强雨水源头控制,拦截蓄存雨水;提高城市地面的透水性,在城市的停车场、广场、道路等建设中尽可能采用透水材料,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增加雨水渗透,减少地面径流,既可以降低防洪排水设施建设投资,又可以用于道路浇洒、景观绿化及再造滨水景观,保持本地区从蒸发、降雨、地面径流到雨水下渗整个过程的水量平衡;在城市的河道两侧应建设下沉式的沿河休闲设施或景观绿化带,作为城市遭遇洪水袭击时的应急滞洪区。

结语

本文围绕的是居民小区的集雨工程的建设,在我国北方城市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并可以推广到整个城市雨洪水的利用。相信城市的雨洪水的利用必然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兴起,减轻防洪排涝及污水处理压力,回补地下水,涵养水源等都将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浅析建筑设计风格 下一篇:高层建筑设计风格与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