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38例成年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20 01:53:53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38例成年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提高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10年11月的138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可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镇痛药使用率、尿潴留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疝环充填式 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071-02

无张力疝修补术因其具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绝对优势,目前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1]。我科采用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年腹股沟疝,近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8例均为我院2006年7月-2010年11月收治的成年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治疗组男56例,女13例;年龄21-80岁,平均48.8岁;病程1个月-32年;原发性腹股沟疝59例,其中斜疝51例,直疝8例,复发性腹股沟疝10例。对照组男57例,女12例;年龄20-80岁,平均48.4岁;病程1个月-33年;原发性腹股沟疝60例,其中斜疝51例,直疝9例;复发性腹股沟疝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或局麻。切口选择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找到疝囊并游离至颈,如疝囊过大,可将疝囊横断、缝扎,再内翻塞入腹腔,填于疝环内并与腹横筋膜及周围组织,固定4-8针,在精索后方置入补片,将补片与周围组织固定4-6针,严密缝合腹外腱膜,皮下组织、皮肤,缝合敷料表面0.5kg沙袋压迫6-12h。

1.2.2 观察组 采用传统疝修补术。

2 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可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镇痛药使用率、尿潴留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成年腹股沟疝发病主要原因是腹横筋膜的薄弱或缺损,腹腔内压增高和自身嵌闭机制障碍[2],以往的传统疝修补术要求广泛分离组织,手术繁杂、创伤大,且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术后并发症多,患者恢复慢,近期复发率较高,有文献报道采用斜疝、传统疝修补术复发率为5.46%,而直疝达到19.05%[3],本文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的复发率为8.70%,基本与文献相符合。

表1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1986年Lichtenstein等首先提出无张力疝修补术概念,它采用由聚丙烯单丝编织材料,不可吸收,无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抗感染能力,并且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并且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疼痛少,恢复快,复发率低,作为新一代腹股沟疝修补术已逐渐替代传统的疝修补术[4]。从l997年起,该术式逐步在我国推广并得到较广泛开展。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锥形充填物填塞疝环并四周固定,可使内环口消失,且当腹压增高时,充填物可使腹腔压力迅速向四周分散;成型补片的使用在治疗上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明显减轻了局部的疼痛感;手术操作简化,手术时时短,减少了创口暴露的时间,从而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以上种种优势使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感染率低、复发率低。本文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年腹股沟疝,发现治疗组手术时间、可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镇痛药使用率、尿潴留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该术式的优势。

通过本组病例的实践,我们体会到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治疗技术,其在治疗腹股沟疝中所具有的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将使其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最合理术式。

参考文献

[1] 马颂,唐健雄.疝环充填式元张力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讨论[J].外科理论与实践,2O04,9(3):257-258.

[2] 韦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标准化的若干问题讨论[J].腹部外科,2004,17(1):14.

[3] 杨鹏,郑益民,姚世民.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60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215-1216.

[4] 朱建平,张宗明,陈以安,等.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力学原理[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6,9:316-317.

上一篇:T2DM病因的分层研究 下一篇: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