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在手风琴键上的“塔吉克舞”

时间:2022-08-20 04:23:37

摘要:《塔吉克舞》是新疆风格手风琴作品之一,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味。以“塔吉克舞”命名标志着作曲家把手风琴音乐与其舞蹈相结合,用手风琴这件外来乐器展现本民族风格的音乐。

关键词:手风琴;塔吉克舞;民族音乐风格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它独具异彩的浓郁西域风情,被形象誉为“民族的橱窗”,那么,新疆风格的手风琴作品自然也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味。这首《塔吉克舞》便是新疆风格的手风琴作品之一,是由我国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张子敏以塔吉克族地区极富特色的音乐素材为基础,经过变化发展而创的手风琴独奏曲。用手风琴来表现民族音乐的风格,使手风琴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描绘出塔吉克人尽情舞蹈的画面。

一、塔吉克族及其舞蹈

“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意为“王冠”。塔吉克族是新疆世居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县。其民间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塔吉克人能歌善舞,舞蹈形式主要有:1.恰甫苏孜其意为“快速、熟练的”。节拍为7/8拍,由3/8加4/8拍组成。单拍活泼跳跃;双拍平稳有力。形成动静结合,急缓交错的特点,是塔吉克族舞蹈的基本动作。2.拉泼依 通常用于室内宴客。动作轻快、自由。有固定的曲调,节拍为7/8拍。3.买力斯 其意为“特定节拍”,5/8节拍,由3/8加2/8拍组成。音乐连续演奏时,绵延不断中又有跳动感,形成平稳、含蓄而又充满激情的舞蹈特点。此舞尤为妇女喜爱,以5/8拍中速走四步最典型。

我国的塔吉克族民间舞蹈又称为鹰舞,其基本造型动态大体模仿山鹰,将鹰的动作概括为一种基本舞姿,追求肢体线条的坚实及力度。塔吉克人在舞时,众人围成一圈,一对一对相继到圈中舞蹈,一般大都为双人舞,有时也两三对同舞。舞步有单步、蹉步、 磋步转、跳转等。手式有单翅、双翅、交替式以及肩胸、腕部动作。舞蹈步伐中蹉步别具韵味,它利用快与慢的节奏对比,在平缓的舞步间骤然顿蹉,踏地为节,雄沉有力。同时又特别强调膝盖的韧性,表现出一种刚柔相济、清脆畅达的节奏韵味,形成了塔吉克族民间舞蹈的肢体律动方面的典型特征。在表演舞方面,女子有抒情的白鹤舞,男子有豪放的马刀舞等。此外还有结合木偶表演的舞蹈。

二、手风琴曲《塔吉克舞》的风格特征

手风琴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在传入我国之后,通过手风琴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力图将手风琴这件外来的乐器与我国的民族音乐风格相融合,结合本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民族气质以及审美情趣相结合的手风琴作品。手风琴曲《塔吉克舞》便是作曲家运用极富塔吉克族特点的音乐素材,并融合手风琴独有的技术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塔吉克族人们舞蹈的各个侧面,也使人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风格。

1.调式调性

调式调性是表现新疆风格手风琴作品独特韵味的重要手段。在这首手风琴曲《塔吉克舞》中,#g音的出现,构成f-#g即以E为主音的Ⅱ、Ⅲ级音之间的增二度音程,属于塔吉克音乐特有的音阶调式,被称为“塔吉克升Ⅲ级七声调式”【1】,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由于该调式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殊的音乐风格,不少作曲家在创作塔吉克风格的作品时都会选择它作为代表塔吉克风格的依据。

2.旋律

旋律是表现音乐作品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音乐风格的本质体现。手风琴曲《塔吉克舞》的引子部分(1-2小节)为一串华彩级进的旋律,散板营造出自由、宽广的情绪,给人无限丰富的遐想空间。引入主题乐段(3-18小节)以简洁的旋律构成基本乐思主题,逐渐变化重复和发展。插入段中20―26小节旋律主要是以三度音程为主紧随三连音组,勾勒出的优美旋律线以此表现柔美女性的形象。再如作品A3乐段(98―107小节)是对主题进行的第三次变奏,由若干组三连音组成的旋律,极富抒情性。由于三连音本身取消了强音与弱音的差别,所以这段音乐带有飘逸轻盈的色彩,令人不禁想到轻歌慢舞的景象。另外,装饰音技法的运用,使旋律充分展示了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和魅力。因此,在演奏这些颤音与波音时应注意轻巧,富于歌唱性。

