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老师伦理疑问透析

时间:2022-08-19 10:38:52

中小学心理老师伦理疑问透析

在咨询室里,在进行心理辅导活动时,却是以心理辅导教师的身份出现,教师自己的身份进行“去教师化”,学科教师的习惯让我们常常习惯于知识的传递用权威和灌输,而咨询则不提倡给予,而是体验和感悟。这其中的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切换,首先去除学科教学中的教导、驯化等方式,把真诚、同理心等咨询的技术在实际操作中贯彻落实,把教育指导变为启发来访者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隐私权与保密性遭遇伦理问题

学生母亲:“心理老师,我想知道我的孩子跟你咨询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这样也有助于我们回去配合教育。”伦理问题3:班主任老师对心理教师说“:你跟他都谈了些什么?我好像觉得他在你这儿咨询了一个月有很大的变化,你能跟我说说吗?”这些情境说明保密性原则在学校受到了两类基本人群的挑战。特别是教师和学生父母希望了解辅导内容是最常见的,我们不难发现遵守保密原则在学校咨询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我们服务的主体是未成年人,因此他们的监护人有责任和义务对孩子的情况进行了解,这也是学校心理教师的顾虑所在。可能的应对策略:在第2个伦理问题中,有些有经验的心理教师会在咨询中建立相互信赖的咨询关系,在咨询目标的商定和实施过程中与学生讨论亲子沟通、人际交往技巧等相关的话题,尽量增长学生自己与父母或者班主任老师沟通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其中增进自我价值。也可以在尊重个体意愿的前提下,考虑家庭全体成员参与咨询工作,这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意义。目前有些学校心理教师开始接触萨提亚家庭治疗的课程训练,这种是以考虑全部家庭背景在内的,直接指向帮助学生成长的咨询流派和方式,随着心理教师的践行,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学校教育咨询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而且把整个家庭作为咨询对象,就在根上解决了伦理问题1中的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个程度,对心理教师而言需要更多的专业支持,才有可能让学生把家庭带入咨询中。第3个伦理问题: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跟那位老师谈与学生讨论的问题,但是因为是学校同事身份,使得心理教师的回答不能完全高举伦理的大旗直截了当拒绝,而要考虑到原则的坚定与策略的灵活相结合。其实对这位询问的教师我们也可以在回应中使用咨询的功能。也许可以这样回应:“哦,看来你对这个学生真的很有兴趣,很关心,你对他一定花费了很多心思。”这句话的应对使得我们教师的话题不再执着于心理老师跟学生谈了什么,而是开始关注她自己与学生关系的交流范围。

职业责任与心理教师的素养伦理问题

可能的应对策略:学校一直对学生的安全高度重视,心理安全也是重要的一个部分。咨询中,有些学生会说“:有时真的有不想活下去的打算”诸如此类的话,心理教师心中安全的弦就被绷紧了。但是又不能确定当事人是否真的会这样去做。这对我们来说,的确是件很困扰的事。需要对当事人的情绪、行为和躯体状态多维度进行评估,而能够开展这样的评估则需要我们进行专业领域更多的培训,特别是危机干预的培训,才可以使得我们能够开展较为客观的危机评估。当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我们最好及时跟自己的督导师或者其他心理教师商量,或者转介上一级咨询机构。学校咨询伦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咨询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咨询伦理发生撞的问题还会更多,如果心理教师可以秉着“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自己如何看待问题”这一理念的话,我们不仅可以很好地面对并解决问题,而且师生都可以在其中学习和成长。

作者:王天文

上一篇:以生为本视觉下校内心理辅导论述 下一篇:哲学家对语言文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