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妞 第2期

时间:2022-08-19 07:52:48

摘 要:在祥子的一生中,除了马车,就是被虎妞牵绊着。很多人对这个又老又丑的女人抱有不屑一顾甚至偏激的态度。其实,她和祥子一样,不过是那个特定时期的牺牲品而已。本文试从虎妞的出身、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虎妞性格和人生悲剧的成因,为虎妞“”。

关键词:虎妞;悲剧;旧社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016-01

首先,从虎妞的出身说起。文中虽然没有提起,但从作品中写刘四爷“过惯了独身生活”这句话来看,虎妞的母亲应是早逝了。在缺乏母爱的情况下,虎妞耳濡目染在刘四爷这个土混混身边,被刘四爷当做男人一样养着,没有了女性应有的那份阴柔和温婉,只有男性剥削阶层的粗野凶悍和精明强势。如文中所言,“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桶一般”。虎妞在刘四爷的培养下,利索能干、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品质逐渐显露出来,办事游刃有余。在虎妞嫁与祥子后,刘四爷无力独自撑起人和车厂,不得不变卖与他人。但是,唯利是图的刘四爷,这个封建家长却违背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人之常情。“说真的,虎妞是这么有用,他实在不愿她出嫁”,刘四爷完全把女儿当做自己的工具,认为虎妞的一切都是他的,让她为自己去挣钱,根本不顾及虎妞的青春与幸福,甚至想起虎妞要嫁人“就当是算计着他那几十辆车呢……”在刘四爷这样的控制之下,虎妞出场时已三十七八,“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没有人敢娶她做太太……什么都和男人一样……”。于是,虎妞耽误了婚嫁的年龄,成了没有人敢要的“老姑娘”。另一方面,母爱的缺失让虎妞对亲密的爱有着异常强烈的渴望,而与父亲一起生活的特殊经历和自私霸道的父爱让她有了谬误的家庭观和完全畸形的爱的方式。谬误的家庭观使得虎妞认为对经济权的掌握就意味着绝对的强势、操控和另一方无条件的服从,而畸形的爱的方式决定了虎妞对祥子无意识的生理摧残。也正是这一切造成了祥子以及她自己的悲剧人生。

其次,旧社会的偏见也促成了虎妞的悲剧。男权社会下,人们普遍喜欢像小福子那样看起来温柔可亲、勤劳能干的女孩子。或者说,男性喜欢这种让他们有保护欲的女性,这样的女性让男性有一种骄傲感和自我满足感,有大男人的气派。而虎妞是个又黑又丑的三十七八岁还没有嫁出去的老姑娘,“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清亮的灯光,好象一块煮老了的猪干,颜色复杂而难看”。虎妞的性格又非常男性化,大大咧咧,泼辣,粗野,“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完全没有传统女性的温婉和柔弱。除了外貌的丑陋与性格的粗野外,虎妞又是办事的好手,经济上有主体地位,就是男人也自叹不如。这一切的一切,让传统男性失去了强势地位和话语权,处于被掌控地位。小说中每逢关于虎妞的描写,老舍的笔锋都是很锐利的,他对于虎妞这种女强人的姿态显然是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他从男性的视角出发,无法理解虎妞对祥子身体的摧残,更不能容忍虎妞一个女人对家庭经济大权的垄断。因为在中国这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根本不允许一个“什么都和男人一样”的,甚至比男人更有能力的女人都存在。连老舍都如此,又岂能期待芸芸众生般“祥子”这样的小人物接受,甚至爱上虎妞呢?祥子本身即为破产农民,进城转化为城市底层贫民,自身的保守性和狭隘性让祥子无法拥有虎妞那样的经济眼光,只懂得去买车和拉车,一辈子做小车夫,更无法懂得虎妞。故无论虎妞为祥子如何掏心掏肺,祥子也不会接受甚至爱上她。

而最终将虎妞置于死亡的,则是根深蒂固的封建迷信思想。尽管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经过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不断深入,但是这一场场思想解放运动都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小打小闹,没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祥子这样的城市底层贫民,他们连邮局和银行都担心是骗人的玩意。他们不信科学,信鬼神。在虎妞难产时,祥子没能及时请来医生,而是请来了跳大神的陈二奶奶。“虎妞在夜里十二点,带着个死孩子,断了气”。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好祥子,快快去吧!花钱不要紧!等我好了,我乖乖跟你过日子!快去吧!”作为人妻、人母,虎妞在痛苦与乞求中带着自己的期待离开了。

虎妞带着她的执着与爱就这样无奈地终结,让人心酸。其实,抛开传统思维,我们会发现虎妞身上镶嵌着对传统女性的反叛和超越而折射出的美好人性之光,如她的侠义、聪明智慧、有胆有识、卓越的管理能力,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力,在婚姻爱情问题上的积极主动、大胆出击,等等。从这点说,她就是个现代社会女强人的形象。泼辣干练而不乏细腻,粗俗、颐指气使而又不择手段,这未尝不是大胆、勇敢和坚定的真情袒露。中国旧式妇女缺少的就是这种直率和果敢的勇气。在管理车厂时,虎妞毫无避讳地展现着自己的泼辣与干练;对待祥子她不乏细腻,或以粗俗表达真诚,或是纯粹而真切的关心,善意的劝解。她的内心世界和普通女人一样充满了爱与恨,感受着人生的喜与悲。只不过虎妞生在了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她不是男人理想当中的女人,因此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最终也造成了悲剧的落幕。

参考文献:

[1]老舍.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上一篇:钾离子示踪试验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 下一篇:谈小勐养至磨憨高速公路某合同段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