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淮安市淮阴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8-20 04:00:38

对淮安市淮阴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

摘要 阐述了淮安市淮阴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分析了基层农技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对策;江苏淮安;淮阴区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01-01

淮安市淮阴区拥有67万农业人口,现有6.5万hm2耕地,农作物播种面积12万hm2。近年来,在淮阴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技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依靠科技的力量为淮阴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广大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尝到了甜头,认识到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就是效益。但农技推广体系及农技人员在机构改革之后,却面临着众多难题。

1 淮阴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

1.1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

淮阴区农技推广中心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下设5个机构(办公室、粮作站、经作站、土肥站、植保站),编制数34人,实有人员29人,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现有人员年龄和知识的老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植保、土肥、蔬菜、栽培、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方面的技术人才更为紧缺。2003年底,由于推广中心负责人被调到农业局工作,现在的单位性质也就随着改变,人事部门认定农技推广中心仅是股级单位(目前全省县(区)级农技推广中心仅此1家),结果造成现在单位性质不明确,关系没理顺,给单位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和不便,很难引进人才,严重影响了全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目前全区共有21个乡镇农技推广站,有农业技术人员101人,其中国家干部62人,聘用制干部35人,工勤人员4人。

1.2 农技推广体系的职能

一是农业“四新”成果引进及示范推广;二是高效农业发展的技术指导;三是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四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五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六是耕地质量的监管与指导等[1]。

2 基层农技队伍存在的问题

2.1 农技队伍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

目前,科技革命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由于农技推广人员大多数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了农技推广目标的实现。区农技推广中心编制34人,在现有的29人中,40周岁以下的15人,仅占51.7%。在学历层次上,本科生17人,占58.6%,其余均为本科以下学历。全区21个乡镇农技推广站101人中,30周岁以下的只有1人,40岁以上的55人,占总人数的1/2还多。在学历层次上,本科生2人,大专生44人(多数是通过区农网校培训取得的),中专生及以下学历的55人。在职称方面,无高级职称,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助理农艺师和技术人员)90人。

2.2 农技体制改革,使农技推广职能弱化

自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以后,乡镇农技推广站按照要求将人、财、物交给乡镇政府管理,人员结构配备不合理,有的人员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能适应本职工作。乡镇农技人员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围绕党委的中心开展工作,真正实施农技推广的时间大量减少,推广职能日趋下降。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仍然没有保障,实施科技推广、试验示范等经费无从保障[2]。

2.3 农技推广体系已不衔接

目前,乡镇农技站与原业务主管部门农委基本脱钩,村级农技组织没有编制。业务上的脱钩,信息上的不畅,组织上的脱节,给农业科技的推广造成了严重障碍,所谓区、乡、村、组的推广网络已经形成“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科技成果难以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2.4 农资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服务缺乏活力

好的“四新”成果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推广到农民手中。有个别地方科技进不了村,入不了户,农资市场基本上都被个体户占领,给正常的农技推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5 农技服务手段落后

目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还是依靠传统的“一张嘴、两条腿”搞服务,缺乏必要的办公自动化、试验、培训、通讯、交通、检验、检测等条件,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3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3.1 加大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府出台的1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大力推进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分类改革,必须建立一支精干、多效的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政府的各级领导要真正地从思想上重视农技推广工作,重视农业、农村工作,重视区、乡农技推广部门的现状,确实解决好当前农技人员的医疗保险及养老金等问题,使其生活有保障,无后顾之忧,并有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加大对经营性推广机构的扶持力度,构建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3.2 打破现有农技管理模式,将农技服务与实体经营分离

根据国家农业部的改革方案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将现有的农技人员按片成立农业技术服务站,人员的管理与业务的指导以及工资的发放由区农委统一管理协调,在人员使用上可根据各片站的实际情况(土地面积,农业人口和作物类型)和结构调整需要,合理搭配专业技术人员,要做到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建立农技人员考核评价新机制,明确岗位职责,落实任务要求,量化考核指标,把农民群众和所在地政府对农业技术人员的评价纳入农技考核体系,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3]。

3.3 严格管理,提高农技人员素质

加快区、乡2级农技人员和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结合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区农委要加强与劳动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对现有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特别是现代高效农业的知识培训。实行以岗定人,以岗定责,推广全员聘任制,打破铁饭碗,实行以绩定酬。

3.4 及时补充紧缺人才,增加农技推广经费

为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议区委、区政府能及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补充紧缺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力度,加快技术更新,加大“四新”成果的推广,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区农委要合理统筹有限的资金,确保每一份投入的资金都用在实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淮阴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为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多作贡献[4]。

3.5 建设多元化服务队伍

鼓励和支持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等涉农部门的技术人员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和业务积极参与农技服务,使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行为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逐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尽快构建起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4 参考文献

[1] 刘旦.湖南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2] 谢建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与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 白金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2(9):8-12.

[4] 郝春荣.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农技推广,2007(5):8-11.

[5] 胡奇寿,谢海明,黄新辉.宁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9(11):118-121.

上一篇: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下一篇:作文评语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