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学生需求立场的教师公正

时间:2022-08-19 08:29:48

论基于学生需求立场的教师公正

教师公正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教师公正既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由于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缺陷,教师对自然情感的控制能力不同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大等原因,造成现实教学中教师诸多不公正行为。为了实现教师公正,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做到因生给爱,我们需要改革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整体;提高教师素养,克服个人自然情感上的偏爱;了解学生,因需给爱。

教师公正;学生需求;因生给爱

教师公正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什么是教师公正,如何在师爱的环节中实现教师公正,是每位教师面临的实践难题。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与正义”,而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公正的核心,满足学生需求又是对待学生公正的关键。有学者说,公正即一视同仁,偏爱也是公正的一种。教师如何透过三尺讲台洞悉每个学生的需求,在公平准则下显示正义的原则,在教学中展示师爱,践行教师公正?

一、现实教学中,教师缺乏因需给爱,造成教师不公正

教师公正,既是一种内在品质,又是一种外显行为,教师能将这种内在品质挖掘出来,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是非常困难的。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要求与学生现实需要的矛盾,教师每天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面对学生不同的现实需要,学生对教学情境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又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情景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实施教育机智。教师教育机智实施的程度往往被看做教师公正的程度。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教师公正,教师要对学生选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公正对待全体学生,做到学生需求与教师教育合一。然而在实践中,教师不恰当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有悖公正的行为屡见不鲜。

(一)教学平等中的不公正

基于平等基础上的统一的班级教学,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表面看起来很公正,实则不然。因为它否认了学生个体的差别,忽视了学生的现实需要,学生们大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成长经历不同,拥有的家庭教育资源也不同,这使得他们虽然站在同一跑道上,但是各自的起点却不同。教师这种看似公正的教学却会造成成绩优秀的学生对知识深度的渴望得不到满足,产生知识倦怠或者对教师不屑一顾,产生厌师厌学现象;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脚步,越拉越远,直至掉队;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居中的同学能够达到“温饱”层次。

(二)教学不平等中的不公正

爱生是教师的职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准则之一,每个老师都会爱自己的学生,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不偏不倚地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知冷知热,揣摩他们内心真正的诉求,进而想方设法予以满足或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但在分配的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或“控制不了”的偏心,会受学生学习成绩、进步空间、经济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产生分配不公。在资源总量固定的情况下,如果一部分学生获得的资源多了,必然占用了另一部分学生的资源,获得优待的学生会因教师偏爱而窃喜,资源被他人占有的同学会心生怨恨。教师往往会偏爱那些学习成绩好、积极乐观而又比较听话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课堂问答机会,更耐心的课下指导与交流,更高频率的家访,对他们的需求给予更好的满足。在教师有限的教学精力下,另一些学生就被冷落,他们对于教师是否公正更在意,更期待教师的器重。此时,教师的不公正行为,剥夺了原属于他们的那份期待,成为他们内心久久不能释怀的痛。

二、教师不公正的原因分析

2009 年2 月5 日,教育部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绩效考核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为依据。现存教师绩效工资考核重“量”轻“质”,重结果,轻过程。由于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缺陷,教师素质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大等原因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公正行为。

(一)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缺陷

绩效考核偏重易量化的显性考核,忽视难以量化的隐性考核。目前,许多学校把教学课时量、教师考勤、班主任工作等容易被量化的项目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虽然量化指标比较客观,有利于避免人为权利及关系干涉,但是量化考核忽视了对难以被量化的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公正合理的考核。由于绩效考核的利益驱使,使得很多教师很少甚至不投入情感价值关怀,甘做机械式的教书匠。

另外,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过分注重结果,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活动,他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专业化的教学技能,更要求教师对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关怀,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灵活的教育机智,但是教师这些投入并不一定会马上转化为可量化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是许多学校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他们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这就会诱导许多教师为了考核,只注重教学效果而不顾学生的真实需要,偏爱那些可以带来更好绩效的学生。

(二)教师素质不同,对自然情感的控制能力不同

每个人都有爱,但不是每种爱都是理性的,教师的爱也是如此,教师也非圣人,也有着普通人的自然情感。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思想和行为都不成熟的学生,他们有着自身独特的个性与发展潜力:有的学生聪明伶俐,有的学生调皮捣蛋……出于自身的自然情感,教师自然而然地会比较喜爱那些聪明伶俐的学生,不喜欢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然而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教师要平等对待全体同学,对每个学生负责,为提高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让师爱的雨露滋润到每个学生的心田。这要求教师要学会控制,用理性情感来关爱每位学生,克服自然情感上的“偏爱”。由于教师个人的素质有较大差异,对自身情感的控制能力也因人而异,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因无法克制自然情感对部分学生缺乏尊重、缺乏宽容、缺乏关爱。

