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旅游收入、旅游消费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时间:2022-08-20 03:49:06

辽宁省旅游收入、旅游消费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摘要]本文以1994―2014年辽宁省旅游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及第三产业产值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使用协整、脉冲效应函数、方差分析研究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旅游收入对其第三产业的贡献作用较大,其第三产业产值对其的旅游收入也是存在一定影响的,作用相对较小;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对其旅游总收入存在很大的影响,但是反过来影响作用较小;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和第三产业产值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影响,但是这种互动作用相对较小。

[关键词]向量自回归;旅游总收入;旅游消费;第三产业产值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206

1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过迅猛的发展,到1990年以后,中国的旅游业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辽宁省的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到2014年,旅游收入达到303119亿元,较1994年增长了2861%。随着国家的富强,人们的消费不再局限于吃穿住行,开始注重享受性消费,旅游作为一项健康、绿色的消费受到人们的追捧,2014年城镇的人均旅游消费为9754元,较1994年增长了135%。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不在仅仅局限于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到2014年,第三产业的产值为1195619亿元,较1994年增长了12523%。旅游对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经济发展开始面向多元化的发展,经济结构开始出现改变。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研究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姚战琪[1](2015)收集了1994―2013年的数据,使用向量自回归(VAR)研究旅游收入、居民人均旅游消费、铁路营业里程、全国公路里程、城乡居民储蓄之间以及长假制度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人均旅游花费对旅游总收入影响显著为正,公路里程与铁路里程与旅游总收入之间也是显著正相关,但是全国公路里程对旅游总收入的影响小于全国铁路里程,长假制度对旅游收入的影响整体较小。聂晓庆[2](2014)使用多元回归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人均旅游花费、旅游人次、利率、交通情况与旅游收入之间的关系,认为旅游收入与人均旅游花费、旅游人次、交通情况之间是正相关。袁翊茗、邵欣欣[3](2011)使用1994―2010年的数据,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研究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得到的结论是,影响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是旅游人数和农村旅游人均支出。综合众多文献可以知道,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旅游收入的影响因素,在实证方法上主要采用多元回归以及逐步回归。

2数据选取

本文研究辽宁省旅游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以及第三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选取了三个变量,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94―2014年,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本文对所选取的数据,首先进行单位统一,之后对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见表1)。

3模型构建

本文主要研究辽宁省旅游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以及第三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以上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均旅游消费促进旅游总收入的增长,旅游收入的增加又反过来促进第三产业产值的提高。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右图。

上式中LNINCOME表示旅游总收入、LNACUS表示城镇居民人居旅游消费、LNSGDP表示第三产业的产值。以上数据均是取对数后的数据,n表示滞后期,t表示年份。

4实证分析

41单位根检验

根据以上设置的VAR模型,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可能会导致伪回归的问题,所以需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使用ADF检验,三个变量的滞后阶数均是根据AIC和SC最小准则确定。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以上的单位根检验可以看到,变量LNINCOME的ADF统计量等于-1472591,大于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LNINCOME是非平稳序列,继续对一差分序列进行检验,可以看到D(LNINCOME)的ADF统计量等于-4581257,小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3673616,所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应该拒绝原假设,认为一阶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序列。综合以上,可以知道LNACUS和LNSGDP的原始序列都不平稳,一阶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序列。所以以上三个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都是平稳序列,即I(1)。

42协整检验

通过以上的单位根检验,知道原始数据均是一阶差分后的平稳序列,所以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主要检验一组非平稳的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否平稳,如果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即存在协整关系,反之则反。本文使用Johansen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以上的协整检验,结果来看,当原假设不存在协整关系(NONE)的迹统计量等于3819275,其5%的临界值等于3519275,所以应该拒绝原假设,认为存在一个协整关系。继续看假设至多一个(At most 1),其迹统计量等于2264375,5%的临界值等于2026184,所以应该拒绝原假设,认为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最后的假设至多两个(At most 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综合以上可以知道三个时间序列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的均衡关系。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到协整方程如下(括号里的数据表示标准差):

从以上的协整方程可以看到,辽宁省第三产业的产值与辽宁省旅游总收入之间是正相关,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与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也是正相关。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增加1%,将导致辽宁省旅游总收入增加1152848%,将导致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增加0260526%。说明辽宁省第三产业的产值对于辽宁省旅游收入的拉动作用较大,并且对于人们的消费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43脉冲分析

在向量自回归(VAR)的基础之上,可以进一步的运用脉冲效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分析。脉冲效应函数描述的是一个内生变量对于另外一个内生变量的一单位变动冲击所产生的效应,提供系统受冲击所产生的响应的正负方向、调整时滞、稳定过程等信息[4]。本文使用Sims(1980)提出的Cholesky[5]分解法分析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与旅游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与第三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与旅游总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

从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与旅游总收入的脉冲效应函数来看(见图1),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对自身的冲击是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冲击趋于平稳。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对旅游总收入的冲击一开始为0,之后为负,到第三期为正,之后趋于稳定,说明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具有滞后效应,并且对于辽宁省旅游总收入的影响较小。辽宁省旅游总收入对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的影响一开始为正,之后减小,到第三期达到最小,之后又开始递增呈现出“V”字形的特点,说明辽宁省旅游总收入对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的影响既有当期的也有滞后。辽宁省旅游总收入对自身的冲击,一开始为正,之后逐渐递减。综合以上可以知道,辽宁省旅游消费对旅游总收入的冲击相对较小,并且是一种负向的冲击,辽宁省旅游总收入对旅游消费的影响是较大的。

