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三项运动中游泳技术训练的发展方向

时间:2022-08-20 06:33:41

铁人三项运动中游泳技术训练的发展方向

摘要:游泳专项成绩的提高是铁人三项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游泳专项水平,要与游泳专项的自身特点,以及游泳训练的技术、训练量、强度、训练后的恢复、训练环境和周期相结合,从而找到项目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铁人三项;游泳;训练方向

[中图分类号]G8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9-0069-02

一、铁人三项运动员游泳技术的发展方向

1.游泳技术的提高有利于减少水中阻力

铁人三项运动中有很多运动员都没有从事过游泳专业训练,所以游泳技术参差不齐,很多队员技术动作尚未稳定就开始抓量抓强度,这样的拔苗助长,反而限制了队员游泳成绩的提高。因此游泳技术的合理性对于运动员的游进速度起到关键的作用。如何理解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例如一名从中长跑选材从事铁人三项的成年组运动员虽然有很好的力量和体能水平,但是有可能游不过一名十五六岁从事游泳的小运动员。这说明虽然力量和体能对于铁人三项的游泳专项是很重要的,但关键要看运动员在水中利用力量的能力,也就是说运动员对自身力量的利用效率对于游泳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游泳项目本身,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运动员在水中力量的效率该如何提高!这一点就要使运动员在训练中掌握合理的技术。首先合理技术的要领是尽量在水中使身体变长变窄如同自身是在一条细长的管道中游泳一样,这样才能减少阻力,增加推动力;其次是要符合运动员的生理和解剖学的特点。但是对于技术的合理性,不同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还有不同的理解。

2.重视技术的效果,保持合理的划频与划幅

游泳的技术都较为重视技术的效果,使技术更加合理化、经济化,即划频与划幅的合理配合,在保证技术效果的同时,根据比赛战术采用合理的动作频率来完成游泳。

划频是指单位时间内划水的次数,通常用次/分或次/秒来表示;划幅是指一次动作所划进的距离。决定游泳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取决于划频和划幅,划水幅度的长短与划水力量的大小,划水速度的快慢、技术掌握的合理与否以及身高臂长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相同的距离内,若划水幅度相同,则划水频率高的速度快;若划水幅度不同,划频相同,则划幅大的速度快。经常追求快频率或大划幅训练的运动员是能够使游进速度达到最快的最佳划频和划幅的组合。

3.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

人体在水中运动时和在陆地上所产生的力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水中多的阻力,要保持力的平衡就要随时控制身体在水中的姿势。我们在陆上的姿势和水中姿势的不同在于;陆地站立脊柱形成了一个S型的形态,而水中,如果想要减少阻力得到最大的动力则需要把S型变为直线,这样的姿势可以使我们的肌肉在水中得到最大的放松,才能发出最大的力[1]。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陆上及水上的力量训练来达到这一要求。支持游泳动作的核心肌肉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整体肌肉,他们大多处于身体的浅表位置,它们负责控制脊柱的运动和方向。第二类为局部肌肉,这些肌肉群可以通过离心收缩控制脊柱的曲度以及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根据上述所述,核心力量训练应该是坚固深层稳定肌和表浅运动肌的力量训练。核心肌肉群力量的发展支持着人在水中的稳定性和速度,因此发展身体的“核心力量”对于铁人三项运动员掌握良好的游泳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二、现代铁人三项游泳训练的主要特点

1.合理结合训练的量与强度

大运动量训练理论提出了耐力出速度的观点,其主要理论依据的是运动成绩建立在良好的耐力基础上。运动生理学理论指出有氧代谢是无氧代谢的基础,高水平的无氧代谢是建立在高水平的有氧能力基础之上的[2]。随着对游泳运动实质的不断认识,人们逐渐发现单纯的强调大运动量或者运动强度都是不科学的,将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合理的结合是应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及训练目标而定,这一观点为大运动量训练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2.用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确定训练的强度

铁人三项游泳是1500米,游程主要以有氧供能为主,所以必须搞清楚1500米游泳的能量代谢规律才能提高训练水平。能量代谢理论提示了不同负荷强度运动时机体内部能量系统功能的规律与特点。人体运动时肌肉作功的直接能源是体内的磷酸原系统。人体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可分为两个基本过程,即无氧和有氧代谢过程[3]。无氧代谢过程包括两个供能系统,既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过程是由ATP开始的,以有氧系统供能为主。不同距离的项目其参与能量代谢的供能系统是不同的。因此,在发展1500米游泳时必须依据1500米游泳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来提高运动员的相应供能系统的代谢能力、输出功率和身体对能量的利用效率,根据能量区域进行训练计划的安排时,教练员必须保证每个运动员都达到相同的训练强度这样才能得到成绩的稳步提高。

3.高原训练

铁人三项游泳的游行过程的80%是以有氧代谢为主,所以提高血红蛋白的数量对这种长距离项目尤为关键,高原训练就是提高有氧能力的一种方法。高原训练的实质就是利用高原缺氧环境加强运动员某些方面的生理机能。在高原环境下,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使得单位体积中的氧减少。在这种环境中进行训练,给运动员额外的增加了负荷,但是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发现高原训练有时也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高原环境给运动员在完成训练时带来很大的生理、心理上的负荷,而且训练的强度也很难提高。因此有许多运动专家建议采用高氧低训的方式进行训练,即采用特殊的装置模拟高原环境:如高压氧仓。这种训练方式可以使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下生活,在平原环境下训练。国外也有运动员进行了这样的训练,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三、结论

1.铁人三项游泳专项训练的主要特点是:

(1)重视游泳运动的技术训练以及量与强度的合理结合。

(2)注重高原训练和在特殊环境下的训练在游泳专项训练中的应用。

(3)为了使训练负荷更为精确,可以依据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确定训练的强度。

(4)使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训练更为精细化。

(5)训练计划的制定要合理搭配,使三个项目的训练效果更加理想。

(6)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运动成绩水平提高的基础。

2.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重视运动员减少水中阻力的游泳技术的合理运用。

(2)重视游泳技术的效果,保持合理的划频与划幅。

(3)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及身体协调用力在游泳技术中的运用。

[1]郭慧.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实践中的应用问题[J].浙江体育科学展,2010.1:39.

[2]王晓明.游泳训练中的能量区域[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2:9.

上一篇:唏嘘与集结号齐响 告别上海美术馆 下一篇:洋纱、洋布:搅局纺织原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