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主动的供应链

时间:2022-08-19 03:14:07

做主动的供应链

C=CBNweekly

L=Hau Lee(李效良)

中国的加工制造企业正面临转型,一方面是跨国企业在劳动力更低廉的地区建设新工厂,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企业需要突破传统的被动供应链尋找新的出路。中国企业的机会还有多大?近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李效良(Hau Lee)先生与《第一财经周刊》记者沈从乐分享了他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对中国企业的建议。

C:目前中国国内服装企业存在巨额的难以消化的高库存,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是否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L:中国企业的传统是从制造行业获得成功,但是它们往往没有想到供应链不止是制造这一件事,企业还是可以参与到设计、物流等其他不同的供应链环节中的。中国的服装制造商大多还是OEM代工的传统模式,这是一种被动的供应链——先买好原料,再等客户的订单来生产,你没法控制库存,只能被牵着鼻子走。中国的公司应该变成主动的供应链,自己拥有设计能力。这样就可以不单依靠海外OEM,而是自己设计不同的产品去推销。另一点,不要等客户下单,而是跟他们说,我们有能力生产某种面料的产品,我们可以跟你们一起设计。我们在供应链上能够增值的地方是在制造前端的设计部分,以及在制造之后拥有自己的品牌,前后两端都要去推动。

C:相较于传统的零售行业,电子商务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信息数据管理的基础之上的,但若管理不善,也同样会在供应链上遇到传统零售所面临的问题,您认为这其中的问题出在哪儿?应当怎样去改善?

L: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虽然电商公司拥有很大的数据库,可以从顾客的订单中获得很多信息,但很多公司不懂得如何去分析这些数据来做预测和顾客行为分析。另一个问题是,电商也需要把供应面做好,包括怎么梳理仓库库存,怎么做供应链计划,怎么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前提下,把产品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电子商务行业有很好的基础条件,但真的做起来也会很困难。有很好的系统和实际操作的支持,对顾客的服务就能做好,这将吸引顾客的重复购买。

C:对于目前出现的跨国公司逐步将生产制造环节迁往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地区,您认为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做的改变是什么?

L:劳动力成本增加时,中国企业首先的反应总是往中西部内陆地区走。但不是永远有很便宜的地方可迁,而且现在越南、缅甸等国家也都开始加入竞争。所以这是一种很被动的选择,只能是暂时的解决方法。长期处理的方法,还应该是从微笑曲线上改良。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产业链的前后两段来增值,另一种则是通过提高制造生产的整体质量和复杂成本将微笑曲线整体上移。现在还是改变的机会期。中国过去十年在供应链上发展得非常好的地方在于,我们不仅是一家工厂能够做制造,而且这家工厂的供应商也在中国,供应商的供应商也在中国。因此跨国公司不能说今天关掉某个中国工厂就可以转去墨西哥,因为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都在中国。现在确实有一小部分美国公司将制造业搬回去了,但它们是没办法很快地撤走的。不过,对中国来说,它们还是慢慢地会走。如果我们还是一直处在被动的供应链就危险了。所以要利用它们还不能离开的时候,主动地去转型。

上一篇:不是真爱市场化 下一篇:把每个人都当成你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