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最优秀最善良的学生

时间:2022-08-19 04:08:05

寻求最优秀最善良的学生

创始人塞缪尔·菲利普斯在墙上注视着这里,另一边墙上挂着蓝黑墨水写就的几行字,凑近了看是:“……善良而没有知识,是软弱;有知识而不善良,是危险。”

“这是《安多佛宪法》的节选。”校长派福瑞见记者好奇,起身去书架上抽出一本素面书递给我。“安多佛应该平等地对世界各个角落同样优秀的人敞开怀抱。”他翻开给我念了一段。封面是“菲利普斯学院宪法,1828”。《安多佛宪法》是 1778 年颁布的,后来经过多次修改。

当年《宪法》规定的内容十分详细,从学校理念、董事会权利、借书守则到学生吃饭的座次和礼仪,甚至明文写下“老师应该在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不仅应邀请学生去自己家,也要去学生的住处拜访学生”,“老师”在《宪法》里被尊称为“教授”。尽管《宪法》内容细节后来变化很多,最根本的思想从未变过,也是被引为安多佛校训的“non-sibi”,拉丁文里的“不自私”。

已经建校 234 年的菲利普斯学院,被公认为美国寄宿中学中的翘楚。在学校里走一圈,你会发现这根本就是一所微缩大学。巨大的体育场,半个小时也逛不完一半的校园,每幢楼里都有信息中心,放着苹果电脑供学生使用。

在安多佛的毕业仪式上,几百个毕业生在草地上围成一个圈,学位证书需要历经众人之手才能传给自己。已经毕业的爱丽丝?陈回顾那一刻仍然觉得十分温暖。

或许,来安多佛的意义就是和最优秀的人在一起。

不自私

在一幢教学楼“皮尔森楼”的走廊里,到处贴着“要记住,在马萨诸塞州,无家可归儿童的平均年龄只有 8 岁”。这是一个社区服务项目的宣传广告。

“不自私”作为一所学校的校训,让人十分好奇。不过,这不是一句仅仅为了看起来体面的校训,在安多佛,“不自私”被摆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在招收学生时,他们十分看重申请者的善良品质,最好能在作文和面试里体现出一点儿;安多佛的学生在毕业后,许多人会给母校捐款,也会给母校贡献大量时间履行“校友面试”的职责;不少课程也被设计成和社区服务相结合,譬如一门 AP 难度的西班牙语课是这样上的:一个班的学生每周去学校附近的劳伦斯小镇,帮助七八年级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以及申请高中。回到教室后,再用西班牙语讨论他们的处境以及移民政策这样的话题。

招生主任吉姆·温彻这样解释“不自私”:它强调的并不是软弱退让的善良,而是精神上的慷慨和责任感。从建校之初,塞缪尔·菲利普斯先生就决意要培养“有服务他人意识的优秀学生”。这恰好印证了《安多佛宪法》的宗旨:善良而没有知识,是软弱;有知识而不善良,是危险。菲利普斯先生认为,只有“有知识而善良”的学生才能给世界带来有益的改变。

“没人轻松度日”

在安多佛上学,要想拿到好成绩,必备技能之一就是熬夜,咖啡在学校里随处可见。刘子聪是 2012 年被安多佛录取的新生。见到他的时候,他正打算去听由音乐老师演奏的爵士演唱会。每月听三次这样的演唱会,也是他们学习的一部分。

刘子聪说,在安多佛跑步是必备技能。他住的宿舍离上课的地方比较远,8 点开始上课的话,7:15 起床,洗漱吃早饭,必须跑步才能保证不迟到。但他舍不得牺牲难得的睡眠时间换取早晨的悠闲,有时前一天晚上做作业太晚来不及洗澡,只能第二天早晨起来洗。那时正赶上学校冰球队纳新,他必须每天去健身房跑步一小时,拉伸肌肉40 分钟,害怕体重超标,晚上只敢吃几个水果加一瓶酸奶。14 岁儿子的自制力让母亲陈小菲很疑惑,有一天儿子对她严肃地说:“为了达到目标我必须要牺牲一些东西,别人也都很努力。”

一个 2012 年从安多佛毕业的学生给学校写了一首《安多佛之歌》,一个学生滑着滑板唱道:“每个学生的功课和压力都是独一无二的,凯特在上数学、历史和古希腊语,迈克喜欢理性地思考和演讲,泰勒是个科学和生物狂,但在这里怪人是种潮流。”“学术讨论像流行病一样吞没校园,压力大是常态,没人轻松度日。”

“都说美国的孩子轻松。我看这里的孩子上完一天课,锻炼完还要做好几个小时的作业,跟国内有啥区别?”刘子聪的妈妈陈小菲有点纳闷,“国内总说美国人不学习,不可能,美国精英们学习比你努力。”不过,她曾经问过儿子,开心么?回答是:开心!每天同各种优秀的同学在一起,很有长进。

小布什在自传《抉择时刻》里写道:“在安多佛读书是我经历过的最艰难的事情,其艰难程度与我 40 年之后竞选总统有得一拼。我的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学生,因此必须悬梁刺股,努力追赶。在上学的第一年,我们寝室晚上 10 点熄灯,无数个夜晚,我不得不趴在地板上借着过道上的灯复习功课到很晚。”

精神家园

在安多佛的校园里走一走,看到的都是朝气蓬勃的脸,完全没有被功课压倒的萎靡感。刘子聪曾经惊讶地看到,一群同学跑进一个教室,坐在一台钢琴前就开始弹《江南Style》,旁边就有人开始跳。

这里不要求学生穿校服,这在新英格兰地区还真不多见。刘子聪说,老师常常在课堂上和他们开玩笑说,你们也不要穿得太随便,你们北边 45 英里的学校(指埃克赛特学院)可是要天天穿制服的。

在塞缪尔·菲利普斯楼的一块公告栏里,记者看到不少滑稽的照片。两个女生扎着村姑样的小辫子,摆出傻里傻气的造型,男生穿着长短叠加的 T 恤,下身彩色花裤子,像个乞丐。这是两校一年一度的校际比赛前一天的“埃克赛特书呆子日”,安多佛的学生嘲笑埃克赛特学生的书呆子气,集体穿上代表埃克赛特的红色,做出各种搞怪造型。

第二天早上,埃克赛特学生们收到学校校报 “The Exonian”,后来发现那张报纸是安多佛学生印的假报纸,里面散播了些假消息和善意的玩笑。

尽管学习压力不小,竞争激烈,安多佛仍是许多人脱胎换骨的地方,他们也将这里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小而美的文艺小清新 下一篇:程序化学习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