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子平 指引企业国际化的启明星

时间:2022-08-19 11:49:00

邝子平 指引企业国际化的启明星

上世纪末进入中国的英特尔投资部被业内称为“中国风险投资界的黄埔军校”,而该“黄埔军校”的前中国总监邝子平,无疑是中国风投界的元老,其经历了中国风险投资业十几年来的风雨历程,见证了其中的黯淡与辉煌,光荣与梦想。

上世纪末进入中国的英特尔投资部被业内称为“中国风险投资界的黄埔军校”,而该“黄埔军校”的前中国总监邝子平,无疑是中国风投界的元老,其经历了中国风险投资业十几年来的风雨历程,见证了其中的黯淡与辉煌,光荣与梦想。

《华人世界》近日在上海专访了英特尔投资部前中国总监、如今的启明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邝子平先生。

中国正在孕育世界顶级企业

在2005年2月,邝子平曾说过:“在未来的10年、20年里,将会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中国企业家能够造就出一批世界顶级的公司。希望在这个过程中VC能够帮助企业家创立这样的企业。而且,我希望,作为投资企业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好的回报,不单单是一次带来好的回报,而是持续的高回报。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给创业者、VC同行都带来增值。”

如今,3年多过去了,邝子平对中国将出现世界顶级企业的信心有增无减。“中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一批顶级企业的雏形,比如联想、海尔、华为,它们不但被中国的用户接受,也逐渐被全世界用户接受了。”邝子平对《华人世界》说,“我觉得在今后的一二十年里,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企业家自身的努力,再加上风险投资、PE等这些资金的介入,中国企业的机会是非常大的。无论是从市场的基础,企业家管理层的基础,以及世界对中国产品、中国设计、中国制造的认可,这些大环境都已经慢慢具备,所以我想很快就会有一些中国出来的世界顶级品牌。”

邝子平比较看好的行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服务业。中国本土的消费市场有足够大,可以先从本土市场的培育开始,逐渐把企业做大做强,比如阿里巴巴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目前阿里巴巴的主要客户和业务还仅限于中国企业或与中国有关联的一些外国企业,将来阿里巴巴会搭建一个全球的贸易平台,那时,任何几个国家的企业,即使它们和中国毫无关联,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由地贸易和沟通。另一个行业是制造业。近几年我们也看到很多比如汽车、汽车零部件等企业也都有很大的发展,它们不但是在中国销售,而且开始在国际上销售。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广阔,还是可以走很长的一段路。总的来说,跟互联网有关联的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都蛮有机会的。”

股市调整未必是坏事情

《华人世界》:从美国次贷危机的进展来看,似乎比人们预想的要严重,比如,最近巴菲特宣布放弃8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以及伯南克最近的悲观讲话都表明美国经济不容乐观。中国股市近期的调整幅度之大也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从去年10月最高的6100多点到近期的4000点以下,您认为这些因素将对中国企业以及中国风险投资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邝子平:我觉得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负面成分更多一些。不少人会说,这对中国企业也是一个机会啊,但平心静气地分析一下,这肯定不是个好事情。对我们中国的企业和风险投资业会造成几个影响。一个是对出口型企业会有负面影响,这个比较好理解。

另一个是对一些处于风险投资中后期的企业,如果它们希望在未来一两年上市的话,如果瞄准的是美国市场,那美国市场不景气肯定是会有影响的,会对其上市前的再融资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对整个资金链都会有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次贷的影响还是其次,中国A股市场的调整,市盈率的下降,对于我们风投业来说是一个好事情。这两年中国企业家比较浮躁,当他们每天都看到A股市场在疯涨,对于70、80倍的市盈率已经习以为常,那么他们拿一个20倍的市盈率去融资的话,好像已经很让风投占便宜了。其实,这是很不正常的。对于VC来说,去投资20倍的市盈率有些偏高,因为正常的公共市场,平均的市盈率也不到20倍。所以,如果公共市场这么不理性的话,就会造成我们谈判上比较困难。股市下调后情况就比较好了,大家心态会比较平和一些的。所以用一个比较长远的眼光来看,A股下调并不是一个坏事情,它在前两年涨得确实太疯狂了。

《华人世界》:中国证监会近期准备推出创业板市场,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这对于风投界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利好吧?

邝子平:创业板推出对于风投确实是一个利好,据我了解,业内都非常欢迎这样一个事情。但我们不是希望有了创业板之后就急急忙忙把一堆企业推上去,这样反而把市场给做死了,比如香港的创业板就不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我希望国内的创业板推出要以高质量为出发点,创业板更应该注重高质量、高成长性的企业,单纯是以达到某些指标就可以上市,那上去以后只能是一潭死水。中国的企业太多了,能够达到这个指标的企业也太多了,一下子推一堆这样的企业上去,只能把这个市场做死。创投在这方面要有远见,不能把创业板当成一个大家急于脱手的渠道。

转行做风投是兴趣也是巧合

邝子平,1963年出生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赴美国留学,持有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BA以及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88年加入3COM公司,任软件工程师。3年后,加入位于硅谷的创业企业-Kalpna公司,任软件工程部经理,该公司后被思科购买。1994年回到中国发展。

邝子平说,1994年回国后一直在思科工作,一待就是五六年,也都比较顺利,1999年底开始想换个环境干些别的事情。1999年是风投最热的时候,有许多朋友、公司、猎头来找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英特尔亚太区老总,受其邀请就来到英特尔投资部。“想想也是蛮有意思的事情,过去自己做过IT技术开发、市场销售、也做了创业的企业,后来想想这些经历去做风险投资也蛮不错的,所以就做了。”

《华人世界》:您在被业内称为“黄埔军校”的英特尔投资部工作了6年,并做到了中国区投资总监,您如何评价这6年英特尔投资生涯?

