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纸之间,窥晋商百态

时间:2022-08-19 05:56:05

刘建民跟大部分的收藏爱好者不太一样,不一样在哪?

不一样在他是收藏史料,收藏的目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并且是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通过收藏史料能够寻求到一个比较真实的历史。近代中国的学术界,免不了有些急功近利,评职称使得学者无法向老一辈一样一生只研究一两个问题。有一部分学者甚至不去做调查,直接借鉴引用其他书中的一些内容或者道听途说来的一些事,这样往往会造成历史真实性的扭曲。刘建民曾在银行的研究所工作,当时负责历史货币,虽然有很多资料和书。但是要研究本省的货币,资料反而很少,因此就需要对当时在银行工作的老同志做一些调查,先找一些口头资料。在调查时他发现,确实还有一些资料被这些老员工保存着。开始的时候总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东西还能够保存下来。正是因为不可思议,刘建民开始对这些银行的老资料进行收藏,这一收藏就是30年。

刘建民的收藏主要是集中在金融方面的,有票号、账本、当据等。他发现金融业务是双向的,钱既要借给商号来做其他的生意来用,又要从商户融资来扩大业务。

在开始收藏银行票据四五年时候后,刘建民开始着重收藏关于晋商的账册、书信、清单等。因为从账册就可以看出整个金融业运作的全貌。过去山西人做生意,有掌柜,有也东家(东家有可能一个,有可能好几个),东家出钱掌柜的经营,年底掌柜的会给东家一个结算报表――就是当时的清单。清单记录着一年的业务往来,正负盈亏。由于对晋商不同时代的经营都有很好的记录,因此对于了解过去的晋商经营规模,资本,利率方方面面,甚至包括分陪(三年一账或四年一账)是很有帮助的。

晋商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都很富有,有好多是在底层苦苦挣扎的。刘建民收藏的书信也为研究晋商中低层提供了大量资料。当时没有电话、电报,主要是靠信件传达信息,从这些信件上基本可以看出晋商当时业务上的动态,所以这些信件非常有研究价值。

“经商之人,无论走到何处,何地位。谨慎小心。四字滇臾不可离得,试观从古至今。成名致富之人。要皆勤俭谨慎之流。鸦片不可沾唇。赌博切勿近身。风花雪月之场。尤当视同毒境。远之又远。码头差事处处为要。在上之人。毕恭毕敬。”

从这封书信里的一点内容基本可以看出晋商做人的基准,这点也是晋商大量书信中普遍提到的。人们往往拿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诠释历史上的事情,这样免不了出差错。比如关于晋商的诚信问题,大家普遍还是认为商人就是商人,商人之所所以讲究诚信,是他谋取利益的一种手段。当时晋商开一个票号不用注册也不用登记,没有官方的管理,全凭行业自律和自身信用。更有去钱庄借几千两银子,不用打借条,不仅没借据,利率算的还偏低。

票号的汇票,汇票很难看到,因为汇票是有统一时间集中销毁的。此票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才得以保存下来,我们可以从这上面揭开好多疑问。密押就是票号内部用来核对票据的标记,从一到十的数字,一个月的哪一天,都可以用一个汉字来代表。兑现过程中需要用密押来确认。短短几个字就可以对汇票的现金数量,日期等重要项目进行核对。

合盛元原为茶庄,道光十七年(1837年)改营票号,总号设立于山西祁县。

合盛元票远渡重洋,设立支庄,开创了我国金融机构向海外设庄的新纪元。过去研究在国外的这些票号很困难,资料太难找,只能去找国外的一些报纸或国内的报纸上,找到一些消息类的信息。这本合盛元银行的册子,是当时合盛元在日本东京开店的一个宣传册,宣传合盛元出账所有些什么业务。这本册子最重要的地方,在册子后合生元的网点分布,登记在册的有78处,可以看到在日本有神户、大阪、东京三个网点。合盛元日本支店设立的原因甲午之战后,国内票号业的经营愈发艰难,晋商合盛元票号将视野投向了海外,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甲午战后,大量商号在战争中被摧毁,纷纷倒闭。由于晋商票号实行信用放款而不是抵押放款。在动荡的环境下,社会的信用体系被严重破坏。大量放款无法收回。而存款者纷纷提现,市面上银根吃紧。清王朝后,军阀混战,山西票号损失惨重,纷纷倒闭,合盛元也未能幸免,终于在1914年宣告歇业。

上一篇:美丽的石头会说话 下一篇:解读 披着狼皮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