(三)学生个体差异大,教师难以满足所有同学的不同需求

目前,我国实行班级教学制,一个班集体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面对的是班级群体而不是个人,学生个体差异大的现实对教师能否践行教师公正提出了挑战。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地方,他们性格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也各不相同,如果教师不能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那么满足全体同学的不同需求也只是一句空话。更何况一位教师通常同时承担着多个班级的教学,在不断变换的教学情境中穿梭于不同的班级,这会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足所有同学的不同需求,变得更加艰难。

三、如何满足学生需求,践行教师公正

在现实教学中做到对每位学生实现教师公正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现实要求,独生子女学生是家庭的核心,家长不仅仅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学兼优,更希望孩子能在学校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他们的孩子在教师眼中也是唯一的。要做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实现因生给爱,不仅要改革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整体,而且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了解学生,因需给爱,克服个人自然情感上的偏爱。

(一)改革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

“绩效工资的实质是学校通过契约对教师人力资本价值的价格标示”。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是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升教育质量。针对教师绩效考核重易量化的显性考核轻难以量化的隐性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的缺陷,教师绩效改革要实施显性与隐性考核相结合,充分发挥易量化的量性考核的客观性与隐性考核的人文性,完成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关注教师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奖励机制激励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利用科学合理的考核结果,保持教师为教育事业奋斗不止的内在动力。转变教师绩效考核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方式,注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新教师要利用绩效考核的过程,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其成长进步;对于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型教师,在考核的过程中指出其进步空间,提高他们的教学积极性,防止职业倦怠,引导他们向专家型教师转化。对于那些专家型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自身的教育资源,改革思想,锐意进取,结合本校实际搞好科研,引领教育潮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肯定教师在专业化发展历程中的点滴进步,回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的点点滴滴。只有改革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和实施过程,提高对学生全面素质考核的权重,注重学生们学习成长的过程,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教师以利益取向来对待学生,才能对全体学生给予“整体关注”,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切身需求。

(二)提高自身素养,克服个人自然情感上的偏爱

教师理性的爱已远远超出师生情感范畴,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灵魂,并通过教学水平、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表现出来。用情感化每一位学生,用“以情优教”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入亲情,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培养师爱专业情感,克服个人自然情感的障碍,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师爱在教学过程中的软作用,打开学生封闭的内心世界,把传统说服教育转变为教育服务指导相结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积极发挥情感教学的软实力。在教学设计上,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接受水平与理解能力,拟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积极探索适应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位学生的表现与需求,做每位学生学有所获里程上的铺路石,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喜好而有所偏见。随着教师自身素养的不断提升,对学生关爱的范围也会逐步扩大。

(三)了解学生,因需给爱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教师要学会和学生们相处,在相处过程中“斗智斗勇”,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界。在教育教学中,要差别对待不同的学生,但不是有所偏心,而是指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因材施教”。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上的公正,意味着教师要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关心每一个儿童。用一个模式、毫无区别的态度去对待所有的儿童,那是漠不关心,不公正最坏的表现。如果儿童感到别人眼里没有他,不想去知道他个人小小的不幸,把他丢在一边不管,那么他会认为这是一种痛苦的屈辱和极大的不公正。”因此,教师要在以情优教”理念指导下,结合教育心理学和教学实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心理揣度学生,去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对于他们不同的需求,给予不同的师爱,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对体弱生爱在关心,在学生群体中,难免有些学生体质较差,经常感冒或者发烧,对这类学生教师要时常关心,发现异常及时送医;对病残生爱在得体,这类学生自尊心强,心理脆弱,教师要像正常的学生那样对待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和其他同学没有差别,不被特殊对待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对一时犯过错误的学生要信任,不要因为曾经的错误对他们产生偏见,给他们改过的机会,教他们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学会反思,知错就改就是好学生。对那些屡错生要爱在耐心,不要放弃,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没有不想当好学生的学生,相信学生性本善,有耐心悉心教导,循循善诱。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这些学生往往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教师要主动提问他们或者与他们交流。个性生爱在尊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合理引导,培养与其个性相匹配的特长;普通生爱在鼓励,这类学生占学生群体的大多数,对待他们要有合理的期待,在达到他们最近发展区时及时予以鼓励,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学困生爱在赏识,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赏识,发展他们的特长。后进生爱在鞭策,要看这些学生努力的过程,在过程中给予帮助,进步中予以鞭策。要善于做学生舞台下的观众,在台下毫不吝啬地为他们鼓掌喝彩,赏识他们的点滴进步,满足学生对师爱的渴望。

参考文献:

[1]何旭明,陈向明.教学公平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J].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12(7).

[2]范先佐,付卫东.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背景、成效、问题与对策——基于对中部4省32县(市)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6).

[3]荣中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问题及其臻善——基于对浙江省的实地调研[J].中国教育学刊,2012(01).

[4]吴义霞,何善亮.论师爱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

上一篇:在生命成长中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下一篇:“不参与游戏活动”幼儿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