3.曲式结构

根据塔吉克族舞蹈特点及塔吉克人舞蹈场面的需要,以其基本舞步及舞蹈动作为基础进行不断的变化发展,正与手风琴曲《塔吉克舞》的曲式布局相对应,由基本乐思构成的主题旋律,经过若干次变化的重复或展开,形成了带有两个插部的变奏曲式:

(3-18)(25-39)(64-97)(114-115)(133-153)

引子+A+第一插部+A@A1A2A3+连接部+第二插部+A4 +尾声

(1-2) (19-24) (40-63)(98-113) (116-132)(154-169)

4.节奏节拍

丰富多彩的节拍和节奏是塔吉克民族音乐的主要特征,其中7/8拍子运用最广,以致于人们常常以7/8拍子作为塔吉克族音乐的象征。事实上,在塔吉克音乐中还有3/4、2/4和4/4拍子。运用在手风琴曲《塔吉克舞》中,在原来的节拍基础之上,插入了非正规循环的变换拍子。即在乐曲引子中的散拍子,中部四拍子、二拍子与三拍子的交替出现。节拍的丰富运用,为作品增添了其独有的魅力。而节奏作为诸多音乐要素中最具活力的一份子,有时会升华为核心节奏,由于其节奏的特点具有标志性,所以在乐曲中能够起到类似核心音调那样的组织贯穿作用。【2】这首乐曲中就使用了“核心节奏”:

标志主题段落的音乐节奏特征并对乐曲的整体进行贯穿。手风琴在演奏此节奏时运用了抖风箱技巧,表现出塔吉克族男子随节奏舞动,气势如同雄鹰穿云破雾一般,塑造了豪迈洒脱的形象。在第一插部(20-26小节)核心节奏仍贯穿其中。妇女在表现这段舞蹈时,脚步要合节奏的强拍,手和上身的姿态又要与旋律的强弱起伏相吻合,形成动静结合,急缓交错的规律。乐曲的A1段(40-63小节)是对第一乐段主题进行加花变奏的乐段,节拍由4/4拍变为2/4拍;此处速度由Andantino到Allegro,快了近一倍;音乐原是以八分音符为主随即变为了全部的十六分音符,快速进行的音乐使人联想到了急速的舞步和飞速旋转的舞姿,如同塔吉克族在技艺方面继承西域乐舞的“竞技性旋转”。A2、A3段(64-113小节)节拍变为3/4拍,以三拍子节奏很抒情的展示出主题的第二与第三变奏。第二变奏中在三拍子的基础上,先以单音旋律进行主题的变奏,后移高八度向下构成三度音程双音进行,旋律线条与节奏完全相同。而第三变奏则是由若干组三连音组成,其主旋律线条没有变,由于三连音本身取消了强音与弱音的差别,所以这段音乐带有轻盈飘逸的色彩,绵延不断、平稳含蓄而又充满激情。连接部(114-115小节)为自由散拍子,与引子部分进行了呼应。作品的116-152小节是全曲的第二插部和主题的最后一次变奏A4,节拍回到2/4拍,速度为Allegro与A1段又形成呼应。最后为乐曲的尾声(154-169小节),节拍仍频繁变换,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琶音的八度快速进行,演奏时需抽出专门练习,以保证音乐的流动性。最终以左手低音加主和弦急板进行结束全曲。

综上可见,《塔吉克舞》在创作中,除了运用民族化特点的手法外,还突出节拍节奏特征,以此形成特有的民族风格。同时将手风琴音乐与舞蹈结合,利用手风琴独有的技术语言和独特音乐魅力,在借鉴与吸收西方手风琴音乐创作技法的同时,不断汲取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丰富营养,用手风琴这件外来乐器展现本民族风格的音乐,使塔吉克族舞蹈欢腾的跳跃在手风琴键上!

注释:

【1】周菁葆.塔吉克族音乐舞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6月第28卷第2期

【2】李吉提著.《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中国音乐学院

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第68页

参考文献:

[1]林卫华.论民族传统风格的手风琴作品之发展与特点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3月第1期

[2]宋玉红.关于手风琴作品创作民族化的新思考.《周口师

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作者简介:

唐晶晶,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08级研究生

上一篇:国际化情况下的传统知识的保护 下一篇:浅谈合唱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