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致远――许荣茂

时间:2022-08-19 08:35:07

闯荡香港

许荣茂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中医讲究平和,不会为一些小事急躁。因此,许荣茂受到从医的父母对他的影响,自小并不想出人头地。并且子承父业,也选择了中医作为职业,然而这对他日后从商大有裨益。许荣茂日后总结说:“我觉得有一些人很聪明,但暴躁起来不考虑后果,这是做事业的大忌。”

许荣茂人生的转折点在年近30岁时,70年代末的时候他来到了香港寻求发展,许荣茂平和地正视自己的生存状态:“我当时只会讲闽南话和普通话,所以从事中医没有先决条件,病人说什么我都听不清楚。”他打的第一份工是在药店里当伙计,只几天的光景,因为不能适应粤语,就又跑到工厂去了。

那时,他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打工仔”,和许多打工的人一样,在许多行业里摸爬滚打,为的只是挣口饭吃。

常年累月的辛勤劳作使许荣茂开始小有积蓄,但他并没有在这些一般性的行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金矿,他仍然只是一个平常的寻梦人,神话般的成功并没有发生在他的身上。

终于有一天,属于许荣茂的机会来了,他介入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全新领域――证券市场。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里,他发现自己在证券方面有着敏锐的判断能力和过人的投资天赋,于是,他决定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介入这一行业。许荣茂的发迹史由此开始书写。

1980年代高速发展的香港经济为恒生指数的持续走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许荣茂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天地。从此以后,就像从山顶往山下滚雪球一样,许荣茂的小小积蓄驶上了迅速翻番的快车道,几年工夫的“买入卖出”使他获得了奠定后来事业基础的第一桶金。

到32岁时,许荣茂身价已过千万,开始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在金融市场我比较顺利。很多人第一桶金可能要经过长期的拼搏,我运气稍好一点。不过我对经济非常感兴趣,如今还一直阅读经济方面的书籍。”据说,许荣茂对数字敏感,心算过人。

经过证券市场上几年的风风雨雨,许荣茂清醒地意识到股市里的钱来得快,去也容易。他认为要使自己的财富进一步增值,必须从证券市场抽身做实业,以更加稳妥的模式把钱“固化”下来。

1988年前后,许荣茂开始了第一次转行,在香港投资建立纺织厂,为海外贴牌生产服装。

投资内地

1989年,许荣茂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决定:回内地转做房地产。这成为他事业走向辉煌的重要转折。

许荣茂将他的第一块房地产“实验田”选在了老家石狮,据说许荣茂出自当地颇有名望的许氏家族,和许多有着浓重的家乡情结的海外华人一样,投资家乡、建设家乡也是许荣茂的一个多年的心愿,同时也算是在外多年打拼后荣归故里。

许荣茂投巨资兴建了振狮大酒店和振狮经济开发区,继而又投资兴建了占地6 000亩的“闽南黄金海岸度假村”,这是他在家乡石狮地区投资的最大的房地产项目。

1993年,在刚刚获得“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之称的福建武夷山,许荣茂又以投标方式购得500亩土地,投资2亿元资金开发旅游度假区。其间,由于国内形势的不确定因素,考虑到自身投资的安全,许荣茂也曾一度放缓在内地的这些项目,携妻带子东渡到了澳大利亚。

但是,许荣茂已经无法不在房地产上倾注心思。在澳大利亚,他继续求证自己对于房地产的领悟,投入大量资金在悉尼和达尔文市搞房地产。这一次他又成功了,而且由于在澳洲华人社会的影响力和对当地社会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了“太平绅士”的荣誉称号。

但许荣茂的情结还是在国内,一待政策明朗,即又迅速卷土重来。许荣茂真正引起人们注意,还是在1995年之后。1995年,也成了许荣茂事业的分水岭,在这一年,他北上京城,投资北京的房地产业,这标志着已有了足够资金积累的许荣茂即将进入事业上的快速发展时期。

许荣茂在1995年房地产市场极其低落时期悄然杀入北京市场,当时北京的众多房地产商正愁眉不展,面对衰势不知如何是好。而许荣茂一出手就不凡,拿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10万平米的地块,开发当时“钱”景乐观的亚运花园。

1997年,再次引起北京地产界震动的“华澳中心”开盘,20万平米的项目在当时可谓大冒风险,但是许荣茂经营的楼盘的优良品质也着实让北京人开了眼界。房地产的冬天何时结束似乎还遥遥无期,但许荣茂的投资依然没有刹车的迹象。紧接着,16万平米的紫竹花园、20万平米的御景园相继上马,几个项目的累计投资额超过了40亿人民币。

