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手机搭载了NFC

时间:2022-08-20 03:59:42

当智能手机搭载了NFC

现代人的钱包内都会包含多张卡:银行卡、公交卡、门禁卡、购物卡、积分卡、餐卡、电影卡……当智能手机搭载了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技术之后,将大大拓展手机的功能。

和蓝牙、红外线、摄像头等传感器相同,NFC也是电子设备上最重要的一个传感器。通过这个传感器,可以将所有电子设备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兼具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特点的新型网络。这时的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节点,所有信息都会通过手机传播。而且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社交、金融等活动都会在手机上完成,而NFC便具有替代信用卡、门卡、交通卡、纸质名片的功能。

NFC,即近场通讯,是一种短距高频的非接触式识别和传输技术。NFC技术和蓝牙相比操作简单、配对快速,由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衍生而来,向下兼容 RFID,和RFID技术相比适用范围广泛、可读可写、能直接集成在手机中,和红外线相比数据传输较快、安全性高、能耗低(可以无电读取),和二维码相比识别快速、信息类型多样。

移动支付被认识为是NFC最为人熟知的一个应用。 不过,NFC的功能远不止移动支付这一项应用,NFC还可以作为一种短程技术,当几部设备离得非常近的时候,文件和其它内容就可以在这些设备中传递。这项功能对于需要协作的场所、需要完成信息交互的场所非常有用,如需要分享文件或多个玩家进行游戏的时候。

随着手机的快速普及,无线网络支持的上下行数据速率不断提高,新的应用尤其是数据业务方面的应用不断涌现,手机成为人们身边不可缺少的信息终端。将NFC技术与智能终端结合就能延伸很多应用场景,比如移动支付、公交卡、门禁卡、车票门票、文件传输、电子名片、游戏配对、智能海报等。可以通过带有NFC功能的手机买东西、签到、刷公交卡或门票,或者和别人交换名片、传输文件、联机玩游戏等。即使你手机没电了,仍然能把它当做一个交通卡使用,和现有的各种感应卡片完全一样。

除了手机、平板这些移动设备有NFC功能,未来数字电视、智能手机、耳机、手表、计步器、汽车中都会加入NFC功能(目前已有很多,比如NFC蓝牙耳机)。NFC会加速物联网的形成,未来在工业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健康监测等领域都会用到NFC技术。

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通过NFC技术将会成为智能手机的基础配置,用户仅仅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生活中的所有小额支付;可以在海报、宣传单、杂志上下载演唱会信息;可以通过手机开启门禁、启动车辆;可以查询地图、交通信息、餐饮购物信息;我们的钥匙、钱包将成为历史。同时作为近十几年才出现的新兴技术,NFC的专利数相对于其他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很少,说明该技术正处于发展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能让用户享受更为舒适生活的创新应用出现。(沈禄政 北京)

告别博客时代

曾因其博主“木子美”发表的网络小说《遗情书》而在互联网上名噪一时的中国博客网( )于3月31日清除了所有免费用户的数据。其网站上的一则《关于停止免费服务的通知》称,十年来,BlogCN在投入了1500万美元之后,发现无法再为海量的用户提供稳定的博客服务,无奈之下只能优先保证付费用户权益。似乎宣告了曾经风靡一时的传统博客网络营销模式走向末路。

大概是七八年前吧,那时候的博客就跟现在微博一样,熟悉的人都会问一下有没有开博客,然后彼此加一个博客链接。那时候的博客平台也多。笔者也曾在新浪博客开过账户,最初时还保持高涨的热情坚持每天更新博文,当发现浏览量和回复率并不那么理想之后,热情冷却,开始把博客慢慢当成网络日记本,偶尔记载些生活琐事。而当微博、微信出现后,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形成,这时候博客账号早已被忘到九霄云外。

不清楚现在还有多少人继续使用博客,但传统博客的业务量确实在逐年大幅下降。受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博客在与其他新媒体形式的竞争中显得弱势不堪。缺少互动大概是博客最大的掣肘,长篇大论似乎也与如今流行的碎片化传播方式格格不入。

在用户流失的现实下,曾经热衷于博客的门户网站开始去追逐微博等具有更大用户群的新应用;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博客没落主要还是没有找到适合长远发展的商业模式,运营成本上涨、用户分流、营收缩水、缺乏资金支撑让免费的博客网站难以为继;而作为用户的我们,在习惯了140字的社交网络、方便快捷的转发评论后,也只好与博客时代挥手告别了。(绿茶 北京)

网络骂战,谁让斯文扫地?

孔氏微博骂人挨罚可以看作一次提醒,提醒所谓的知名知识分子也要遵守基本的礼节,提醒新旧媒体也要注意口味取向,提醒人们即便是在虚无缥缈的网络上也存在名誉权这种实实在在的东西。

“你说的驴唇不对马嘴……你就是个狗汉奸……”北大教授孔庆东在微博上一句口舌之快,结果却被网友告上法庭。近日,海淀法院一审判决其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200元、给付公证费1000元。(5月9日新京报)

孔教授是性情中人,通过媒体爆粗口并非首次。之前,孔庆东了一条微博,指“南方某周刊”要对他进行采访,由于“态度很和气,语言很阴险”,他回击了一句“去!滚!X!”后被网友戏称为“三妈”事件。

之前孔教授国骂的对象是一个群体,而这次他骂的是具体的个人,个人维权,有时候比群体来得便利。在铁证如山面前,孔教授只能接受法律的裁决了。

作为教授,孔庆东的学术水平毋庸置疑,但当今的网络行为往往是冲动有余,理智不足,网络时常成为施展暴力的场所。孔庆东的种种言论或许是情绪的发泄,或者是更为狡黠的迎合传媒传播需求的举动。谁让斯文扫地?原因不止一个。

人与人之间存在分歧,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知识分子之间意见不同,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如果知识分子知道斯文,那他就会斯文地解决这些纠纷,比如通过论辩。然而,在孔庆东这样的知识分子身上,致命的问题首先是无礼,没有斯文。因为没有斯文,他们就会因为分歧而愤怒。并且,他们的心灵中没有任何东西可用以控制自己的愤怒。于是,本能宣泄而出,语言暴力喷薄而出,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

有意思的是,出于本能的国骂式语言暴力打破了寻常的一本正经的精英话语体系,更能迎合广大老百姓的心理需求,也受到诸多媒体的追捧,从而使得粗口横行,斯文扫地。可见这既是个人素养问题,又是媒体口味问题。

语言暴力出现于社会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控的,而出现于网络、报刊等新旧媒体中则是可以避免和控制的。网络新闻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就享有言论自由在操作上的便利,但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自以为可以在网络媒体上率性而言、不受拘束,言说在我、听之由人,实为认知误区。孔氏微博骂人挨罚可以看作一次提醒,提醒所谓的知名知识分子也要遵守基本的礼节,提醒新旧媒体也要注意口味取向,提醒人们即便是在虚无缥缈的网络上也存在名誉权这种实实在在的东西。(钱兆成 江苏)

上一篇:Chinese Image Abroad Critical to Its Relati... 下一篇:数据中心的“云”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