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吉奥胶囊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和白介素-Ⅱ治疗胃癌所致腹腔积液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9 09:11:36

替吉奥胶囊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和白介素-Ⅱ治疗胃癌所致腹腔积液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替吉奥胶囊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和白介素-Ⅱ治疗晚期胃癌所致腹腔积液近期疗效、临床受益率和副反应。方法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以腹穿术行腹腔内置管,进行持续腹腔引流,引流量1000~1500 ml/d,引流3~5 d,而后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入含顺铂、白介素-Ⅱ的生理盐水200 ml,48 h后打开引流管,引流残留腹水。从治疗第1天起口服替吉奥胶囊40~50 mg,2次/d,第1~28天,休息14 d再进行下一周期治疗。共治疗2周期。结果 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7.5%;临床受益率为90.6%。治疗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症状。结论 替吉奥胶囊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和白介素-Ⅱ治疗晚期胃癌所致腹腔积液,疗效确切,患者可耐受。

【关键词】 胃癌; 腹腔积液;热灌注化疗;替吉奥胶囊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rassium Capsules combined with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forthepatients of stomach cancer with m alignant ascites

KAN Shi-feng,TAN Tao.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Municipal Hospital of Zaozhuang,Shandong 2771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rassium Capsules combined with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for the patients of stomach cancer with m alignant ascites.Methods Thirty-twopatients of stomach cancer with m alignant ascites were received the following treatment:infusing the 0.9%NS 200 ml of DDP and recomposed human interleukin-Ⅱ,then everypatient took orally 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rassium Capsules 40-50 mg/d,bid from the first day to twenth-eight day.Results The total response rate was 87.5%and the clinical benefition rate was 90.6%.The main toxicity was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gastroenteric.Conclusion The 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rassium Capsules combined with intraperitoneal perfusion chemotherapy is well tolerated and effective in the patients of stomach cancer with m alignant ascites.

【Key words】 Stomach cancer; M alignant ascites; Chemohyperthermia; 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rassium Capsules

恶性腹腔积液是晚期胃癌的常见症状,常导致患者腹胀、纳差、电解质紊乱、呼吸困难,进而致恶液质、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腹腔积液,对缓解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对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间收入我科住院的晚期胃癌所致腹腔积液患者采用口服替吉奥胶囊联合腹腔灌注顺铂和白介素-Ⅱ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到2010年3月间我科住院治疗的32例晚期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患者入组,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8~65岁; Karnofsky评分≥60分,预期生存≥3月;胃癌术后患者 26例,未行手术治疗患者6例,发生肝转移 6例,骨转移2例,均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原发灶经手术或胃镜病理确诊,腹水中查到癌细胞。中量腹水24例,大量腹水8例。

1.2 治疗方法 B超定位穿刺点,局麻后采用美国ARROW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直径1.7 mm,滴速2900 ml/h)以腹穿术行腹腔内置管,置管成功后进行持续腹水引流,引流量1000~1500 ml/d,引流3~5 d,最大限度引尽腹水后,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入含顺铂80~100 mg、白介素-Ⅱ200万U、地塞米松5 mg的生理温盐水200 ml,然后关闭导管,嘱患者每15 min改变一次,尽量使药物在腹腔分布均匀。用药48 h后打开导管,引流残留腹水。患者从治疗第一天起根据身体状况口服替吉奥胶囊40~50 mg,2次/d,连续1~28 d,间隔14 d进行下一周期治疗,共治疗2个周期。

1.3 对症处理 腹腔引流及用药期间每日静脉补液2000~2500 ml,化疗期间常规给予胃复安,格拉司琼止吐,若WBC

1.4 腹水量测定 主要根据腹部B超测定,以液性暗区cm数表示,大量腹水指全腹腔、肝脏周围均有液体;中量腹水指中下腹及盆腔内有液体;少量腹水指单纯盆腔内并限于膀胱后壁及周围有积液,液性暗区不超过5 cm[1]。此外,通过测量患者腹围(以脐水平线作为测量平面)变化来估算治疗效果。

