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空悬挑结构的施工分析

时间:2022-08-20 06:44:59

关于高空悬挑结构的施工分析

[摘要] 建筑业高空悬挑结日益兴起,本大厦工程为高空悬挑结构的例子,工程四大面为2.4m 悬挑梁板钢筋砼结构挑瞻,四在角为3.6m悬挑梁板钢筋砼结构挑瞻,施工中采用槽钢钢丝绳悬挑结构为支模架的支撑体系,2.4 m挑梁为钢丝绳拉拽方案外挑梁挑出1.91m,上端再用钢管斜撑1.625 m 兼安全维护架;3.6 m 悬挑梁板采用上拽下撑方案施工外挑梁挑出4.6m,施工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高空悬挑结构;悬挑梁板钢筋砼结构;支模架的支撑体系;钢管斜撑;上拽下撑方案施工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建筑业中,建筑师对建筑外形的建筑构思在不断地更新,为了追求建筑造型,许多建筑师在高大建筑物中开始采用高空悬挑结构,该大厦工程就是高空悬挑的一个例子,建筑物高99.8m,在89.350 m 高做四周悬挑,挑出四面坡屋面,外形四周挑檐2.4 m,四个大角由于屋檐下建筑向内凹角悬挑达3.6 m,故工程坡屋面的悬挑檐施工成为施工关键,支模架的施工方法对坡屋面施工安全、质量、成本、工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研究,四周采用悬挑支模架,四大角采用下斜撑的型钢支模架,在施工中被成功采用。

1.1 挑梁的确定

本工程阁楼层底标高为89.35 m,施工只能采用悬挑方案承担支模架以上的荷载,从成本、安全、工期综合考虑,拟悬挑梁采用材料为I18,模架为扣件式钢管支模架。悬挑长度为2.4 m的梁采用I18,为直接悬挑; 悬挑梁长度为6m,拽钢丝绳保护;悬挑长度为3.6 m的梁采用I18,采用下撑上拽式悬挑方案,悬挑梁长度为6 m。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由于本工程77.95 m层(19层楼面) 尺寸最大,故悬挑从本层(十八层顶面) 开始做悬挑结构层,支模架为3.8m×3=11.4m高。同时本三层支模架兼做十九~二十一层的安全防护架,搭设中既要满足安全维护架的要求,又要满足浇捣砼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要求;又由于柱尺寸为1000mm×1 000 mm,考虑到柱的施工、柱两侧挑梁间距为1.5m (为最大间距,施工计算按次跨取值)。2.4 m 悬挑拉拽采用φ156×37、钢丝绳,斜撑采用4φ48×3.5,其计算数据如下。

材料自重施工荷载:

(1) 钢管为Ф48×3.5 (重3.85 kg/m);

(2)扣件1.5 kg/个;

(3)安全网为(0.14N/m2);

(4) 竹脚手片为14.5kg/m2

(5) [18a,(重20.17 kg/m);I18(重24.13 kg /m)

(6) 砼重:2 500 kg/m3;

(7) 板梁模板重:50 kg/m2

(8) 施工中由于只有操作人员荷载按200 kg /m2 取值)

材料力学性能及特性:

(1) 钢管及槽钢弹性模量E=2.06×104 kg /mm2

(2) 钢管及槽钢强度设计值[σ] =20.5 kg /mm2;

(3) 钢管截面积A=489 mm2;槽钢截面积A=2 569 mm2;钢管回转半径i=15.8 mm,惯性矩为12.19×104 mm4;槽钢回转半径i=70.4 mm;槽钢惯性矩为1 272.7×104 mm4;

(4) 钢管截面模量W=5.08×104 mm3;槽钢截面模量W=141.3×103 mm3;工字钢截面模量W=185.4×103 mm3;

(5) 钢丝绳[N] =11950 kg Ф156×37+1

2 工程计算

(1) 施工砼时悬挑梁产生的荷载验算,2.4 m 悬挑梁:见搭设示意图(如图1),

图1

受力简图如下:

①C 点产生的力P1:P1=2 505.8kg

②D 点产生的力P2:P2=3 083.8kg

③防护架在D 点产生的力P3:P3=788.6kg在端头1.91 处拉φ15、6×37 的钢丝绳、破坏力P=11.95 kN

M=10 185.09 kg・m槽钢承担的弯矩为:Mk=Why・[f] =141.3×103×205=2896.65 kg・m

端头1.91 处吊φ15, 6×37+1 的钢丝绳破坏力119.5 kN则钢丝绳抵抗10185.09- 2896.65=7288.4 kg钢丝绳产生的力为(4.25/3.8) ×(7 253.05/1.91)=4 247.1 kg

K=1 1950/4 247.1=2.81 合格

边钢管支承的稳定性验算:边管受力为P边

f= (p2+p3)/φA= (29 737+7 786) /φAl0=h+2a=1.8m

λ=l0/I=1.8×103/15.8=113.9=114 查表φ=0.489

f= (p2+p3) /φA= (28 664+7 786) /(0.489×489) =152.4< [205]

