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初中第一节物理课,引领学生入门

时间:2022-08-19 11:12:38

上好初中第一节物理课,引领学生入门

【中图分类号】G633.2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8-0021-01

打开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新八年级物理课本,大家会被里面的精采内容所吸引。新审定的物理课本虽然和以前的课本相比有很大的变动,但是第一节课仍是《科学之旅》。《科学之旅》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被大家重视,大都认为其中的知识内容在后续学习中将逐章逐节进行系统学习,不必为此消耗时间,所以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匆忙带过犹如走马观花,而有的教师则是抛出几个要点,提出几个问题,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更多的是播放一些录像,由学生观看。我从事教学工作十五年来,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感受,我认为本节的教学内容不可忽略小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有着其它章节教学不可取代的作用。

《科学之旅》一节相当于全书的序言。刚升入八年级的学生,面对物理知识的海洋既感到陌生,又充满好奇,充满对新增科目的向往和期待。所以第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怎样引领学生进入物理知识的海洋,怎样将学生的好奇转变为学习物理的动力,我们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就是引导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大门。

一、充分利用课本插图,结合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本中每一章的标题背景都是一幅美丽彩色图画,这幅画包含了重要的物理知识。《科学之旅》背景图画上有浩翰天空,有繁星和星云,下有辽阔的大海和在沙滩上无忧无虑的孩子。学生在阅读时再听着多媒体发出特定的音乐,给学生以创设逼真的环境,让学生产生无穷的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外,每一小节都有一些插图,这些插图非常生动,并包含了重要物理知识,如《科学之旅》中图1——11,这11幅图都是身边经常发生的生活例子,但通过这些图就告诉了学生们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激发学生认识自然、探索自然、保护自然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此插图,努力发挥它们的重要图示作用。通过引导读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对插图的兴趣过渡到对物理知识及规律的探求,会起到意想不到效果。

二、做好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部分,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新教材的编写者在《科学之旅》中首先就安排了4个有趣的小实验。学生都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在我带领学生完成这几个小实验之后,发现大多数学生已经睁大了惊奇的眼睛,但是好象还谈不上感兴趣,于是我又补充做了一个实验。补充的实验要容易做且要有趣,如“杯子吞鸡蛋”、“竹筷生根” 、“饮料罐单双孔倒饮料”等。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奇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广泛的应用中培养兴趣

物理知识来自于人类长期不断的对自然、社会、宇宙的探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放眼宇宙的产物。物理来源于生活在,应用于生活。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物理知识的影子,物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不胜枚举。自行车,电动车,汽车,火车,飞机,收音机,电视机,电话,手机,B超,天宫一号,神十等等,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看一看谁知道的物理学在生活应用的多,通过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兴,进一步深刻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生活中的现象,身边的物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把物理学应用到生活中去,也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标。

四、充分利用物理学史,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的兴趣很高,都很兴奋,这时要抓住时机,通过课本图5和图6学生们熟知的牛顿的故事,和STS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想学好物理,仅凭兴趣还远远不够,要做到:

1、勤于观察 勤于动手;物理学中的“观察”是有目的的。为了引导学生做“有心人”,主动思考身边的科学,培养学生对周围科学事物的兴趣与爱好,是很重要。

2、勤于思考 着重理解;要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索我们不知道的自然现象和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物理学强调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生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学生,应更具有社会责任感。

通过《科学之旅》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学物理,让学生乐于对物理的学习,学物理既要有兴趣更要有毅力,这样才能学好物理。上好第一节课,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一篇:克服重听轻评 下一篇:实现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