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人心的教师管理策略

时间:2022-08-20 03:34:31

赢得人心的教师管理策略

每所学校都有一套模式基本相同的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要使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并非难事,但要使管理体系发挥最大的效益,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却并非易事。每所学校都有一个教师群体,他们的个性不同,需要、才能各异,只有营造一个关系和谐、环境宽松、精神舒畅、团结奋进的氛围,使每个教师的行为朝积极方向转化,使大家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学校的总体工作效益。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是人心管理,对人思想上的管理和精神上的引领。简言之,赢得人心才能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一、以相互尊重和理解沟通人心

要掌握教工思想动态,必须创造机会深入到教工中去。在生活上,与教工平等相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交往。为了缓解教工工作压力,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棋类比赛等,在活动中拉近和教工的距离,与每一位教工成为朋友。在工作上,与教工多接触,及时掌握教工的工作状况,了解其长处和不足,考虑和处理问题要全面,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使领导与教工之间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激发教工高昂的工作热情,使学校工作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

二、以严格的管理和制度规范人心

完备的工作制度和检查监督措施是建立学校正常秩序的根本保证。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在易于掌握和操作的前提下,我校经反复研究,制定了教育教学工作量化管理的标准和操作程序,健全完善了《教职工考勤制度》《教案作业布置及要求》《孙吴县第一小学教师考核方案》等一系列常规规章制度和考评方案,组织校管理人员和教研组长参加考评,每月公布每位教师的考评情况。为了避免考评过程中有误差,我们每月将教师的考评结果公开公示,让全体教工知己知彼,一目了然。学期末将教师每个月的考评情况累加起来,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为了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管理力度,我校制定了《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和《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把班主任工作重点放在班级建设上,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表现自我,着力营造一个相互关爱、助人为乐、崇尚学习、共同进步的团队氛围。

在对音体美教师的考核管理上,注重发挥音体美教师的特长,在学生中成立了合唱团、跆拳道特色团、篮球队、绘画班;成立了板画兴趣小组、科技兴趣小组和演讲兴趣小组,挖掘学生潜质,给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无论是常规教育教学的考评还是班主任、音体美教师的考评,期末时要将考评结果与奖金挂钩,以此增强考评的实效性,保证竞争机制的良性运行。

三、以优质的服务和情感把握人心

管理就是服务。作为领导要关心尊重教师,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的需要及困难,千方百计为教工排忧解难;工作上多指导勤帮助,多表扬慎批评,特别是在业务上,不仅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他人,而且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广大教工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以适应未来需要。为此,我校为各教研组订阅报刊杂志,建立了分科定时的教研制度,采用听课评课的方式研究教学问题,每周二、周五下午进行小学在线网络教研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了与教育专家的交流对话。同时,立足教学实际,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通过引领和调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激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启发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织多种形式的评比和竞争,为教工提供参观学习和与外校交流的机会,不断提高教研质量,使教工群体在工作中保持旺盛的热情和活力。

四、以积极的精神导向和教育凝聚人心

精神导向决定着一所学校是否有正气,教工是否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激情。一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努力争当爱岗敬业、爱生勤业、爱教精业的模范。同时塑造教育形象,发挥榜样的作用,宣传教工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事迹,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加大名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机会,让主动发展成为学校教师的内在需求,让示范课引领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学校教育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校成立“分享智慧工作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着力培养中青年教师,建立骨干教师梯队。采用学科带头人领衔、自愿组合的方式让各类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让“工作室”成为智慧的聚集地和分享源,成为名师的工作站和“孵化室”,为学校骨干教师的成长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另外,对有消极思想的教工,要弄清原因进行思想教育,引导群众公平评价,全面看待。总之,所有的褒和贬都应摒弃个人感情,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全力宣传积极向上的正气,营造一个理想的精神氛围,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不偏离正确的轨道,才能彰显学校的生机与活力。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如何赢得教师的人心,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仅仅是学校管理以及校长领导力的一点点体现。我们要不断探索科学管理的新经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由体育学科一次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美极了与『糟透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