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悬崖上的人易思婷

时间:2022-08-19 04:11:59

易思婷,外号小Po,美国常春藤名校计算机博士,却在30岁后爱上攀岩并一发不可收拾。2011年首登中国皇冠峰、2012年首登格聂喀麦隆峰、2013年完成大仰天窝峰首登,同年出版自传体文集《睡在悬崖上的人》。

假设有人问你:“如果你什么都不需要考虑,你想做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又假设,你是一个美国常春藤名校的计算机博士,有人问你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易思婷,外号小Po,出生于台湾云林县虎尾镇。像大部分孩子一样,自小就背负了大人殷切的期望。从北一女中到台大信息系,最后远赴美国常春藤名校宾州大学,并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她成了父母眼中的骄傲。然而,当她的导师向她问出上述问题的时候,她不假思索的答案是:“我想到世界各个角落去,接触陌生的人、事、物,也许以文字和影像记录我的经历。”

名校的博士身份,来源于自身的天分和努力,也来自社会价值的制约、父母长辈的期望、甚至是旁人的眼光。这个高智商的女孩子,却没法从这个被社会认可的标签里找到“我想做的事”。博士学位只是交代了父母长辈的殷殷期盼,这个绑架的价值标签,是被强加的意愿。如何找到自己?和自然亲近的过程最容易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思婷的心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山野溪流。

这个寻找梦想的过程,被思婷做成了科学研究,颇有一番认真的实践和思索。滑雪、马拉松、铁人三项、荒野徒步、激流泛舟、冰川探险一一亲身尝试。读书时的思婷是典型的会读书但不擅长运动,跑不快也跳不高。为打好体力基础,她制定锻炼计划且严格遵守。过了最基本的身体关之后,她惊喜地发现,户外运动中,很多技术和危机判断部分,需要缜密的头脑、清醒的思维、敏锐的判断,而这正是学科学出身的人最擅长的部分,用在分析和学习户外技术上,展现出了奇妙的优势。就是这样一步一脚印,思婷终于找到她与攀岩特别是高山攀岩命定的缘分。终于有一天,她决定抛开一切,走上户外这条路,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攀登上。

在美国这个户外运动的天堂,到处都是从小接触攀登且有天赋的攀登者。这让三十岁后才爱上攀岩的思婷颇有紧迫感。为了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攀登者,为了更多享受多段传统攀登的乐趣,思婷在室内的岩馆、野外的岩壁花去了无数的时间,而为了增加冰雪经验到阿拉斯加州参加三十天的冰川培训课程;从读书时的周末战士,到博士毕业后全心投入户外;从领队冬攀美国缅因州第一高峰肯塔登峰,到攀登北美第一高峰丹奈利峰;从取得美国户外领导学校野外讲师资格,再到攀岩讲师;从一个脑力劳动者,到投身大自热做一个体力脑力结合的人,思婷享受到了全身心投入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快意人生。

阿尔卑斯式攀登未登山峰,是登山领域里皇冠上的明珠。系统学习过攀登技术,又在美国爬过多条传统攀登长路线后,思婷也把目光投向了远方,渴望着未登大岩壁的首登。2011年她和朋友首登了中国四川沙路里山区的皇冠峰、2012年首登四川格聂山区的喀麦隆神山、2013年是四姑娘山区大仰天窝峰首登。2015年,思婷已经和朋友申请到了美国的Mugs Stump奖金,准备去攀登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山峰。

这个瘦瘦弱弱的文静姑娘,常年暴露于户外的晒得黑黑的皮肤,为了与岩壁亲密接触也不再拥有寻常女子最在意的纤纤素手,永远运动装的不修边幅里却又带着一种台湾女孩子特有的温婉与知性。大概正是这份知性,这份文人气质,让她继承了欧美攀登者爬而优则写的传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成长和攀登经历,整理总结攀登技术,结集出版了三本自己的图书。第一本自传体文集《住在悬崖上的人》里记录了思婷寻找自我、走入户外的历程,《一攀就上手》、《传统攀登》两本书是攀登类的教科书,特别是后一本,更是填补了以往没有系统介绍传统攀登技术的中文书籍的遗憾,受到海峡两岸岩友的推崇。

既有攀登理论、又有攀登经验,精通中英文两种语言,能用文字准确表达攀登过程的技术路线和心理感受,在中国的攀登圈子里,思婷显得那么珍贵。攀登之路,既能看到常人无法欣赏的绝世美景,又充满了艰辛与坎途,不用追问她一定会有什么样的攀登成就,只愿思婷一直做着自己爱做的事情,一路快活地走下去。

上一篇:暖流送来台湾热带雨林 从垦丁到兰屿的“飞鱼部... 下一篇:分布式漏电电流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