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教育

时间:2022-08-19 01:45:49

浅谈绿色教育

摘要:“绿色教育”融入崇尚民主科学、张扬自由个性、激励实践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为新世纪培养心胸开阔、志向高远、基础扎实、特长突出、素养全面、个性鲜明、富有自主意识和独创精神、勇于探索实践的现代英才。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拥有一颗真情四溢的爱心。其次,教师的功力决定教师的魅力,水涨船才会高。还有,新型教学文化的建设把教学明确为:分享经验,实现创造,共同成长,强调自然而又有个性的教学。

关键词:绿色教育;爱;自由

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绿色教育”是指关爱、尊重学生的生命和价值,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培育具有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并敢于创新、肯于实干的一代新人。

食物污染,危及人类的身体;教育污染,危及人类的精神,有识之士提出“绿色教育”。

“绿色教育”植根于“化民成俗”的优秀历史传统,继承历代鸿儒志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尚情怀,融入崇尚民主科学、张扬自由个性、激励实践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为新世纪培养心胸开阔、志向高远、基础扎实、特长突出、素养全面、个性鲜明、富有自主意识和独创精神、勇于探索实践的现代英才。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责任重大,执教以来,教坛风云变幻,曾几度呐喊,几度彷徨。有幸聆听赵谦翔等名师的授课、报告,心中豁然开朗,他们飞奔在优秀教师的跑道上,真正践行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素质的高标:“拥有足够的本专业的科学知识;有非常明确的培养个性化学生的计划;拥有一颗真情四溢的爱心。”

赵谦翔老师饱含深情的报告,循循善诱地驾驭课堂,打破生搬硬套,走出花花哨哨,真情流露,智慧的火花闪烁光芒。

韩军老师慷慨激昂做了“六个回归”的报告,声情并茂地吟唱,真可谓:“吟咏之间,吐珠纳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教学的魅力,让人倾倒。

程翔老师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咬文嚼字,品析鉴赏。质朴平白中透露出深邃的思想。

胡兰老师带我们走进语文教学之门。

李卫东老师漫谈新理念、新思想。

在他们身上闪现着绿色教育的光芒。

一、激情不老,爱在细节

法国雕塑家说:“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就是幸福之所在”。教书育人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爱的活动,没有教师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师没有了爱,就没有了真诚,任何模式、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不管它有多新。教师没有了爱,就没有了责任,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不管她有多美。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教师始终不要忘记,学生和自己一样,也是具有独特生命意义的个体。胡兰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在一节公开课上,老师挂在墙上的小黑板掉下来,正好砸在一个同学身上,老师拿起黑板,对学生一声询问也没有。多么失败的教师,她忘了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育人的前提是爱。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视学生为没有生命意义的个体,学生又怎么会尊敬教师,热爱学习呢?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但不等同于放纵。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中国孩子享乐主义滋生,一名优秀的教师,如何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是绿色教育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我们教师本人具有人格魅力,正所谓,言传更要身教。

二、水涨船才会高

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教师的功力决定教师的魅力,水涨船才会高。

以往“死去”“活来”的教育,不是师道尊严,死背教条;就是哗众取宠,营造四不像的课堂。

好教师是朋友,好教师要学会倾听,要成为学生的共同遭遇者,不要高高在上。

好教师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求知,动态调节,任何积累都有一个量到质的飞跃,不断地将其系统化、条理化、思辨化,并在使用中灵活化,就会产生好的效果。

静心读书,开阔知识视野,探索始于好奇,发明始于好动,成功则始于好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尊重个性,注重创造性培养

蔡元培曾经说过:“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新型教学文化的建设把教学明确为:分享经验,实现创造,共同成长,强调自然而又有个性的教学。

教师的独断专行,会扼杀多少人才,要知道,世上没有不可造就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尊重个性,注重创造性培养。

不同的话有不同的影响;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哈哈镜有不同的成像;不同的心情会有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花会有不同的花香;不同的评价造成孩子不同的命运;何必要让自己狭小的视角不公地评判一个人;何必熄灭风中的烛光;何必让所有孩子都成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无个性的“绵羊”。

四、“绿色教育”的最终理想

“绿色教育”的终极理想,是实现“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地扬弃”“通过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人的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

它将努力使“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将在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责编 齐秋爽】

上一篇:基于“礼尚往来”引发的幼儿道德教育深思 下一篇:关于“问题儿童”产生根源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