从图2左上的脉冲效应函数来看,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对自身的冲击一开始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减小,最后稳定。从右上的图形来看,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对于辽宁省第三产业的产值的冲击一直存在,一开始为0,滞后逐渐增大,并且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从左下的图形来看,辽宁省第三产业的产值对于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的冲击一开始为负,之后有所增加,但是一直是负向的冲击。从右下的图形来看,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对自身的冲击一开始为正,之后一直为正,并且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综合以上可以知道,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对第三产业的产值的冲击是较大的,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对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的冲击相对较小。

从图3的脉冲效应函数来看,辽宁省旅游总收入对自身冲击一开始较大,之后较小。辽宁省旅游总收入对第三产业的产值的冲击一开始为0,之后冲击增大,并且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对旅游总收入的冲击一开始为正,之后逐渐减小,最后趋于0。辽宁省第三产业总产值对自身的冲击一开始为正,之后逐渐增加。综合以上可以知道,辽宁省旅游收入对GDP的冲击较大,第三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产值的冲击逐渐减小。

44方差分解

通过上述脉冲效应函数,可以了解内生变量对其他内生变量的冲击。下面继续进行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来研究三个内生变量的贡献。与脉冲响应函数不同,方差分解法是将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照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关联的m个组成部分,从而可以了解各个新息对内生变量的重要性。

对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进行方差分解(见表4),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对自身的贡献较大保持在89%~100%,辽宁省旅游总收入对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的贡献较小,贡献保持在0~09%,辽宁省第三产业的产值对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的贡献保持在0~107%。从以上可以看到,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对自身的贡献较大,接下来是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辽宁省旅游总收入的贡献最小。

对辽宁省旅游总收入进行方差分解(见表5),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对旅游总收入的贡献保持在65%~1675%,辽宁省旅游总收入对自身的贡献保持在301%~9349%,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对旅游总收入的贡献保持在0~570%。从以上的贡献度来看,贡献第一的是旅游总收入,其次是第三产业的产值,最后的是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

对辽宁省第三产业的产值进行方差分解(见表6),可以看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对对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保持在64%~117%,旅游总收入的对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保持在13%~112%,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对自身的贡献保持在780%~923%。综合以上可以知道,辽宁省第三产业产业对自身的贡献最大,接下来是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最后是旅游总收入。

5结论与建议

通过建立VAR模型可以得出,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与城镇居民平均旅游消费和辽宁省旅游总收入之间是正相关,辽宁省第三产业的产值对辽宁省旅游收入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辽宁省旅游消费和旅游收入之间是一种互动影响,都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冲击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对第三产业产值的冲击作用是正向的,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对人均旅游消费的冲击是负的,作用较小;辽宁省旅游收入对第三产业的冲击是正向增加的,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对辽宁省旅游收入的冲击是逐渐减小的;辽宁省旅游收入对辽宁省的第三产业的贡献作用较大,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对辽宁省的旅游收入也是存在一定影响的,作用相对较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对旅游总收入存在很大的影响,但是反过来影响作用较小;人均旅游消费和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影响,但是这种互动作用相对较小。

51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对第三产业产值和旅游总收入均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应该促进居民创收。辽宁省作为大清王朝的发祥地,“满韵清风”是其最显著的特色,清前史迹散布于辽宁省各地,拥有2100公里的海岸线,自然风光优美,是避暑的圣地,东部地区庙宇林立,千山、药山、医巫闾山、凤凰山是辽宁省久负盛名的四大旅游名山,并且有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满族、锡伯族聚居人数居全国之冠,民俗风情淳朴、热情、丰富多彩。所以辽宁省发展旅游应该突出自身的旅游特色。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乡村旅游发展速度迅猛,作为新的旅游增长极,应该注重统筹城乡旅游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居民增收创造条件,这样既能增加居民收入,同时也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水平就会提高,旅游消费的意愿就会提高。

52调整产业结构,完善配套设施

辽宁省作为东北的老工业基地,注重第二产业的发展,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变缓,面临产业调整的问题,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作为高附加值的行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中国服务业还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是主要依靠旅游、住宿等行业的推动。辽宁省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面临的问题较多。截至2013年年末,辽宁省铁路营业里程为5104367公里,有星级宾馆421家,五星级宾馆25家,整体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但是与旅游业发展较快的云南、陕西相比,配套设施发展仍然滞缓。要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完善基本的配套设施,促进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战琪中国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创新,2015(3):62-67

[2]聂晓庆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5):217-219

[3]袁翊茗,邵欣欣我国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基于1994―2010年的数据[J].科技广场,2011,2(10):97-100

[4]尚涛,陶蕴芳中国生产贸易开放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脉冲效应函数方法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5):52-58

[5]Christopher ASimsMacroeconomics and Reality[J].Econometric,1980,48(1)

上一篇: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探析 下一篇:“十二五”重庆全面依法治市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