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视域中的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9 08:57:55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视域中的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孟中印缅四国人文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给进一步加强孟中印缅四国的人文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文交流也是孟中印缅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公共外交视角探讨推进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的对策,旨在拓展“一带一路”历史机遇下孟中印缅人文交流与合作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公共外交 孟中印缅人文交流 现状 对策

引言

主席于2013 年9 月和10 月出访中亚及东南亚国家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为发展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印度、孟加拉和缅甸的人文交流事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2013年5月和10月总理和曼莫汉・辛格总理互访,把“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写进了《中印联合声明》,这表明各国政府高层日益重视孟中印缅(BCIM)地区的经济合作。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人文交流是仅次于政治安全合作、经济贸易合作之后推动国家间关系发展的第三动力。近年来,孟中印缅四国的交往不断深入,高层及民间往来不断增加,但就目前情况看,孟中印缅人文交流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在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孟中印缅人文交流,这是构建我国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推动我国同周边国家合作的战略需要。

1 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的研究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为顺应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外交格局的新变化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进一步拓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空间,也将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及友好往来开辟更加顺畅的通道[1]。人文交流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它的有效开展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孟中印缅人文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全面研究,这是相对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另一重要领域,是对全面拓展孟中印缅合作的理论创新;加快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而保持良好的地区环境和周边环境尤为重要,积极推进孟中印缅人文交流是当前四国加强相互沟通、加深相互理解、增强互信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创造和平与发展的地区环境;孟中印缅人文交流是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一带一路”地区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解决该地区存在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增强中国在东南亚、南亚的影响力,推进四国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国内外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研究现状

自2000 年开始,我国便在人文交流机制的构建上有了新的突破。例如,中美、中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建设成效显著;中英、中欧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实现重大进展,目前我国正致力于不断推动和完善中外人文交流的战略布局。自1999年孟中印缅(BCIM)地区经济合作论坛创立以来,到2013年为止,已先后召开了 11 次会议,在多个领域达成了共识,先后通过了一系列促进合作的“倡议”或“声明”,这反映了各方增强合作交流的强烈愿望,也为推动孟中印缅的经济和人文合作提供了内在动力。近年来,孟中印缅人文交流日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国内专家普遍认为,“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2]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国内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但针对人文交流的研究相对欠缺。从国外研究来看,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研究亦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例如,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和旅游部原部长苏尔丹拉耶夫认为,没有人文合作的发展,很难实现经济合作的进步,希望通过人文桥梁,促进丝绸之路国家间合作的复兴。[3]希腊教育部原部长季亚曼托普鲁等提议设立“丝路文化之都”项目,每年由一个沿线国家组织文化活动,涵盖文化、科技、展览、经济合作,并进行定期评估,用标准化方式推行,市场化运作,建立人文交流长效机制。[4]印度尼赫鲁大学的邵葆丽教授认为,中印文化交流已取得成果,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展示成果,探索和发展成功模式,以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除了中印合作外,中国还可以与其他南亚国家进行合作,特别是孟中印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她认为孟中印缅地区是一个文明圈,有着悠久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历史,存在许多相同的地方和共同的问题。加强该区域的人文交流将有利于解决共同问题。她认为应该探索一种合作模式和机制,以促进中国与南亚国家或孟中印缅地区的人文交流。[5]

3 推进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的对策

鉴于国内尚缺乏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的系统研究,我们应该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公共外交理论为支撑,进一步推进孟中印缅人文交流事业,以下是关于推进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的建议与对策:

第一,优化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研究的指导思想:积极促进孟中印缅人文交流,让其融入和服务于“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战略,这是积极推进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的核心指导思想。

第二,明确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梳理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的历史,准确把握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推进孟中印缅人文交流面临的主要障碍;其次,研究孟中印缅人文交流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再次,研究印、孟、缅三国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政策和发展战略,找到确实可行的路径和合作平台,不断拓展合作空间,丰富合作内容(例如,轮流承办科技年、文化交流年、宗教交流年、青年友谊年、语言年、智库交流以及孟中印缅教育互联互通项目等)。

第三,明晰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研究的重点:孟中印缅人文交流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关系,将是重点突破的理论问题;由于孟中印缅四国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各异,因此,突破各国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孟中印缅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服务体系和成果评估机制是研究重点之一,因为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工作正常有序发展的制度保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主要立足点在于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并不涉及政治和国家安全等敏感领域,然而部分大国实施的力图主导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外部大国制约因素对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的影响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之一。

第四,拓展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研究的方法:采取总体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即分别研究中国――印度、中国――孟加拉、中国――缅甸的人文交流情况,然后把孟中印缅四国人文交流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具体研究方法如下:研究“一带一路”和公共外交理论内涵,奠定理论基础;收集我国关于发展对外人文交流事业的相关政策文件和经验报告,整合“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人文交流的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拓宽视野并且运用政治学、历史学、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公共外交等学科知识,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实地调查法、文献法、多学科交叉等方法展开研究;深入挖掘四国人文交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为发展孟中印缅人文交流事业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军.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开放战略中的优势及定位[J].经济纵横,2014(11):93-96.

[2] [3] [4]蒋希蘅,程国强.“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J].西部大开发,2014(10):98-101.

[5]王静,孙喜勤.中外学者谈中国-南亚合作[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3):94-101.

[6]吴思科.“一带一路”,中国外交的新思路[N].光明日报,2014-6-7(9).

[7]杨毅.软实力视角下中国人文交流机制的构建[J].理论与改革,2012(4):110-113.

[8]许利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路径与机制[J].新视野,2014(5):119-123.

[9]史秋鹰.深化合作 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文交流体系[N].牡丹江日报,2014-9-15(1).

[10]孙志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J].学习月刊,2015(1):23-25.

上一篇:PACS结合医学影像学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一篇:两种全数字眼科A/B型超声诊断仪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