合格

(2) 3.6 m悬挑梁,受力简图如下(包括防护架) 搭设示意图见图2。

①P1:P1=3 396.2kg

②P2:P2=2 159.6kg

③P3: P3=3 026.7kg

④P4: P4=520.7kg

M=18 907.3kg・m

在2.4 m处设置4φ48 斜支撑钢管

斜撑垂直力N1=M/2.5=18907.3/2.5=7652.9kg

斜撑力= (4.55/3.8)×7 562.9=9055.6Kg

取λ=460/7.316=62.9查表得¢=0.792;f=90 556÷(0.792×2×489) =117

工字钢的抗弯量:对2.4 m取弯矩ry=1.05 Wny=185.4

f= (0.683×3 026.7+2.108×520.7)÷ryWny=162.6

为保险,在4m 端头拉φ15.6×37的钢丝绳破坏力

[119.5 kN]N=119.5×3.8/6.04=7518.2kg

N=M/d=18907.3/4.7=4022.8

钢丝绳的保护作用合格,抵抗矩合格。

斜支撑:采用4φ48×3.5用回转扣件每1.5m设4个。

斜支撑的回转半径:

Ix=4 (Ix+a2A) =4×(12.19×104+332×489) =261.76 cm4

I= (Ix/A)- 2= (261.76/4.89)- 2=7.316 kg

查表¢=0.7982

为了便于施工取两根钢管支撑悬挑梁。f= (p2+p3)/φA= (28 664+7 786) /(0.489×489)=152.4< [205]

⑤p3、p4对2.5斜撑取矩:

M2.5= (3.183-2.5)×940.1+(4.6-2.5)×343.9=1364.3

I18 的抵抗矩:(1364.3×104)/(185.4×103)=73.6< [205] 合格

取φ20 地锚锚入砼现浇板内,ND=2×3.14×102×50=31400kg

31400×3.6=113040>2897 合格,取φ20 地锚锚砼现浇板内。

(3)风荷载作用下连墙件验算:

①水平风荷载标准值:ωk=0.7mzmsωo=0.7×1.95×0.23×0.45=0.141 3 kN/m2

②由风荷载引起的连墙件轴压力Nlw:Nlw=1.4×ωk×hw×Lw=1.4×0.1413×3.8×3.9=2.93kN

③由脚手架平面外变形在连墙件中引起的轴压力N0:规范要求:N0=5kN

④则连墙件所受的轴压力NL:N=Nlw+N0=2.93+5=7.93kN[R] =8.0kN连墙件按每层三跨设置,为安全脚手架顶部挑架采用双扣件,其余采用单扣件即能满足受力要求。

3 施工方法

(1)2.4 m悬挑梁施工:2.4m 悬挑梁总长度6 m,外悬挑2.3m,内平衡3.7m,如图1,施工中先将梁放在下一层的护架的外皮架上,排好找好位置及标高后,将地锚放入砼板钢筋的下皮及梁内,悬挑平衡受力点放双φ20 地锚,中间支承点放φ16地锚,砼浇捣完成三天后才能安装悬挑梁上面的架体、安装架体时,每步架高不大于1.8m,纵距不大于1.5 m,横距按图安装,当安装完头步架时,要经现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步架施工,在接第二节站杆安装前进行φ156×37 钢丝绳拉,否则不得进行第二节站杆施工。

(2)3.6m悬挑架施工:

3.6m悬挑梁总长度为6m,外挑4.2m,内平衡1.2m,如图2,由于外挑长度大,要在外挑2.4m处做4φ48×3.5 的钢管斜支撑,上顶端与跳梁焊牢,下端与下层预埋件焊牢(在下一层施工时埋下),再在外挑端头拉按φ156×37丝绳,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a、在施工挑梁前先将护挑架挑出1.5 m,然后安装悬挑梁,此挑梁临时搁置在外挑架上,找好标高及位置后,然后放置后端地锚焊接固定后,再安装斜支撑,上下端焊完后检查水平缝等合格后才能进行下步安装。

b、当悬挑梁安装检查合格后再开始安装第一步挑梁的扫地杆及站杆,逐一安装完毕后满铺脚手片,然后检查第一步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脚手架施工。

(3) 因为本悬挑架既是支模架又是防护架,施工中既要考虑支模架又要满足防护架的要求,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确认两个长轴向外挑架2.5m 悬挑梁横距为1.2m,四大角斜角向内长度增大,做5×Φ156×37拉拽。

4 总结

此次悬挑架的施工,四大角挑梁的安装最为关键。施工难度较大,在施工中,应先做钢管外挑防护架,外挑5.0 m,设两次外挑,两次拉线,(用Φ126*37+1钢丝绳)对施工的安全起到了保护作用,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由于本支模架为悬挑结构,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荷载做到专人负责,模板上不要堆积砼过多、砼不能积在悬挑部位的模板上,施工人员不要集中在一处振捣,做到先梁后板,翻檐部分二次浇筑用以减轻浇筑时的荷载,砼浇筑时专人检查支模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浇筑,无问题后才能正常施工。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现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探讨 下一篇:现代地下商业建筑环境空间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