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时代山东省低碳物流发展分析研究

时间:2022-08-20 04:23:56

低碳经济时代山东省低碳物流发展分析研究

【摘要】物流业作为山东省的第三产业,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空间,本文从低碳经济入手,提出了低碳物流的概念,分析了山东省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并从树立低碳物流意识、建设绿色供应链、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建设低碳物流园区、KPI指标体系能耗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山东省在发展低碳物流中的整体路径。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际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一词,即“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高的经济产出,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尽量地减少煤炭、是有等高碳能源的使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方式,构筑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发展经济社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2006年,我国政府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其中明确提出我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在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表明我国经济踏上了整体低碳转型之路。

二、低碳物流

(一)低碳物流的定义

低碳物流确切定义到目前为止业内尚未达成共识。对于低碳物流认知较多的实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体系创新、信息化等多种手段,促进物流低碳化活动,从而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物流活动对资源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基本要求。低碳物流应是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低碳化,其内涵体现为绿色加高效。推动和发展低碳物流目的是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理念应用到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和系统,强化物流业中各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地遏制物流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二)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全球环境气候问题、资源问题,世界各有识之士提出低碳物流,此举顺应了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发进程快速推进,我们不得不面临因经济高速而粗放增长带来的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现状,如何协调发展与保护环境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我国十大重点产业之一的物流业,必须推动物流活动低碳化运行。物流业自身的发展也必须走低碳化发展之路,同时“低碳物流”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际遇。自我国加入WTO后,物流行业竞争的日益国际化,就如何面对国外起步早、管理水平高的物流企业,也促使我国物流企业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物流。发展低碳物流不仅降低物流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最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山东省低碳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

低碳物流的贯彻实施离不开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的支撑,但目前山东省的物流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与低碳化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大部分现有仓储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没有现代化的立体仓库,远远落后于新进水平。一些新规划的物流园区缺乏节能低碳标准和规范要求,没有全面推广以太阳能为主、其他绿色能源为辅的现代节能及环保技术。在信息化方面,目前尚未建立公共型信息交换平台,也没有建立起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用户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东省物流发展。

(二) 物流服务水平。

山东省物流业在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现代物流发达地区相比在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除个别企业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多数物流企业开展的业务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储运业务上,很少能提供物流方案组织、策划以及供应链的全过程设计业务,物流设计能力差,在增值物流服务项目方面不能满足工商企业对物流一体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三)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物流企业在低碳物流践行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山东省高效低耗的物流体系尚未建立,物流资源尚未整合,同事缺乏高效运转的核心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物流企业在加大节能减排的创新力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物流企业往往选择自身认为较便捷、简单的运营方式,而没有规划实现在低碳减排方面的控制成本。

(四) 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低。

近几年,山东省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巨大资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众多城市现有的高速公路、铁路交通没有形成枢纽,影响到了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化建设,并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标准低,大部分为三、四级和等外级公路,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的需要,同时市区内混合交通导致汽车运行速度低,严重制约了公路运输效益的发挥。

四、山东省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树立低碳物流意识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仍是以降低物流成本为主要目标,对能源消耗、生态效益、环境问题重视不够,认为低碳物流不会带来经济效益,只会增加物流成本,低碳物流意识严重缺乏。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和普及低碳物流理念,对消费者和企业进行低碳物流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物流意识。

(二)建设绿色供应链。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协会在1996年的“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绿色供应链(Environmentally Supply Chain, ESC)的概念,主要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用户、供应商、生产厂家和销售商,目的是使得产品充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达到最低,资源效率最高,突出强调低碳与绿色环境协调发展。

(二)强化政府在低碳物流中的作用

政府在促进低碳物流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与控制职能,从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自身规律出发,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营造有利于低碳物流发展的环境。严格规范物流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标准,推广使用低碳运输工具,从源头上控制物流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制定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大低碳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和鼓励物流企业使用低碳物流设备工具,积极开发和应用节能物流技术优化物流过程,从而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三)统筹规划推进低碳物流

突破现有物流体制的局限,按照大流通思路设计全国低碳物流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物流节点,完善物流网络,建立协调机制,促进物流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和配套。优化物流组织和管理过程,大力发展先进的物流组织方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减少物流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提高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促进物流网络化、集约化发展。

(四)低碳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低碳物流的实现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应当注重开发低碳新技术,如:冷链技术、仓储技术,与物流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新能源技术等,并将其应用于物流过程。制造低碳型物流设备,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尽量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方式,使用低碳排放的装卸设施,并在物流设备使用过程中做到低碳环保。

(五)完善物流信息系统支持低碳物流发展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低碳物流更是如此,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利用GPS、EDI、无线射频等信息技术为资源共享、共同配送、循环物流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比如将GPS 应用于运输车辆调配与管理中,通过GPS 系统将路况信息、货源信息等及时传递给运输车辆,确保驾驶员及时掌握路况信息,避开拥堵路段,了解货源信息,降低车辆的空载率。

(六)发展逆向物流完善低碳物流系统

合理处置正向物流过程中所产生的退回产品、包装物及废弃物,是低碳物流的重要内容,低碳物流系统由正向低碳物流与逆向低碳物流共同构成,发展低碳物流应全局考虑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低碳化。在产品流通中尽可能重复使用各类物流资源和物流设备,通过重复使用、改造、拆解和回收,对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再利用,对不可再利用废弃物资进行正确的处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运输物流行业发展展望,2010-2015.

[2]张江华.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物流产业分析.物流科技[J],2010,09.

[3]徐旭.低碳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J].商业研究,2011,04.

[4]丁依萍.我国低碳物流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商贸,2011,10.

上一篇: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与模式研究 下一篇:后危机时代国际投行的发展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