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8-19 03:58:55

关于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无效益和效益高低的唯一标准。因此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应首先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坚持以生为本,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A-0236-01

一直以来,传统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带给一些学生的真实情感是害怕、不懂、难学、枯燥、无用,希望自己早日摆脱数学的桎梏已成了这些学子的直接心声。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学,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等问题是国内外教学理论研究者及教学实践者研究的主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

1 数学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是指在教学工作展开之前,教师和学生在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等方面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条件及其对教学的适合性。

1.1对于教师

首先,明确初中数学课的课型,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是概念课,公式、定理课,还是例、习题课,复习课等。其次,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准备情况,其教学必然是盲目的、无效的。最后,根据课型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在教学之前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教师教学的不确定性,找到一种方向感、自信心和安全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1.2学生的学习准备策略。

首先,概念课及命题课的预习。学生应明确预习的意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预习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其次,对于习题课、解题课的准备。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前面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是学好解题的前提。一般来说,在概念课或命题课之后,教师会留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题,学生只要认真完成作业就可以了。最后,讲评课的课前准备。在讲评课前,学生要先看作业或试卷,重新审视做错的习题,针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原因分析,明确听课的重点。

2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突破点

2.1精心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为提高教学有效性,要多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有趣的故事情境、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情境。

2.2改变呈现方式

用活教材――改变呈现方式打破教材原有次序,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题意――如七(下《)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对例题:养牛场原有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675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母牛和5只小牛,这时1天约需用饲料940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母牛1天约需饲料18kg~20kg,每只小牛约需饲料7kg~8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由于这个题目阅读量大,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采取先不呈现问题,学生看了之后会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可以求出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需用饲料多少了。再呈现问题李大叔的估计,学生就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了。“优化教学设计”并不是无视教材或漫无目的地“创新”和“开发”,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促进教材的建设和发展。

3 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不受时空限制。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将教学中一些用语言难以让学生意会、感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领悟。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该用哪些量来刻画圆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借助多媒体软件制作了两个动画。

动画1:两个半径不变的圆作相对的平移运动并让两圆心闪烁。在圆的平移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两圆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于两圆心的不断闪烁,给学生一个暗示和联想的空间,感悟到两圆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应该与圆心距的大小有关,从而认识到圆心距的大小决定两圆的位置关系。

动画2:让圆心固定的两圆轮流变大变小。在两圆轮流变大变小的过程中,学生同样看到两圆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感悟到两圆半径的大小也决定两圆的位置关系。通过这两个动画的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感悟到用两圆的圆心距及两圆的半径来刻画两圆的位置关系,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4 恰当使用教学语言

教师课堂上的言语是课堂教学中知识信息的主要载体,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知识信息主要靠教师的言语。所以,课堂上言语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任何言语不当都可能导致学习困难。对学生学习不利的相关语言问题有:

4.1言语科学性差。由于数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许多差别,讲解时可能会不知不觉地使用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言语,这种科学性差的语言必然影响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产生困难。如科学性的错误:说“л等于3.14”,会使学生误以为л等于3.14。正确的说话是“л近似的等于3.14”

4.2言语唠叨、重复过多。讲课时如果言语唠叨、重复过多,可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从而妨碍学生有数学学习。

4.3批评时言语过重。学生在课堂上难免有一些越轨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是必要的。但是批评时言语过重,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什么是校歌?”有个学生答道:“就是哈哈笑的歌。”(这句话也没有什么不好吧)教师随口就说:“你是吃石头长大的!”这样骂学生显然不好,会使学生反感。这种反感会产生许多教育问题―关系不良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结论

总之,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关键,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要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摸索、总结,不断改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赵永.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数理化学习,2008(11)

[2]王丽霞. 提高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 全球教育展望,2008(1)

[3]叶昭隆.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 中国教师,2007(S2)

上一篇:艺术类中专应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试论市场经济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