此时的许荣茂,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投资理念,他在北京做的全都是高档外销公寓。依目前计算,许荣茂几乎占去了北京1 / 3以上的高档住宅市场。

移师上海

2000年夏天,许荣茂挥师南下上海。把投资重心从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从北京到上海的重心南移,源于许荣茂的投资理念:高档+外销。“上海是外资企业和跨国企业云集的地方,这里有着我的理念生长的土壤。”许荣茂开始像寻找猎物一样,用他那双小眼睛寻找地块。

许荣茂在上海下的“第一单”就是如今业内人士和普通百姓都津津乐道的高档住宅区“世茂滨江”。6幢超高层高档公寓和1幢60层的酒店式公寓、70%的绿化率充分展示了许荣茂的投资理念,这是目前上海市最豪华的楼盘。据上海市物价局估价,世茂滨江花园每平方米的建造成本和装修及室内赠送设备的总价为10 037元人民币,预计销售时每平方米均价为1 600美元。

面对外滩璀璨的灯火,与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比肩而立,世茂滨江花园地段极佳。一时间,许荣茂的眼光独到与神通广大成为业界议论的焦点。要知道能拿到这样一个地段的市政旧城改造项目并非易事。而这也远不是许荣茂在上海投资的终了,在金桥,他又圈定20万平方米土地,计划投入近20亿元打造一盘“湖滨花园”。

此时,A股市场上传来上海万象集团亏损的消息,一时间,万象股票一落千丈。许荣茂抓紧时机进行资本运作,世茂集团旗下的上海世茂投资发展公司,购入万象集团26.43%股份,在A股借壳上市。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入主万象后,许荣茂立即将恒源祥等优质资产剥离。原来,他看中的是万象广场所在的市百一店对面一块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地块。在他的蓝图里,这里将崛起一座数一数二的高楼:333米高的上海万象国际广场,这一次投入30亿元。

人们一度对这个项目并不看好,有市场人士认为,已经投入约11亿元,历经四年才完成地下三层建设施工的万象国际广场目前基本处于停工状态,由于该项目基本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进行开发的,目前在建工程项目已累计了3亿多元的利息资本化余额。因此,一旦项目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并停顿下去,那么每年6 000万左右的贷款利息和巨额的折旧将可能粉碎利润增长的幻想。

许荣茂却对成功毫不怀疑:“在那里,将建造一座五星级酒店,预计明年春节即可封顶。”许荣茂拿出自己的真金白银,将该项目的注册资金由1.5亿元增为4亿元,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耗费上市公司一分钱。“在这个项目里,我自己的资金占了80%。事实上,从万象广场重新开工以来,我就没有从股市上融过一分钱。”

然而,许荣茂同时在北京、上海拉开的战线是很长的,光奥运花园、上海万象国际广场、世茂滨江花园和湖滨花园四个最近的项目就需要资金超过100亿元,怎么保证资金来源?不靠贷款行吗?

许荣茂说:“其实,房地产投资自有其诀窍,几十亿的资金不可能一下子投入,而是2亿、3亿地分期投入;同时要拼预售,尽快地回笼资金。”这只是房地产的常识,可是要实践这样的常识,除了有过人的胆识之外,精细的算计必不可少,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

2002年,许荣茂再次杀回了香港证券市场,不过这次他不再是势单力薄的个体炒股者。2002年9月18日,香港上市公司东建科讯控股有限公司公告:其52.04%的股权被一家名为WMHuiFamilyTrust的信托基金公司购买,受让价格为5 800万港元。据了解,此信托基金的受益人正是许荣茂及其妻子儿女。

据许世坛透露,世茂集团最近又正与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商谈,收购协议即将签定。不难推想,此举无非是借壳上市,通过把世茂集团在内地的多处优质房产项目注入香港上市公司,进而融得资金,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如今,许荣茂的事业如日中天,高歌猛进。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当年在香港拼争的打工仔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呢?许荣茂的儿子许世坛是这样评价他的父亲:“父亲是个非常细致、严谨的人,他埋头做事,每个细节都认真对待,一个灯也可以调上几百次。”世茂滨江花园销售经理秦华认为,董事长的勤奋和亲力亲为带动了许多人一起不断努力。这是他们认为许荣茂取得今天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天道酬勤!

上一篇:银行卡套现案件的特点及防范风险提示 下一篇:认识合法会计信息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