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剂\泵送剂在工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9 09:03:23

防水剂\泵送剂在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飞跃发展,人们对混凝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混凝土生产质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的要求。本文对防水剂、泵送剂这两种预拌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科学的角度为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提供借鉴,从而满足建筑工程的经济质量要求。

关键词:混凝土;防水剂;泵送剂;应用

1、前言

商品混凝土,也称预拌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成规模化和自动化地集中生产,作为一种半成品提供给施工使用单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商品混凝土使用量占全部使用量的80%以上,国内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量也随着近几年建筑市场的兴旺猛增。防水剂、泵送剂作为预拌混凝土配制过程中两种重要的外加剂品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它们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是混凝土材料中用量较少但对其性能却有极大影响的重要组分。

2、防水剂在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防水剂是防水性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的重要组分,是一种掺入水泥混凝土中能改善混凝土孔结构,填塞或减少毛细孔隙,或切断毛细孔通道,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或使混凝土亲水表面转变为疏水表面,使水份不易浸润进去,避免混凝土透水的外加剂。

2.1防水剂在我国开发应用情况

我国从五十年代就开始对混凝土防水剂进行研究,有部分产品(氯盐类防水剂、金属皂类防水剂等)已在一些防水工程中得到应用。从八十年代开始,防水剂的研制应用发展较快。进入九十年代,防水剂的应用更为迅速许多新型防水剂产品不断研制成功。目前市场常用的防水剂产品大部分具有减水、增强、早强等特色,实际已成为以防水为主的多功能防水剂。

经实际调查,由于施工技术问题或一些防水剂产品的自身缺陷,实际应用效果并不佳,采用防水剂的防水混凝土工程事故不断发生,许多防水混凝土并没有达到预期防水效果。

2.2防水剂的主要品种

防水剂主要分为有机类憎水剂、无机盐类防水剂和混合物类防水剂。有机类的防水剂主要是一些憎水性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乳液或水溶性树脂等,其防水效果较好,掺加使用时应注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无机盐类的防水剂主要是能够增大水泥混凝土密实度或增强憎水性的化学成份,使用时应注意氯离子含量对钢筋锈蚀的影响。复合引气剂,通过引入大量的微细气泡,隔断毛细管通道,减少泌水,减少收缩和沉降,也可以减少渗水通道,提高混凝土防水性。一般的主要防水剂分类和种类见表1。

2.3防水剂的应用技术要点

我国防水剂产品成份复杂,而且生产厂家较多。因此,想要配制优质的防水混凝土,工作人员必须仔细了解所用产品的成份、性能及使用方法,还要严格按照以下防水剂应用技术要点,对所用防水剂进行认真试配,方能取得最佳防水效果。

(1)防水剂主要用于蓄水池,地下铁道隧道,建筑物的地下室,水管油罐,防水屋面,人防工程、桥梁、港口、水坝工程及其它有防水、防渗透要求的混凝土。配制防水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灰比,以减少游离水,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减少毛细孔隙。

(2)电解质类防水剂不得用于有杂散电流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宜用于少筋厚大水泥混凝土结构,不宜用于重要的薄壁结构。含氯盐的防水剂不得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严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3)膨胀型防水剂因主要成份为膨胀剂,水溶性较差可以采用干掺使用,应用膨胀型防水剂浇注防水混凝土,必须在坚固模板限制下成型,通过测试,确定最佳掺量,使混凝土更密实,更能充分填充毛细孔隙,以保证取得较好的防裂抗渗效果。

(4)防水混凝土防潮防水,但不耐腐蚀,因此,掺防水剂的混凝土不得单独用于耐蚀系数小于0.8的受侵蚀防水工程。处在酸、碱、盐等腐蚀性介质中的防水混凝土,当耐蚀系数小于0.8时,应采取可靠的防腐蚀措施。

(5)应用引气型防水剂更应计量准确,掺量适宜。减水引气型防水剂大部分产品水溶性较好干掺或在水中溶解后掺用效果相同。应用减水率较大的非引气型防水剂时,由于某些品种保水性较差,泌水率高,可加人适当引气剂,或增稠剂以降低泌水率,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影响防水效果。

3、泵送剂在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3.1泵送剂的配制原理

泵送剂必须具备较高的减水率,还要具有良好的可泵性,它与高效减水剂不同。基于此,按照高效减水剂复合保水剂、保塑剂、引气剂,引入适当的缓凝成分,来配制适合于搅拌站和工地现场使用的泵送剂,这样配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C3A的早期水化速度,使水泥浆体的动电电位保持在一定水平。缓凝成分的引入,是为了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并非单纯为了缓凝,而其掺量也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掺量。

3.2泵送剂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泵送剂具有减水、缓凝、增强、早强的特点,且无毒、无臭、不燃。泵送剂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普及,是预拌混凝土配制生产过程中必须添加的一类外加剂。由于预拌混凝土性能要求特殊,单靠水泥、粗细集料是无法实现的,必须通过掺加外加剂的措施改善其性能。然而,泵送剂应用过程中却不时出现许多难以应付的技术难题,影响着预拌混凝土的正常发展,甚至导致建筑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主要的技术难题有:混凝土缓凝现象严重,甚至数天不凝结,流动性损失过快;减水率不足,甚至在搅拌机中发生闪凝、快凝现象,无法卸料;混凝土拌合物虽然不泌水,但离析分层现象十分严重。当然,应用泵送剂所遇到的技术难题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混凝土拌合物发散、严重扒底、含气量大、浇筑密实后长时间冒泡等。

3.3泵送剂应用技术难题的解决要点

(1)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泵送高度、泵送距离、环境温度等,随时调整泵送剂的品种和掺量,确保所配制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最佳程度。避免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泵送剂混用、混装。为了将泵送剂超掺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应该严格计量泵送剂,建立泵送剂超掺预警机制。

(2)密切注意泵送剂与水泥、掺合料的适应性,通过大量的混凝土试验来验证泵送剂的适用性,泵送剂掺量应根据使用时混凝土不同强度等级及应用范围不同进行确定,常规掺量为生产单位推荐掺量。

(3)泵送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均有效,对特种水泥需经试验后使用。混凝土验证试验必须采用工地现场的原材料和合理的配合比,并严格模拟浇注现场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

(4)泵送剂粉剂可直接掺入使用,也可配成溶液使用。由于粉剂方面,其颗粒的亲水状态、颗粒尺寸、颗粒形状等也会影响到减水组分的作用。因此,粉剂掺入使用时,应筛除粗粒和结块,搅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泵送剂用量,选择合适的掺加方法,适宜的搅拌时间,随伴随用,缩短运输及停放时间。

4、小结

我国防水剂、泵送剂产品随着商品混凝土的诞生应运而生,在混凝土中掺加防水剂、泵送剂是生产水泥混凝土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商品混凝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提供了良好的质量保证。尽管如此,对于混凝土外加剂这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有待解决。今后还应加强混凝土外加剂在进场前和进场后的各项指标检测,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防止因使用不当而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真正的发挥出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宇,王立久.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处理的新方法[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8,(05).

[2]陈敏.重视泵送混凝土坍落度问题[J].工业建筑,2010,(S1).

[3],张玉奇,曾昌洪,刘小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的性能研究及微观分析[J].新型建筑材料,2008.02

上一篇:隧道工程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下一篇:推进建筑工程科学化质量管理进程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