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2-08-19 11:31:20

初任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 要: 初任教师是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涯的必经阶段,也是其专业发展的关键期。本文分析了初任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建议师范院校、任职学校、初任教师自身共同努力,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初任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关键词: 初任教师 问题 对策

初任教师是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涯的必经阶段,也是其专业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不仅决定教师是否会在教育领域内继续工作下去,而且决定他们将会成为什么样的教师。①由于缺乏教育实践经验,处于“适应期”的初任教师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成功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对初任教师的发展与成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教师补充到学校,初任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新生力量。初任教师的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分析初任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促进初任教师向专业教师发展的途径。

一、初任教师的概念及特点

初任教师是指入职后的新教师,具体说是指完成了教师教育课程,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正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且任教年限不超过三年的教师。②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主要有如下特点。

第一,由于初为人师,初任教师对教师职业充满美好的憧憬和理想,工作富有激情和活力;同时又会对是否胜任教师工作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和担心。

第二,新手教师处于生存关注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自己是否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家长、同事和学校管理者的认可和接纳,而难以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

第三,新手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及所教学科的知识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具备了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教育实践经验,新手教师在课堂上通常都是按照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难以灵活自如地根据实际情况对事先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二、初任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任教师由于其教学经验不足,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不足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备教材又是备好课的核心环节。通常来说,初任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不能很好地吃透教材。因而他们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迁移,以及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如何对教材进行有效补充等把握不足。这导致了很多初任教师往往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而采用照本宣科的上课方式。此外,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提问、错误、好奇心等都可能是有教育意义的课程资源,而初任教师很难灵活地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启发。

2.缺乏应对复杂多变教学情景的教育机智

初任教师尽管在走上教师岗位前都进行过教育实习,但是短短一个多月的实习还不足以让他们获得熟练的教学技能,让他们自信地走上讲台,自如地应付课堂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状况。初任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通常都会比较紧张,有的甚至大脑一片空白,事先准备的内容都忘记了,如果不照着教案念,根本就无法讲下去。在这种情况下,能顺利地应付45分钟就很不容易了,至于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则是他们无法顾及的。教育情境是复杂多变的,无论课前的教学准备是多么的充分,在课堂上也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偶发性事件,这些事件如果处理妥当,也会转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机会。然而,初任教师由于教育实践经验不足,教育机智不够成熟,很难对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

3.学生管理存在困难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初任教师普遍感到在管理学生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较难把握课堂纪律的维持和课堂气氛的控制。初任教师通常会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完成教学任务上,而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纪律。即使他们意识到了有必要进行课堂管理,但由于松严的度把握不准,管理方式不对,可能会出现或者威信不足,管不住学生;或者太过严厉,师生关系紧张等现象。事实上,良好的课堂秩序不是靠强硬的纪律所能达到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学生的自控能力才是关键。

根据以上的分析,初任教师在任职之初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必要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进行反思而形成的。初任教师需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丰富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

三、促进初任教师成长的对策思考

1.师范院校

我国目前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范教育。我国现有的师范教育更注重的是传授给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类理论知识,而缺少让学生与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相接触的环节。尽管师范院校都会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但实习时间通常都较短,而且不少学校是安排几个学生在同一个班级实习,学生真正能上讲台的机会很少。师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增加教育实习和见习的比重,让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及班级管理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为步入教师职业做好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此外师范院校的带队老师要履行职责,认真指导实习学生进行备课、试讲及课后反思,并对他们的讲课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实习学生得到切实的收获和提高。

2.任职学校

初任教师任职学校对初任教师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应做好以下工作,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职业。

第一,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增强初任教师的归属感。初任教师离开了熟悉的校园及老师、同学,来到一个新的单位,不免会感到陌生和不安,希望能得到学校管理者和同事的接纳和认可。因此如果学校管理者能对初任教师持一种理解的态度,客观地看待初任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给予他们信任和支持;学校的同事能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就能有效减轻初任教师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扰,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第二,实施导师制,加强对初任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初任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对于教师工作还处于摸索学习中。为初任教师安排一名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对其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行具体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更快地熟悉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为初任教师创造成长的条件。学校可以为初任教师提供入职培训及各种在职培训的机会,同时支持初任教师走出去,到其他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和交流,让初任教师得以将他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同时通过“公开课、观摩课”及集体备课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任职学校应该为初任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支持和人文氛围,使其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3.初任教师

第一,认真思考教师职业的特殊需要。对于初任教师而言,有必要了解一名好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和素质。并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开始有意识锻炼那些特殊素质。那么好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素质呢?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收集了九万个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老师,并据此概括出作为一个好老师的十二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仪表、公正、幽默感、良好的品性、对个人的关注、伸缩性、宽容、有方法。初任教师可以对照这些素质,不断改善和提升自我,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第二,多学习、多思考,做反思型教师。初任教师要想尽快地获得发展,应该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学校事务和各项活动,加强与同事间的沟通与交流,积极融入学校的环境。首先,坚持听课。通过听课初任教师既能学习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又能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互动,可以取长补短,使自己尽快成长。对于初任教师来说,听课关键是听授课老师如何教,包括如何处理重点难点,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如何调动课堂氛围,等等。听完课后,认真思考这节课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有什么是值得自己借鉴的,等等。通过听、评课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其次,加强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G.J.Posner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③初任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和效果,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不断提高。

注释:

①陈海凡.初任教师的适应与思考[J].学科教育,2003,(4).

②沈艳.初任教师的实践智慧成长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③肖珑.多层次反思: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

参考文献:

[1]王雪竹,吕立杰.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困境及改进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

[2]陈海凡.初任教师的适应与思考[J].学科教育,2003(4).

[3]陈小倩.初任教师入职适应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

[4]陈华忠.如何帮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J].教学与管理,2011,(2).

[5]马顺林.初任教师成长的困境[J].教书育人,2008,(16).

[6]靳娟.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L中学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7]韩建国.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教书育人,2004(9).

[8]刘悦梅,赵洁.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比较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3).

上一篇:浅谈管理会计在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任务驱动式校本教材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