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课程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时间:2022-08-19 09:22:49

发挥课程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也在逐渐提高,教师人手一机工程如期完成,“班班通”工程基本实现,网络教室也已普及,远程教育资源得到很大范围的推广。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些教育资源的优势作用,改进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用多种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发挥媒体的最大优势作用。多年来,我们尝试了“多种教学媒体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尝试,笔者觉得多种教学媒体的有效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节,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大大提高课堂密度,有效解决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生活中数学资源,以实践应用为突破口,变枯燥为生动

数学学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面对数学教学中枯燥、抽象、生硬的知识,怎样让小学生感兴趣呢?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鉴于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人民币,平时所用的学习用品基本上都是自己买的,对于小数目的几元几角钱都会用。所以说,对于认识人民币部分略讲,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在玩中自然而然地学到知识。笔者把整个课堂变成了小商店,设置教学情境。第一个情境是:教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学生通过买同一种东西却有很多不同的付钱方法这一过程,能很快探索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的知识。第二个情境是: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顾客买东西,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认识人民币、会进行简单数学运算的目的。本节课使用的人民币全是学生自己带来的,在使用过程中,借助这些自然而且有趣的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活用多媒体设备,以主动探索为教学模式,变抽象为直观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学过程的重点。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运算法则等都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或过程重复激活学生灵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活化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大量搜集年历,导入新课后就提问:“任意选一张年历,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对于一年中有12个月、哪月有30天、哪月有31天等知识,学生很容易看出,对于2月有多少天可能会产生一些分歧,此时让学生同桌交流:哪一年的2月有28天?哪一年的2月有29天?有没有规律?如果学生搜集的年历较多,个别学生也许会发现其中的规律,但当大部分学生都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显示一些连续的年份,其中屏幕上每年2月份的天数用彩色数字闪烁显示,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发现问题。学生借助多媒体轻而易举地发现了规律,为教师揭示平年闰年的概念埋下了伏笔。随后用多媒体展示4个连续的年份,让学生看看是不是四年一闰。

再如教学《方向与位置》时,让学生学画某城市的主要场馆位置示意图,之后用实物展台进行展示,全体学生看到示意图效果,这样对学生本人和其他学生都是作图规范教育和数学知识感知的过程。这样多种媒体的结合,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优化了课堂结构,变抽象为直观,突破了重难点,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以巧设问题为途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上一篇:多媒体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便捷 下一篇:“金水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