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市2008~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22-08-19 02:54:58

吉首市2008~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吉首市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卫生行政部门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8~2010年全市报告手足口病患者1717例,年平均发病率191.72/10万。以5岁以下年龄组为主。结论:吉首市手足口病疫情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做好对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预制工作,是降低本病发病率的关键。

关键词 吉首市 手足口病 疫情 流行病学 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391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出疹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为做好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为政府制定有效的防控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现将2008~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作如下分析。

资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某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计局提供的2010年人口资料。

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9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中规定的诊疗标准进行;病例由2级及2级以上医疗机构院内专家组会诊后确诊上报。

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 果

发病情况:2008~2010年全市通过疫情网络直报报告手足口病患者1717例,年平均发病率191.72/10万,见表1。

流行病学分析:时间分布:全年报病主要集中在3、4、5、6、10、11、12月份,2个发病高峰,分别报告878例和617例,分别占总数的51.14%和35.93%,合计占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的87.13%,见表2。

性别分布:报告的1717例手足口病患者中,男1068例(62.20%),女649例(37.80%),男女性别比1.65:1。

年龄分布:5岁以下年龄组高发,报告1582例,占报告病例数的92.14%。其中又以3岁以下年龄组为多1193例,占报病总数的69.48%。

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941例)、幼托儿童(704例)、学生(72例)为主,分别占报病数的54.80%、41.00%和4.19%。

讨 论

手足口病(HFMD)是全球性传染病,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病命名[1]。2008年5月2日起被列为丙类传染病管理。2008~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概括起来看手足口病疫情具有如下特点:⑴高度散发,市区发病率高于乡镇:全市各乡镇、街道均有病例报告,疫情呈高度散发。⑵以夏秋季为主,年龄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的儿童高发,男性高于女性,我市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主要集中在3、4、5、6、7月份中,合计占全年手足口病报病数的56.55%。⑶病例以轻型居多,重症较少:3年诊断报告手足口病患者1717例,病例以轻型为主。⑷预防与控制:①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患病期间,口鼻分泌物、粪便及疱疹液具有传染性,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均可感染。患者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针对手足口病发病和传播的特点,包括“常洗手、勤开窗、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15字诀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已经被证明为一种最为经济也最为有效的方法,应在静候防控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②加强重点时间、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工作: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发病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4~7月为发病高峰;主要以幼托、散居儿童为主。因此在今后防控工作中,要加强重点时间,即4~9月,特别是4~7月;重点人群,即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疫情防控工作。③加强疫情预警监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但对婴幼儿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如果发现迟和救治不当,会引起少数孩子病情加重,甚至会引起死亡。2008年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比较到位,预警监测工作开展的较好,做到了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虽然报病数、发病率比较高,但重症病例较少,无死亡病例。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特别是重症病例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上一篇:金川公司2000~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 下一篇:高铁对城市圈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