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RDV之城”开启城市话题“MVRDV中国城市建筑提案展”7月在沪申画廊开展

时间:2022-08-19 07:12:47

“MVRDV之城”开启城市话题“MVRDV中国城市建筑提案展”7月在沪申画廊开展

在结束持续一年的中国当代艺术系列展之后,外滩三号沪申画廊将首个国际展的主题直指城市。作为目前国际上最成功的建筑师小组之一,来自荷兰的MVRDV建筑师群体始终保持着在城市空间形态研究领域的前沿性,而于7月2日至8月21日在沪申画廊举行的"MVRDV(MVRDV KM3)",正是这一组合近年对中国城市观察与思考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此次展览不仅是MVRDV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作品展,同时也是沪申画廊又一别有深意的"跨界"动作。

无可回避的城市话题

以"都市营造"为主题的2002年上海双年展,被看作是中国艺术界与建筑界的首次携手,而两个领域之间更广泛、更频繁的交流也由此开始。"但那次双年展更多地被狭定在建筑范畴,而我真正的意图是城市。"作为当年双年展的始作俑者(主题的首倡者)和展览总监,现为沪申画廊总监的翁菱对中国城市的关注由来已久,上海双年展留下的些许遗憾成为此次重提城市话题的"MVRDV中国城市建筑提案展"的重要铺垫。

"中国城市近年所经历的巨大变迁已经成为中国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而城市的发展是带动和影响所有行业的一个基础,此时没有理由不把城市作为一个客观的文化问题来思考。而一些国际大师级建筑师带给中国的更多是形式象征主义的、夸张到极点的标志性建筑,如果人们的关注点继续停留在这上面,势必会引起中国城市走向上的偏差。"

尽管人们习惯上会把城市问题丢给规划师、建筑师来解决,但翁菱认为,作为一家艺术机构,发现当下社会文化的热点,构建一个能引发更多人思考、提供更多门类交流的平台是必要的,也是他们所着意在做的。"MVRDV中国城市建筑提案展",虽然是某个建筑师小组对21世纪中国城市各种设计可能性的一次呈现,但它更本质的意义,则在于引起国内更多领域对于城市话题的深层思考。

"MVRDV之城"

MVRDV由来自荷兰鹿特丹的威尼・马斯(Winy Maas)、雅各布・凡・瑞金斯(Jacob van Rijs)和纳瑟理・德・福瑞斯(Nathalie de Vries)三人,在1991年柏林欧洲竞赛中赢得第一名后而组建的,是当代建筑中大师建筑师与实验建筑师之间的分水岭。

MVRDV建筑师群体的哲学,同建筑学和城市规划、景观设计思想相融合,通过研究单个建筑和整个城市规划的关系,特别是对未来城市密集度的调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推演和设想,从而对人类生活的空间展开了不同寻常并深具建设性的思考。

在此次"MVRDV中国城市建筑提案展"中,MVRDV在沪申画廊内营造了一个"MVRDV城",以1:50的比例示范展示其近年来针对中国城市环境和社会各阶层人居生活的变迁,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人文思考,以及兼具可行性和理想化倾向的实践模式。其间,将展出一系列他们在广州、柳州、天津、南京和北京所做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项目的模型,并藉此客观地看待中国愈演愈烈的都市化现象,并针对日益密集的城市环境提出可行性建议。

400张2.4米×1.2米的中密度板,几乎是表达这座微缩城市的惟一素材:一部分原板覆在钢架支撑上,形成了中心处7座飞跨在湖泊和农田之上、代表着多种用途的交通枢纽通路和遍布城市建筑间的普通道路;另一部分,则均匀地布满5毫米钻孔的中密度板,围合成几十个2米高、形状各异的盒子,代表了密集分布的、逾百米的高层建筑,而内置光源的光线透过钻孔外溢,制造出灯火阑珊的真实感--一座悬置于农田之上、却解决了百万城市人口集中交通的"广州中央车站区域和新城开发规划"项目模型,既是此次MVRDV"KM3:中国城市建筑提案展"别具风格的展示平台,也是该小组对未来城市形态构想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种表述。

上一篇:宋永红,画布上的叙事者 下一篇:灵巧的空间变换--记MADAspam的新办公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