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与成效

时间:2022-08-19 11:02:21

江川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与成效

摘要:阐述了江川县石漠化治理的现状及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江川县今后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成效

1 江川县石漠化现状

江川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区,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盘江支流,一级岩溶流域属南盘江,二级岩溶流域属曲江。按照《云南省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建议报告》和省地质调查院1:25万遥感调查结果,江川县岩溶区涉及5个乡镇33个村委会,全县岩溶面积共有358.22kO,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2.14%。在岩溶面积中,石漠化面积有55.9lkO,占岩溶面积的15.6%,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2%,其中,重度石漠化11.76kO,中度石漠化33.36kO,轻度石漠化10.79kO。

2 石漠化综合治理措施

2.1 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有效推动项目建设,江川县委、政府成立了江川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局,组织开展项目设计、招投标、实施、资金管理等业务活动。

2.2 严格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项目法人制、资金管理制、工程招投标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监督制、项目工程验收制、项目工程审计制、项目资金公示制、项目合同制、内部管理制。

2.3 特色模式

江川县结合岩溶石漠化分布特点、白然经济概况与土地利用规划等,采取以小流域治理为核心,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工程,并辅以修建水窖、排灌渠、拦沙坝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的综合治理模式。

2.4 立体空间治理

在山上,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手段,加强山林植被的保护,加快植被的恢复和扩增,提高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率,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山脚及平缓地带,强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营造以核桃为主的生态经济林、修建配套小水窖、拦沙坝、排灌沟渠等水利工程设施,发展新型高效林业经济,建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当地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3 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果

3.1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情况

江川县2012年列入了中央投资石漠化综合治理县后,及时委托国家林业局昆明勘查设计院编制了《江川县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实施方案(2012-2014年)》。坚持“系统防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小流域治理为核心,对全流域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

2012年开展了捧寨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人工造林580hO、封山育林729hO、小水窖254口、沟渠3.8km,拦沙坝4座,治理岩溶面积29.5kO、石漠化面积6.3kO。2013年开展了西河二库、董炳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人工造林386.7hO、封山育林1733.3hO、小水窖800口,治理岩溶面积35kO、石漠化面积20.4kO。2014年开展了螺狮铺河、梅竹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人工造林520hO、封山育林1400hO、小水窖200口、沟渠1.0 km,拦沙坝6座,治理岩溶面积37.2kO、石漠化面积14.2kO。

3.2 取得的成效

通过连续3年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区石漠化程度有所减轻,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强化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群众从石漠化治理方面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3.2.1 生态效益。项目区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将增加有林地面积约5349hm2,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约1.77百分点;将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07kO,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642万t以上,通过排灌渠、拦沙坝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可恢复、保护基本农田,项目区基本农田300hO得到高产稳产。

3.2.2 经济效益。通过种植核桃经济林506.6hO,8年后进入盛果期,按平均667O产50kg、20元/kg计,盛果期年产值759.9万元。并可产生显著的间接经济效益,如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服务功能的补偿。

3.2.3 社会效益。一是实施林草植被建设,带动基地及林果业、畜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在江川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遏制当地石漠化的蔓延,同时为下游地区特别是珠江流域提供生态安全,为当地及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4 存在的问题

石漠化治理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岩溶地区生态状况仍然十分脆弱,石漠化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4.1 防治任务艰巨,治理难度加大

目前还有256.52kO岩溶土地,15.01kO石漠化土地,基岩度高,成土速度非常缓慢,立地条件越来越差,治理成本越来越高,要使岩溶地区的生态状况显著改善,任务仍然艰巨。

4.2 人为干扰活动严重,保护难度大

石漠化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地、人粮、人与能源矛盾十分突出,群众生活贫困,缺柴少粮现象依然存在,导致滥樵采和毁林开荒等问题时有发生,而且还会出现边治理边破坏,治理成效难以保证等问题,给治理成果的巩固带来严重的压力。

4.3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干旱、冰冻等极端灾害天气频繁发生,森林火灾多发,森林病虫害严重,对森林植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4.4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地方配套资金到位难

石漠化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生态建设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投入,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

5 建议

5.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全县党委、政府要站在全面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始终将之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领导,全力抓好石漠化防治工作。

5.2 加强宣传,动员群众

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和动员,使全县人民了解、关心和支持石漠化综合治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最终使他们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来。

5.3 统一规划,综合防治

石漠化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林业、发改、水利等部门,要坚持以小流域治理为核心,全面规划和科学配置石漠化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找出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出路,以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

5.4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含量

一是石漠化治理难度大,要以科技为核心,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区、示范点进行推广等,切实将科学技术贯穿于石漠化防治的全过程,提高石漠化防治科技含量。二是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多次组织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统一技术规程,形成项目科技支撑力量,以保障项目按质按量完成。

5.5 加大资金投入

目前江川县石漠化立地条件越来越差,治理成本越来越高,为了加大治理力量,遏制石漠化土地扩展态势,江川县要进一步整合资金,保障成果,同时建议国家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5.6 加强保护,确保成效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岩溶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知法懂法的能力,增强白觉防治意识,制定各项防治制度和管护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石漠化治理成效。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医院门诊档案管理探究 下一篇:园林温室花卉栽培及病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