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H―SiC pn结二极管工作区的研究

时间:2022-08-19 06:06:01

4H―SiC pn结二极管工作区的研究

【摘 要】 基于碳化硅材料的优越性能,进行了4H-SiC pn结二极管正向工作区内电学特性和热学特性的模拟研究。仿真分析表明4H-SiC pn结二极管具有高温稳定性,在温度达到600K时仍具有稳定的扩散区,压降在1.4V~1.9V区间,电流范围为10-8A~10-3A,理想因子n为1.7~1.8,明显优于Si二极管。

【关键词】 4H型碳化硅 二极管 扩散区 理想因子

近年来,以Si技术为基础的材料和器件的性能接近理论极限,因此宽紧带材料及器件逐渐成为半导体领域研究的重点。例如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几乎都是基于pn结原理[1]。因此研究SiC二极管,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制作各种相关器件十分关键。

SiC二极管相比Si二极管的耐高压、耐高温、损耗低等优越性能,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一系列对SiC二极管的研究,均是从二极管的高温特性和掺杂浓度入手,对正向工作区的状态没有过深入研究。本文针对4H-SiC pn结二极管不同温度下的工作区进行仿真,对比Si-pn结二极管,得出可供参考的数据,对选取4H-SiC pn结二极管适用扩散区范围达到理想工作状态有重要意义。

1 模型

本文运用仿真软件建立了4H-SiC pn结二极管模型,为了反应SiC二极管的电学特性和温度特性,用到以下模型。

1.1 迁移率模型

模拟采用了低电场的迁移率模型[2]:

1.2 载流子产生-复合模型

应用Shockley和Read以及Hall建立起来的效应理论,即SRH模型[2]:

2 仿真与分析

仿真采用的4H-SiC pn结二极管p+n-n结构。器件衬底为掺杂n+,衬底上生长n型外延,厚度为3.8μm,浓度为1.0×1016cm-3。其上再生长浓度为2.0×1019cm-3的p+型外延。

2.1 正向I-V特性

二极管正向工作区由三部分组成:小电流区、少子扩散区、复合电流区。图1所示,正偏电流在10μA附近,Si二极管的电压为0.6V,SiC二极管为2.55V。已知理想二极管公式(3),得出理想因子n为1,即二极管工作在少子扩散区。

(3)

因此研究正向工作区可以反应出材料之间的Eg关系。可以看出,SiC二极管正向压降较大,因此SiC的禁带宽度远高于Si的禁带宽度。模拟得出在理想因子n=1时,Si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Eg约为1.12eV,4H-SiC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Eg约为3.2eV。

所示,ID为扩散区电流,IL为大电流区电流。Si二极管在0.3V~0.8V的理想因子接近1,即扩散区;在1V以后逐渐进入复合区。SiC二极管扩散区2.1V~2.6V,此时理想因子最接近于1;在电压为2.7V,电流为20mA时,SiC二极管的理想因子接近于2,复合作用占主导。

2.2 工作区理想因子和电学特性分析

为了反映不同温度下,4H-SiC pn结二极管正向工作区的变化情况,图2对300K~600K温度范围内的SiC二极管正向特性进行了模拟。T=300K时,理想工作区约在1.7V~2.6V,n为1~1.25。而T=600K时,正偏压在1.4V~1.8V,n为1.7~1.8。随着电压的增加,n逐渐增大至2,电流达到饱和状态。随着温度升高,SiC二极管扩散区的理想因子n在1~2之间呈缓慢上升趋势,体现了其耐高温特性。

3 结语

本文对4H-SiC pn结二极管正向工作区的相关参数模拟研究。分析表明,常温下4H-SiC pn结二极管正向工作区在电流范围10-14A~10-2A,理想因子n为1。随温度升至600K,SiC二极管扩散区n范围在1~2。这是由于SiC材料的宽紧带特性,使得电流在高温下仍因少数载流子扩散引起,仍具有理想因子接近1的扩散区范围。体现了SiC二极管的耐高温性。本文对选取4H-SiC pn结二极管适用扩散区范围达到理想工作状态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钟德刚,徐静平,高俊雄.Pt/6H-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特性分析[J].微电子学,2003,33(1):26-28.

[2]S.赛尔勃赫.半导体器件的分析与模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100-109.

上一篇:消防灭火救援中消防员伤亡原因与对策探究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健康厨房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