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副产品价值增值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9 11:13:28

江西省农副产品价值增值对策研究

摘 要:新世纪之初,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副产品的直接消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出现跳出了传统农业,创造出了高额附加值食品,为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副产品;深加工;价值增值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1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28-02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农产品大国,最不缺少优质的农副产品,缺少的是能够卖出高价,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质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因此,在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不是要思考去如何提高农副产品的产量,而是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质量的提高上,为了解决农副产品价格低廉,价格波动过大,本文提出采取深加工的方式,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农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农副产品价值增值原因分析

(一)从江西省农副产品市场的现状分析

江西省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一个种植业和养殖业发达的大省,具有极其丰富的农业资源,主要的粮食作物有谷物、小麦、玉米、薯类等,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芝麻、花生等。江西省2011年的粮食总量是2052.8万吨,占全国的3.6%;2011肉类总量236.9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89%;2011年水产品总量是217.27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88%;2011年水果产量5805771吨,占全国总量的2.55%。但是,江西省大多农副产品的价值增值率和商品率低下,初级的原材料生产比重大,农业的整体效益比较低,农民的人均收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问题显著。

(二)农副产品加工率低原因分析

第一,农副产品的生产以户为单位,规模小,农副产品生产率低。长期以来,农民所能做的就是盲目扩大种植量,期望好的收成,多数农副产品经过简单的初加工技术就进行销售,附加值低。

第二,农副产品的流通渠道不畅导致农副产品出现滞销的情况,又因为部分农副产品的储存成本过高,造成的后果不是价格过贵,或是因为储存不利造成农副产品的积压变质,使农民蒙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1]

第三,农副产品综合了搜寻品、经验品、信用品的特点,由于缺少产业化合作化的生产模式,农副产品深加工程度低下,价值增值低,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也缺少产品差异化,现今社会农药、化肥的使用严重影响了农副产品的质量,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的信息不对易造就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

二、江西省农副产品价值增值模型构建的理论涵义

假设初级农副产品从生产出来开始,经过连续的加工、销售等过程不断地进行增值,忽略生产中的成本问题,构造价值增值模型如下:

f(xz)=f(xi)+f(xj)

此模型适用于理论涵义上的分析,其中:xz为农副产品价值增值过程中总的环节,xi表示初级农副产品,xj表示农副产品经过深加工的环节,f(xz)代表了农副产品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具有的经济价值,f(xi)表示的是农副产品本身的初始价值,f(xi)表示了农副产品在第j次加工中转换的增加值。[3]

从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农副产品的最大化的价值实现,主要是依赖于f(xj),就是说运用农业科技对初级农副产品包装、加工、营销的环节进行价值增值,实现农副产品价值最大化,提高农民的收入。由此,农副产品深加工也就成为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农副产品价值增值的措施

(一)深加工增值的优势

首先,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利用效率,把初级农产品转化为成功的加工食品,使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变废为宝,一方面解决了农副产品富余积压的问题,另一方面挖掘了农副产品内在的价值潜力。[4]

其次,农副产品深加工优化和调整了农业结构,使农业生产方式趋向于规模化、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的专业化水平和集中度的提高。

第三,农副产品深加工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也进一步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技术,扩大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是加大出口的必要条件。

最后,农副产品深加工也能提高财政收入和农民的收入。江西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比较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江西省处于农业大省、财政穷省的尴尬境地。农副产品深加工,使得农副产品自身价值得到了增值,也创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税收收入。结合江西省的旅游资源,江西省推出的一系列由农副产品加工而来的特色产品,比如说,婺源的精致包装的香菇、灌装酒糟鱼,鹰潭的特色小吃鸽鸽等这些都成为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

(二)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知名度

长期以来,农副产品深加工就一直视为制约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短板,也成为造成农民收入不高的主要因素,农副产品加工后转换发展滞后,造成农副产品的供应过剩,农民出现“卖难”的现象,产品的高附加值低,缺乏社会需求,结果就是增产不增收,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5]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江西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利润率相对而言较低。针对当前江西省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现状,给出几点对策建议:

加大江西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化的生产。实施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项目,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壮大。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企业,加大农副产品加工业批量化的生产,在优势农副产品区域重点扶持一批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实现区域规模效益。

以区域资源优势为核心,兴办农业支柱产业的龙头加工企业,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龙头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和人才,在引进先进的技术后,会以最快的速度扩展到农户,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农民劳动生产率和农副产品的经济效益,让农户获益颇多。

全力打造品牌产品,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6]农副产品要实现价值增值的核心就是跳出薄利多销的固有的产品制造的思维模式,要发展品牌农业,实现品牌产品作为基点。一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致力于多层次、深层次的开发生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建立品牌识别特点,维护品牌形象才能真正的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获得额外的收益。

汇源品牌的创建带动了中国果汁行业的发展,引领了果汁健康消费的新时尚,促进了水果种植业、加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双汇集团持之以恒的肉类深加工获得了丰厚的收益,成功的方式就是“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生产模式,大力推广了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开创了中国的肉类品牌。

依托科技,加大农副产品附加值的科技含量,满足市场需求。把龙头企业做强,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依托科技,注重产品的差异化,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转换率,形成精深化、高端化发展态势。

总之,农副产品深加工是农副产品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江西省应该牢牢把握这次机遇,迅速促进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并以此提高全省农民的收入,带动全省经济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孙莹、何维达.我国农产品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09).

[2] 刘宪.江西省农副产品供给风险和发展方向[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02):122.

[3] 王晓峰.吉林省农副产品价值增值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4] 韩志辉.狂吃十万亿——中国农产品食品高附加值增长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 廖春莲.浅析西部农业大县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9,(10):72-73.

[6] 冉永平.农副产品,呼吁强势品牌[N].人民日报,2006-06-05(15).

上一篇:从白向南的辞职看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 下一篇:中原城市群视角下的漯河的城市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