1.5 疗效评价标准

1.5.1 按WHO腹水疗效评定标准 CR 腹水完全消失,时间≥1个月;PR 腹水减少50%,时间持续≥1个月;SD腹水变化不明显,时间持续≥1个月;PD腹水增多25%,时间持续≥1个月[2]。

1.5.2 治疗后Karnofasky评分变化 阳性:评分较化疗前提高>20分;阴性:评分较化疗前降低>20分;稳定 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1.5.3 疼痛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阳性:疼痛强度降低>50%,止痛剂用量减少50%;阴性:疼痛强度加重,止痛剂用量增加;稳定:疼痛强度及止痛剂用量无变化。

1.5.4 临床受益 Karnofasky评分和疼痛任一项阳性超过4周,其他指标未持续恶化即为临床受益者[3]。

1.6 毒副反应评价标准 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标准,分为0-Ⅳ度[4]。

1.7 观察指标

1.7.1 客观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1、2、3个月分别测量腹围并行腹部彩超检查,观察积液变化。

1.7.2 不良反应 观察用药后胃肠道反应、腹痛、腹泻、骨髓抑制等。

1.7.3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Karnofasky分值,疼痛评分和止痛剂用量。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后获CR15例(46.9%),PR13例(40.6%),SD4例(12.5%),总有效率87.5%。详见表1。

2.2 患者治疗后临床受益率为90.6%,详见表2。

2.3 毒副反应 3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化疗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皮疹等。详见表3。

3 讨论

3.1 体腔内注入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腹腔积液较为有效的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腔化疗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优势,腹腔内注入化疗药后,可在腹腔内有较稳定、持久的药物浓度,且分布均匀,药物较少进入体循环,全身毒副作用小。据Markman[5]报道,腹腔内注入顺铂后,腹腔和血浆平均高峰浓度比为12,腹腔内药物浓度高有利于抗癌作用。替吉奥胶囊(维康达)又称TS-1,是一种氟尿嘧啶衍生物口服抗癌剂。替吉奥胶囊中的替加氟通过抑制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苷酸,从而干扰DNA的合成,其中的吉莫斯特通过抑制胃肠道的氟尿嘧啶降解酶,达到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而氧嗪酸钾是胃黏膜保护剂。腹腔灌注化疗联合口服替吉奥胶囊,一方面可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另一方面可弥补全身剂量的不足。

3.2 腹腔内化疗大部分药物最终经门静脉到达肝脏,经首次肝效应代谢以无毒或低毒物质进入体循环,因而全身中毒症状较轻。本组32例患者治疗后的药物毒副作用较小,多为Ⅰ~Ⅱ度,患者耐受性好,特别适于晚期胃癌患者。

3.3 传统一次性腹腔穿刺引流液量较少,需反复多次操作,注药后由于药物被稀释常影响疗效,另外反复穿刺也增加感染的机会。本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腹腔引流克服了上述缺点,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中心静脉导管管腔相对较小,容易导致引流不畅、阻塞,我们采用调整导管位置、生理盐水冲洗的方法可以复通。

3.4 恶性腹腔积液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很难彻底治愈,我们采用替吉奥胶囊联合腹腔化疗的方法,可使胃癌所致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取得87.5%的近期疗效和90.6%临床受益率。该治疗手段不良反应小,近期疗效肯定,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子君,赵征,舒敏,等.恶性腹水双途径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肿瘤学杂志,2003,8(5):348-350.

[2] 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科技出版社,2001:123-148.

[3] 潘静.沙培林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中华肿瘤杂志,2005,27(7):442-444.

[4]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3-34.

[5] Markman M.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Semin Oncol,1991,18:248-254.

上一篇: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53例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匹维溴铵联合黛立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