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商教育探析

时间:2022-08-19 07:27:11

小学生情商教育探析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提出的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内容。近年来,不断高发的校园暴力、学生自杀及其他犯罪现象就是学生情商教育不到位的集中体现。其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智商教育放在的极为突出的地位,忽视了“智育”当中的情商教育内容,最终导致“智商”发育与“情商”发育不协调,造成短板,出现水桶效应,导致学生心理与行为异化。由此可见,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长远利益来看,情商教育已成为当今小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情商与智商的关系

首先,情商和智商调节的行为主体不同。智商是指人的一种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等,是人对自身潜能的挖掘过程。情商则是指人在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一种处理个体与外界事物联系的能力,以及个体与个体所存在环境及外界事物沟通过程中个体自我感受的一种调节能力。智商更多的侧重能力的培养,情商则更侧重感情的调节。从人是情感的动物这个角度来说,智商的情感调节比智商的学习更具有根本性的内容。

其次,情商和智商发挥作用的方向不同。智商主要是一种学习、应用能力,侧重人的生理性。因此,智商高的人往往会在某一领域或者方面做出杰出的成就,成为专家、学者、杰出的科技人才;情商则主要是一种为人处理的能力,侧重人的社会性。因此,情商高的人往往会在接人待物、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具有高超的手段,往往会成为部门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似乎情商和智商彼此可以在独立的领域发挥作用,产生不同的效果。

再次,情商和智商的衡量方式不同。智商是一种理性的能力,这种理性的能力更能通过听说读写等一些学习能力或者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来衡量,也就说智商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加以数量化评判的能力。情商则不同,人的情感是复杂,因此情商的表现也是飘忽不定的。虽然情商的高低也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处理表现出来,体现出高低。但是,情商的衡量不是一朝一夕,是通过长期的观察才可以评判。因此,智商的提高可以通过短期集训来改善的,但是情商的培养却非一朝一夕的近利急功。从这个角度来讲,情商教育应比智商教育更有复杂性。从以上几点来看,倘若有情商与智商在一个人身上的融洽结合,则可造就完美的人才。

二、情商教育的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这么多年,而且社会也意识到了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越来越重视,但在现在的教育体制和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中,往往在“智育”方面有所偏颇。

从家庭教育来看,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对孩子的未来抱有无尽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中国家庭千百年来不变的传统。更有众多的家长深知自身成长的艰辛,希望孩子可以领先于起跑线,进而一路高歌,成人,成材,成功。众多的期望压于孩子柔弱的一身,钢琴、书法、舞蹈、唱歌、跆拳道,似乎孩子从小就应该是超人。而对于孩子的情商培养、性格锻造,父母往往以自身的思维为标准,希望孩子遵守家长制定的守则,成为父母情商的翻版。

从学校教育来看,现有的教育体制和评价机制无法为学生的情感教育提供切实可以的方案。虽然素质教育实践了这么多年,考试改革了这么多次,但是评价教师水平和学校好坏的标准依然是成绩和升学率,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虚幻的。真正的素质教育和素质培养的效果体现是在学生真正踏入社会需要自我开辟生活空间的过程中,如此遥远的距离根本无法衡量现时学校情商教育的效果,更无法得到急功近利想看到教育效果的家长认可。因此,学校也仅仅是对情商教育往往敷衍塞责、草草了事。

三、情商教育的基本途径

情商教育是一个一以贯之的过程,也是家庭、学校、个人三者综合协同的过程。因此,必须各方都付出努力。

从家庭教育来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和家庭的环境的影响对孩子情商培养起着最最基础的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情商学习最直接的来源。父母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都将教育归结为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忽视自身的影响因素,这是家长首先要改变的观念。同时,家长要首先做学生的行为表率。儿童成长的第一步就是对所熟悉的家庭环境的具有安全感的家庭成员的模仿,家长的行为模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模仿效果。还有,家长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引导。对于学生的行为评价不仅仅是好坏对错的分析,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信心,解释清楚原因和利弊,引导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从学校教育来讲,学校和老师应充当学生情商培养的主阵地和领导者。毕竟儿童在青少年和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就是具有集体范畴的学校生活。而且孩子群体生活的主要引导者就是教师。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的情商培养过程中责无旁贷。首先,学校和教师要掌握情商教育的基本技巧。给学生一滴水,老师首先得有一桶水。要想教好学生,学校首先得有科学的教育规划,老师得有高超的教育本领。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引导。这就要求老师有“大爱”和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真正从高尚的师德出发,以培育优秀的学生为己任,密切关心学生的行为,真心爱护学生的成长,做好学生成材的领路人。

从个人成长来说,学生应积极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温、良、恭、谦、让的健全人格。首先学生要学会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日常生活中要乐观的看待事物,多接触生活中充满爱意和关爱的行为。其次,学生要注意自我情绪的调整。或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太高,但是学会自我情绪的宣泄和调节,树立良好的性格取向。还要学会直面人生挫折的方法和勇气,即使在逆境中也要有健康的心态和坚强的行为,自我激励,摆脱困境。还要积极主动的参加社会活动,在集体生活和与人的交往中形成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山东】

上一篇:为儿童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 下一篇: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会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