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19 04:58:00

基于工程教育模式的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摘 要】本文采用工程教育模式的系统观点、分析了在工程教育模式下人培养内涵与特点,也分析了当今校企合作方式的现状与弊端,根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维修与检测技术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针对培养社会急需的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出一条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的新路子。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程教育;探索;实践

0 引言

当前,数控机床在制造领域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的主流装备,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12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总产值为7985.15亿元,数控机床产量达到23.6万台,同比增长62.2%;2011年我国机床产值和数控机床产量均列世界第一位。另一方面,服役10年以上的机床占60%以上,这些机床都将面临大修或改造。目前,我国从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非常短缺。我国数控机床的维修工程师中 59.16%的数控技术人才为中专及以下学历,31.25%为大专学历,仅有8.58%为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因此,培养大批数控维修专业的本科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已变得迫在眉睫。

1 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教育的内涵

1.1 校企合作的内涵与特征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它以共同培养人才为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人力资源合作为纽带,实现校企互利。以物质资源共享为手段,实现校企互惠。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了发挥现有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优势,突出服务行业及服务一线,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等领域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

1.2 我国在推行工程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工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非常重视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学校和企业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如何针对我国国情以及地区差异,制定相应的措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所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导致我国工程教育相对落后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校企合作政策与机制不健全

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关政策与机制的前提下了,试想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没有高效的行政指导,就像行驶在大海中的无舵之船一样。校企使用不仅是学样行为,企业行为,还是与学生与教师息息相关的教学行为。所以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就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管理行为。而往往这种政策去没有在高校中建立起来。学校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科研上,将科研放在第一位。学校的政绩都与科研挂钩,而把教学工作置于次要地位,导致教师用在教书育人上的时间和精力上大打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领导应该高度重视,从体制和政策上入手,正确定位。

(2)投入不足、条件匮乏

工程教育的推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种投入,有学校层面的,也有企业层面的。学校的投入主要依赖于国家,而国家的投入,从GDP来看,高等教育经费占所有教育经费的20%,这一比例在逐年下降。企业的投入又往往很少,企业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在教育方便的投入主要受企业自身文化及发展思路所限。如何能给企业借来利润和未来经济的增长点才是提高校企合作的关键。人才的培养。学生素质的培养需要实践环境,但现在高校的实验、实习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使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不紧密,学生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高等院校各类论文评选中,很多论文只停留在理论水平上,大部分是理论推导和简单仿真,没有实际实验的验证。

(3)理论与实践环节联系不紧密

工科院校理论课程的设置往往与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实践环节想脱节。比如在数控维修专业中,大多的教材还在讲授如何使用RS232接口来传送程序,介绍具体而详实。但是在企业中,优盘的使用早就已经是非常普遍。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将会大大减少企业与学校的关联度。使得大学失去了和工业界的直接联系。教师只有到生产一线去体会,才会获得工业界的经验,把更多的实践知识传授 给学生。

(4)产学研结合困难重重

工科院校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重要保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校企合作,双方收益。对高校来说,有助于了解企业的需求,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改进人才培养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才能。对于企业来说,也可以招收到胜任岗位工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有用人才。但现在许多企业由于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对与学校和科研单位结合兴趣不大。有些企业认为人才可以从市场上获取,没有必要与学校建立密切联系,因此产学研结合逐渐陷入困境。

2 基于校企合作在工程教育模式下的改革与实践

2.1 改革思路与载体

本专业校企实践改革遵循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多年融入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以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天津市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培养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以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创新平台为载体、以校企联合为手段、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控为保障,积极探索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2 改革实践内容

2.2.1 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探索并实践适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的教学方法,全面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2.2.2 构建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创新平台,以“任务驱动”模式组织机器人典型项目,全面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2.2.3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科学构建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2.2.4 研究高水平“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及考核与评价机制,为培养与造就一支工程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2.2.5 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控体系,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2.3 改革实践的实施

遵循高等工程教育的基本规律,在多年融入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以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天津市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培养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以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创新平台为载体、以校企联合为手段、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控为保障,积极探索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如下改革与实践:将本专业学生的学制调整为5年,其中在校学习理论知识3.5年,1年在校内工程实训中心进行实践学习,为以后的0.5年在企业实践进行准备。在最后的0.5年里,所有的学生完全送到企业中去学习与实践。与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不同的是,在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以工程教育模式为指导思想,实践题目课程设计紧密结合工程和生产实践需求,相关课程设计、实训环节与工程设计相一致,确保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实际接轨。除此之外,还适时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各主要企业认知参观实习和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5 年的企业实习,采用“双导师制”,即每位学生都被指派一名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对学生的培养,具体的企业学习培养计划由两位导师共同制定,并由他们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

企业培养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学习内容:企业培训内容和专业培训内容。企业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教育、生产技能培训、产品研发与生产实习等,这部分内容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导师负责实施。专业培训则针对企业研发生产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并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培训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在学校相关平台和企业工作平台上完成。[3]

3 结束语

工程教育的最终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是我国工程教育所遵循的模式[4]。不断引导和强化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衔接。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科学构建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实现校企有机融合、产学结合、人才共育,共同培养机电领域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黄家善,李建兴,胡驰,等. 以CDIO人才培养模式为特色的工科专业建设[J]. 实验室科学,2011(06):388-391.

[2]张志强.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4).

[3]王仲民,祁宇明,石秀敏,等. 机电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6).

[4]王家忠,弋景刚,孙维连,等. 工程教育CDIO指导下的校企合作改革与实践[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5):146-149.

上一篇:浅谈压电膜传感器的应用 下一篇:VSR―GA流量调节装置在离心式煤气加压机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