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2-08-19 06:30:30

新农村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地区与农业人口占比重大,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将农业、农村与农民“三农问题”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并之后相继提出了针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课题,目的就是在于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视域 乡村文化 建设路径

农村文化的发展作为实现我国农民地区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重视,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存在着诸多不足,文化发展不平衡,正是由于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与经济不同步,从而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针对于此,本文就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展开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1有助于培育新时期的农民群体

要想培育出社会主义新农民,必然要通过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予以实现,使农民群众了解党的国家政策方针,提高其政治觉悟。同时,文化建设工作对于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水平,进而引领创建农村社会新风尚。

1.2有助于乡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的推进

我国农村发达地区,基层民主建设得以充分发展,相比较而言,广大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的基层民主建设工作难以真正落实,正是由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的公民意识与自主意识,能够自发维护自身的合法民益,从而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参政热情与水平。因此,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必须大力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工作,为基层民主更好实现创造条件。

1.3有助于实现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一脉相承的,对于我国乡村文化与经济建设工作而言同样如此。文化作为经济软实力能够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养,为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同时,正是借助于文化发展,促进了农村教育的改革与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2.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文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2.1就教育教学方面,相对滞后

尽管我国整体的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并且在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就农村教育而言依旧相对落后,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我国接近90%的文盲以及半文盲出在农村地区,甚至有的西北偏远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普及率甚至不到60%,教育普及率有待提升,农村文化教育落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2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明显匮乏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民收入水平有限,从而导致在相关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上明显不足,并且大部分农村地区在思想观念上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乡村文化建设,从而导致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工作形同虚设,文化设施不全,也没有专门的文化工作人员,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开展。

2.3就文化宣传方面,有待提升

由于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并且农村地区接受外来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居民,正是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其购买力有限,消费水平不高,并且加之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因此致使农民接触新的信息程度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实现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创新路径

3.1注重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实现广大农民群体文化综合素养的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要始终贯穿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对于乡村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首先,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力度,切实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休养,实现农民落后传统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提升,使农民真正意识到文化教育与文化素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崭新的生活方式与科学的生产方式迎接农村新生活;其次,重视对于农村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相应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这有助于提升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从而为实现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乡村的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主,因此,应当在农村地区大力普及科学种田知识,向农民普及科学方法,从而实现农民群众综合技能的提升;最后,当地政府部门理应强化针对于农村地区开展的教育普及与职业培训工作,增加在该领域的资金与师资投入,还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教育教学经验,依托国家政策引导多元化民间资本构建起科学完善的农村教育教学体系,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等,为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3.2依托政府引导,加大乡村文化设施投入

农村地区的文化公共产品作为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在其建设完善的过程中理应充分发挥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作用,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的原则构建农村公共文化的服务机制。首先,当地政府文化发展部门应当对于农村地区的不同文化需求深入调研,科学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工作,避免出现资金上的浪费与不足;其次,对于农村地方进行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要有所提升,尽量向落后地区倾斜,从而在制度上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增幅力度的稳定性,并根据农村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有所调整;最后,要充分发挥相关政府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上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合理引导民间资本以及非营利机构等共同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体系中,从而拓宽乡村文化建设的融资渠道,为实现农村多元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与渠道上的保障。

3.3多渠道提升乡村经济水平与文化消费力

乡村文化建设要想得以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村民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而村民文化产品消费力的提高必然同其经济收入水平相挂钩。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才是其首要的工作。当前我国至今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地区特别是西北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对于物质的需求依旧是部分农村群众的首要满足条件,文化消费自然无从谈起,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水平依然是新时期背景下的核心任务,通过多渠道保证广大乡村民众脱贫致富:首先,当前农村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明显上升,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也越来越多,可以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化转移,当地政府要尽量消除制度上的阻碍,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一方面既能够解决城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实现乡村群众的经济创收,拉动其收入水平的增长其次,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充分照顾乡村居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创收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坚持多予少取的基本原则,加大政府对于农业以及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与技术投入,从而为实现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缓解广大农民群体的经济负担,充分激发其生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后,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充分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科学技术成果,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技术革新,切实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根据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发展农业产业化体系,进而提高农业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农业经济与乡村文化消费水平的双重提升。

上一篇:计算机微信学习平台的建设 下一篇:探析新媒体时代微电影的盈利模式