邝子平:评价这6年英特尔投资生涯,我首先想到的是“感谢”两个字。它给了我一个风险投资方面启蒙的机会,让我从一无所知到后来学到了很多东西,交上了很多风险投资界朋友,也认识了很多很优秀的企业家,这些都是我新的职业生涯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首先是我非常感谢英特尔的。

第二个感受是,这6年也是英特尔投资部在中国变化最大的6年。1999年英特尔才刚刚在中国起步,到我离开时,英特尔投资部在中国已经被公认为是最优秀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这和我们团队的努力以及跟总部的成功沟通有很大关系。英特尔投资部这6年比较大的变化是,在投资的选择方面,不再教条化,视野更加开阔,投资范围不再局限于与英特尔策略有关联的一个小圈子里。

《华人世界》:您离开英特尔投资部之后就创办了启明创投,当时您的想法是怎样的呢?

邝子平:在英特尔的6年过得很开心,但总的来讲,一旦进入创投这一行,我想大部分从业人员都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就是想在一个比较纯粹的有完善合伙人制度的风投企业里去工作,毕竟英特尔投资部并非英特尔集团的核心业务。计划自己剩余的职业生涯,我希望能和合伙人伙伴共同开创新的事业,于是在2005年夏天就有了这个想法,就跟朋友们说准备自己开创公司,朋友们都很支持,于是就和几位朋友开始了启明创投。VC跟其他企业不一样的是,其他企业希望越做越大,而做VC,成功感不是从企业的规模大小来的,而是回报率的高低,这是一种成就感,感觉有点像小作坊,几个合伙人在一起配合得好,项目拿得好就会很满足。

中国风投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华人世界》:作为中国风投界的一位元老,您如何评价中国风投行业这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国际风投业中的地位?

邝子平:中国真正市场化的风险投资应该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这算是第一波,以外资或中外合资的居多。2005年左右又出现了一波风投,以中国本土化基金为主,比如启明、今日资本、金沙江、北极光等,或者利用美国资金但本土团队在做的,比如红杉。

这第二波风投和第一波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全本土化,是一些纯粹的中国基金。我们和国外的基金不一样,比如美国的基金在中国投资的,如果哪天中国经济不好了,它们就可以到越南或者到印度去投资,而我们不行,我们撤不了的,我们就是中国基金。中国环境好的时候,我们就做得多一些,看的IPO多一些,环境不好时就更小心谨慎一些,只能踏踏实实地在中国本土做,市场低迷时也不会离开。

我觉得我们中国风投业跟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为中国目前发展的阶段,历史的原因,VC所投资的行业和阶段基本上没有细分,大家基本上啥都干,能赚钱的都投,阶段上不管企业处于发展的早期中期后期都会去投。这个不能从负面来看,应从正面来看,因为中国有这样一个机会,让大家都能投到一些成功的案例赚到钱,但长远来看这样肯定不行。以后的发展肯定要细分,比如,有些基金更偏重于投医疗,有些偏重于投环保,有些投IT。中国风投基金在这方面的细分我相信如果2年内不发生的话,那么5年内肯定会发生。

《华人世界》:那么启明创投的定位呢?是偏向于投资哪些行业?

邝子平:启明的定位是,第一,因为我们立足中国,所以我们觉得目前的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的,就要看到一些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处于发展中后期的企业都存在很好的投资机会,我们会很好地去利用这个优势。但是从长远来讲,启明应是一个偏向于两三个行业早期阶段的基金,首先是IT行业,因为我们的团队大多是从这个领域过来的。其次是医疗行业,这也是我们团队的优势行业。其他的,包括环保、清洁能源,我们也在研究,如果有需要,也会在这些领域组建一些团队,但总的来说IT和医疗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华人世界》:通过采访,我发现您虽然在海外待了这么多年,但您的中国本土情结还是比较重的,您认为呢?

邝子平:我的本土情结确实很重,在海外待这么多年,对中国这边一直都很关注,看到中国的发展就会很开心,看到不如意的地方也会骂。我们这一代人80年代在美国也被人瞧不起过,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在美国有了立足之地,中国的不断强大也让我们更加有底气,说话声音也更大。回到中国之后,国内经济的发展又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和很大的发展空间。做基金也一样,在美国做一个新基金非常不容易,但在中国我们做启明做基金,投资商都非常看好,这就是机会,这块土地给了我很多很好的回报。

《华人世界》:2008年是奥运年,也是中国年,您对这一年中国企业以及风险投资业有哪些期待呢?

邝子平:奥运年与中国年,首先我觉得这对中国企业肯定是一个好的事情,但是我又觉得某种程度上我们是不是对它的期望有些过高了。对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公司,通过奥运冲向世界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比如联想,像汉城奥运会就把三星推成了世界品牌,所以北京奥运能否把一批很成熟有条件的中国企业推向世界,我觉得这是很有机会的。但对于众多风投投资的企业,还比较早一些。对这些企业我觉得更多是一些商机,可能还说不上要通过这个平台成为世界顶级品牌这样的高度。

总的来讲我觉得这还只是一个商机,重要的是如何去把握这个商机把企业踏踏实实做好,比如说我们启明投资的北京蓝讯,是做互联网内容存储再发送等方面的企业,奥运对蓝讯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奥运会有许多通过多媒体发送的信息,和网上媒体的东西都需要通过蓝讯提供的平台上走,提供好的服务,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把目前的客户做得更扎实,并发展新客户。个人来讲,在北京开奥运是个非常开心的事情,希望通过我们自己和我们投资的公司的努力,为奥运服务,把奥运做得更好,同时通过奥运这个平台好好把握商机把企业做得更好。

上一篇:与台茶面对面 下一篇:王永庆 心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