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具制作初探

时间:2022-08-20 07:08:37

初中地理教具制作初探

地理教具的制作过程是教师不断实践、创新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地理教具的制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考虑教具的材料、制作程序、制作技巧等多方面的因素。

1 教具制作的材料

自制教具学具的材料可以来源于日常生活用品,废旧物品,学习用品等,这些材料经济实用,来源比较广,而且材料比较容易加工处理。比如笔者在进行《地球仪》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发现地球仪虽然上有经线纬线,但是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还是对经纬线和地球仪的特征似懂非懂。所以笔者尝试着用南方特有的水果桔子来讲述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桔子每瓣之间的纹理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桔子得出,地球仪上有很多经线,所有经线都相较于南北两极,所以经线长度相等等经线纬线的特点,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除了不要加工的水果可以做教具的材料,生活还有很多废旧物品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做成教具。比如笔者用于实际教学中的等高线模型,材料就是普通的白色泡沫板。泡沫板可以按制作者的需要,制作成山峰的形状,再按等高线形成的原理,从不同的高度,把山峰切割成块,表示海拔不同的高度,这样简单的等高线模型图就制作好了。像泡沫板这样来源广泛,容易通过处理达到预期效果的材料有很多。比如乒乓、海洋球、气球,纸张铁丝等,做出的模型非常的简单、直观、实用。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的思路更广,他们制作的《等高线模型》的原料,有的是橡皮泥、有的是铁丝、有的是纸片、有的是土豆。这些材料方便实用,学生看着亲切,恰当使用可以起到非常神奇的作用。

2 教具制作要简单实用

地理教具,要本着实用的原则,化抽象为具体,能为教学服务,能解决学生的疑惑,让学生豁然开朗,领会到地理事物形成的原因。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地理学科,就会碰到很抽象的地理概念,经纬度的划分和判读,根据等高线判断各种地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这些概念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当学生看到那些用生活物品与身边的常见材料做成的地理模型,会觉得地理离自己更近,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地将教学难点破解。比如在进行《地球公转》的教学时,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就会产生四季变化。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制作了《地球公转模型》。这个《地球公转模型》是用四个地球仪固定在一个表示太阳的红色海洋球的四周,分别表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在表示太阳的红色海洋球的同一水平线不同的方向插上铁丝来表示太阳光线。这个模型可以直观地看到由于地球的倾斜形成了黄赤交角,导致地球公转到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不同的位置,从而四季的变化。

制作教具还要本着简单的原则。结构较复杂的教具在演示时,教师装配、调整花时多,不但缺乏直观性,还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结构简单的教具,制作和操作都方便,花钱又少。教师在课堂上解释它的结构也简单,学生一看就懂。所以在设计教具时,只要能保证使用时效果明显,科学性正确,那么,越简单越好。如:用一根铁丝就能制作简单的等高线模型。笔者制作的这个等高线模式就是用铁丝简单地一圈一圈地扭成的,再用毛线把各圈铁丝连接起来,用这些毛线表示山脊和山谷,在各圈铁丝上标出等高线的高度。这个等高线模型平放的时候是等高线地形图,提起来是座立体的山体模型,非常简单、直观、实用。

3 教具要安全耐用

自制教具在设计结构上和选材上应考虑到操作的安全性问题,防止伤害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这是任何仪器都必须保证的。比如为了模拟火山爆发,在课堂上制作爆炸装置,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会伤害师生的人身安全。其次是教具的结构要坚固、性能要稳定,保证不易松散,重复演示前后效果一致。坚固、耐用的教具不但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而且可以有效保存,方便下一年使用。

总之自制教具和学具是地理教师课堂上的沉淀与积累,是课后的反思与创造,它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教学,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更好地领会课程标准,更好地理解教材,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能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抽象的地理现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制作学具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创造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但是制作教具也要遵循就地取材、简单实用、安全耐用的原则,否则不但取不到预期效果还会影响学生是注意力和学习效果。

上一篇:中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篇:对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