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创业 下岗工变身小老板

时间:2022-08-19 09:12:00

两次创业 下岗工变身小老板

30岁时,韩清容成了一名下岗人员。为改变家境,她尝试开店做生意,却亏光全家10万元积蓄。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积聚资本,积极学习,准备东山再起。40岁那年,她终于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老板。

第一次创业 亏光全家10万积蓄

1999年初,30岁的韩清容从武汉客运轮船总公司下岗了。那时,她女儿仅两岁。“那时候,时刻想着有什么办法赚钱。”韩清容说。刚好碰到一个初中同学,两人决定合伙开一家服装店。

韩清容回娘家借钱,遭到母亲极力反对,“你从来没有做过这种事,亏了怎么办?”韩清容极力劝说父母:同学是做服装生意的老手,一定能赚到钱。无奈之下,父亲韩首元拿出家里的10万元钱,郑重对她说,“我和你妈妈老了,退休工资过日子就行。家里这些钱给了你,弟弟就没有了,等你赚了钱再帮帮弟弟。”

一个月后,韩清容实现了理想。那时的她无比开心,因为自己终于可以挣钱了。但是,因为服装店偏离主街道,生意清淡,很快,店铺就入不敷出了。

好不容易维持到第二年年底,韩清容的同学离她而去了。由于同学没有支付店铺租金,无奈之下,韩清容只得垫付2万元租金。同时,韩清容发现了生意亏本的另一个原因:同学经手进货时,虚报了服装的价格。 韩清容流着眼泪将商店关了门,投资的10万元回收不到1万,一年半的时间和精力付诸东流,母亲气得差点晕过去。

再就业培训 重燃创业激情

接下来的两年里,韩清容做过酒店服务员、超市促销员。她是个有心计的人,做促销员时,经常琢磨超市里的营销策略,观察顾客的消费习惯,终于,每个月能挣到1300元。4年后,她手头积攒的钱接近5万元。

2005年11月,江岸区“下岗再就业工程”进社区,该区劳动局免费为居民提供再就业技能培训。

那一天,居委会副主任赵汉斌来到小区的“晃晃馆”,劝说大家去听课。但是,打麻将的人都不愿起身,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现在赚钱越来越难,那些纸上谈兵的东西,没有什么用。”“都老大不小的,坐在一起听课,脸上挂不住。”韩清容正在看别人打麻将,她想,反正培训是免费的,就报名了。

第二天,韩清容来到车站街街道办会议室。课堂上,老师讲了很多内容,包括开店铺如何进行市场调查、消费群体如何定位、成本与利润如何核算等等。韩清容立即来了精神。她一边学习,一边回忆6年前那次“伤心的投资”,心中那股创业热情一下被点燃。

10天的免费培训,韩清容一天都没有落下,密密麻麻地记了半个本子。她与丈夫杨钧商定,找到合适的项目一定再开店。

现学现卖 盘下弟弟小店

2005年底,韩清容的弟弟韩俊经营的碟盒和碟柜店,生意一直不佳。接受培训后的韩清容对振兴这个小店铺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空时,她不再去看人家打麻将,而是到弟弟店里去帮忙,“我不要弟弟开工资,就是想验证一下自己培训时学到的知识,看能不能用得上。”

韩清容毛遂自荐,为弟弟的店铺做市场分析。韩清容告诉韩俊说,目前店里卖的碟盒和碟柜,属于装饰和实用相结合的商品,一个碟盒上百元,立式自动碟柜一千多元。这样的消费者家庭收入应该在中等以上;商店地处洪山区徐东街,周围有大片新小区,居民具有一定消费能力。

她分析出的商机是,讲究家居饰品的家庭,会对多种家居饰品感兴趣,“只有东西多了,才能吸引顾客,可以买得齐全一些。”

韩清容向韩俊建议,希望他能够进更多品种的饰品,供顾客选择。然而韩俊认为,再投资很冒险。姐弟俩没有取得一致。

2006年4月,由于销量小,韩俊的店铺撑不下去了。这时,韩清容刚好向区劳动局申请了5万元小额贷款,连同自家的积蓄,将韩俊的商店接了过来,再度“出山”。

学以致用小店起死回生

按照自己的计划,韩清容首先停止买进碟盒和碟柜,减少库存量,将资金腾出来。然后,她又积极筹钱,连同“挤”出来的周转金,增加了不少其他类型的家居饰品。

三个月后,韩清容基本完成面目一新的“店铺改造”。店铺里,摆满了各式特色家居饰品:精致铁皮小动物、多彩造型灯、异形水杯、藤编纸篓和箩筐……复古中夹杂时尚,令人爱不释手。加上店铺地理位置较好,渐渐地,客人越来越多。

如今,这间不足60平米的家居饰品店,每个月营业额都在3万元以上。韩清容将弟弟返聘过来当助手,另外招聘了3名下岗人员。

全国取经想办连锁店

如今,韩清容和弟弟不再每天守店,他们去全国各地参加家居饰品展,每次参加会展,就买一些有特点的展品回来,自己画图纸,交给厂家生产,成为自己的品牌。

韩清容给自己设计的饰品,还取了一个名字――慧心巧聚,并制作成商品吊牌,悬挂在每一件饰品上。连店名也改成了慧心巧聚。

最近,韩清容还将家居饰品店搬上了淘宝网。她说,还想再申请一笔小额贷款,开第二个家居饰品店。

上一篇:一张古董旧婚床成就大富豪 下一篇:居家小女人疯狂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