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如何拯救你的报纸?等

时间:2022-08-19 10:04:05

《TIME》如何拯救你的报纸?等

1.《TIME》如何拯救你的报纸?

美国的新闻行业显然正在面对一个尴尬的情况:一方面,曾经占据着各大城市舆论制高点的地级日报纷纷消失,或者只是苟延残喘,只有某些全国性报纸还硕果仅存,杂志和其他媒体也纷纷消减记者的数量,而另一方面,报纸的读者群却日渐扩大,更多的年轻读者抛弃杂志而投向报纸的怀抱。然而讽刺的是很多读者其实都在免费读报,因为报纸光依靠广告就可以回本,但当衰退导致广告减少后,报纸的生存危机就正是降临了。

2.《Reason》

下一场金融灾难等待爆发

覆盖数百万美国人的退休基金可能是下一个危机爆发的源泉。这些寄托了许多人后半生幸福的基金在2008年普遍跌幅达26%,退休基金乱投资导致血本无归的事件也经常出现,直接涉及高达4.5万亿美元和2700万人口。而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为了弥补资金缺口,政府不得不削减许多公共服务,使美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陷入省钱更缺钱的恶性循环。

3.《NEWSTATESMAN》

自己为自己负责的社会

当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精神导师吉登斯把“负责任的冒险者”作为“第三条道路”的基础时,英国就开始从福利国家转型为“市场国家”,国家放弃了对公民的责任和保障,只借助市场提供给他们发财的机会。但当金融危机下,这种福利“金融化”的谎言破灭,国家再也不能为投机中的个人提供繁荣或者美好的预期,甚至自己也在泥潭中挣扎而根本无暇顾及个人时,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追求社会富裕的政治思潮也最终被证明是一场骗局。

4.《BusunessWeek》

脆弱的巨无霸

埃克森去年录得450亿美元利润,窗下全球企业历史之最;丰厚的现金储备让其有能力收购任何对手。这让它看似是不可战胜的。但事实上,埃克森的前景要比想象中的还有脆弱。傲慢的埃克森不仅拒绝接受替代性能源业务,与外国政府的紧张关系也在损害其生意。而对风险的厌恶,更令它在勘探新项目时往往错失良机。现在,埃克森的石油储量和产量正日渐萎缩,收入增长倾向于价值较低的天然气。更糟糕的是,它的天然气依赖于卡塔尔一国供应,这可能会给埃克森带来更高的交易风险。

5.《The Economist》

经济民族主义复生

全球经济正被阴霾笼罩,经济民族主义幽灵又再破土而出。改主义极力鼓吹将就业岗位和资本限制在本国之内,一旦得逞,不仅会使经济危机转变为政治角力,而且将令世界陷入大萧条的危境。每个国家都在试图自救,但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带来威胁。当经济的冲突达到巅峰时,谁能阻止各国使用贸易作为武器?国际经济体系非常需要一个担保人,在危机中为之提供支持。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大国,美国必须勇敢地承担起主导者的责任,将经济民族主义幽灵埋葬。

6.《The Economist》

制造业沦陷

去年,全球见识了金融危机的威力。不久之后,各个国家的制造业开始相继沦陷。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失业率上升和工业产出的下降都在轮番上演。

在拯救了金融界之后,舆论呼吁各国政府现在应该开始拯救工业了。而且,与金融机构相比,这里似乎更值得拯救。毕竟,制造业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而且,其社会影响更为直接,光是底特律、斯图加特的就业问题,就足以引起人们的重点关注。而一个大型企业的破产将会直接威胁到成千上万个家庭。

但是,要挽救制造业并非易事。首先,政府在这个方面的准备不足,刺激方案的出台会花掉很长的时间,而这其中牵涉到的行业和原因又多种多样。其次,就算政府出面,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制造业的萧条原因在于需求的萎缩,而且,这个需求萎缩并不是针对制造业而言,而是整个经济层面都面临的问题。

7. 《The New York Times》

东欧多米诺骨牌效应

自从柏林墙倒下以来,东欧国家逐渐成为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重要盟友,并且接受了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向西欧银行大举借债。现在,这样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东欧地区金融体系正在经历的困难可能将再次震动全球金融市场,美国的次贷危机或许会在欧洲重演。

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国际信贷市场是一个相互依靠的市场,东欧金融市场上的危机势必会影响到美国市场。

当前,东欧金融市场的困局来自多个方面。首先,欧洲几大经济体均已陷入衰退,其银行纷纷抑制国内外的信贷活动,而东欧国家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这些国家银行的贷款。

另一个问题就是,东欧国家的货币正在大幅贬值。而西欧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如银行、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是这一地区的主要债主。如果东欧的银行需要这些投资者的进一步注资,这将会给欧元造成额外的压力。目前,这样的压力已经开始在欧洲大陆上蔓延。这使得部分投资者为了融资不得不抛售手中的美国资产,而这势必会给本来就不稳定的美国市场带来另一场震动。

8.《Newsweek》

请开始贷款

如果说,这场金融危机能给人们什么教训,那就是无度的银行贷款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西方需要改掉过去十多年来养成的这个坏毛病。不过,中国完全可以忽视这个教训。如今,当纽约和伦敦开始学着节约时,中国的银行倒是可以学学西方银行的贷款经验。

中国的银行现在应该增加贷款活动,帮助中国经济从困难当中走出来。而且,西方国家也能从中受益。

目前,中国的银行并不存在规模的问题,这里的资金很充足。但是,中国银行系统的贷款活动却多半是针对大型企业而言,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统计,去年12月,仅有7%的贷款是提供给家庭的。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外。一直以来,中国对于银行的贷款活动都持小心态度,以便控制通货膨胀的发生。但是,这却给企业和个人造成了意料之外的发展困难。

上一篇:中企并购:鏖战海外 下一篇:反思“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